从《他乡》《装腔》到《180天重启计划》,导演李漠的「风格战」打得如何?

作者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时隔一年多,kk再次采访李漠,上一次还是《装腔启示录》的播出。他在那次对话中说道:我才30来岁,就应该要越拍越好的吧?虽然打了问号,但这显然是一个陈述句。

在那之后,李漠拍了两部剧——《灿烂的风和海》《180天重启计划》(以下简称《灿烂》和《180天》),先拍的是《180天重启计划》,但先播的是《灿烂的风和海》,两部剧的音乐后期部分和拍摄时间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我在拍《灿烂》时,和段炼(音乐总监)磨《180天》的音乐,急需找到定调的那两个音。”因为李漠希望自己可以从头到尾参与一个项目,所以这让他变得异常忙碌。

忙碌还在继续。今年1月,《灿烂的风和海》收官,2月,《180天重启计划》紧接着就开播了,目前更新至22集。李漠每天不厌其烦地直播宣传、社交媒体上翻牌回答观众的提问以及接受不同媒体的采访。在20号和周雨彤、韩东君的那场直播前,kk去李漠家开启了这次对话。

李漠是前两年搬到现在的家的,房子距离市区比较远,但空间和房间多了不少。他在对话进行到将近一半时,稍微停顿了几秒说到:“其实是因为拍了这部剧(《180天》),才决定搬到这里。我希望多一些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希望他们想来的时候,这里永远有属于他们的房间,他们生活的痕迹。”

采访当天,在得知kk已经到小区大门后,李漠便出门等候了,进门时发现他已经准备好了一次性拖鞋还有茶水,并向他的太太介绍了kk。不论是作为媒体还是个人,和李漠对话绝对是一次愉快的体验,他会全神贯注地回答,言语神情间自带赤诚。在无数个瞬间,kk都感受到了李漠这个人和他的创作风格,有许许多多的具象化的重合。确信无疑,这是一个用生活日常拍戏的细节怪导演。诚如他所说:假的我也拍不了啊。

但这位豆瓣高分导演在对话那天,盘腿坐在沙发上,聊着聊着表情和回答中也少有的露出了一个青年导演的困惑。

灯塔数据显示,《180天重启计划》2月17日—2月20日的当日播放市占率从0.40%增至2.75%,不过截止最新数据,市占率来到了3.78%;猫眼这边数据显示旗累计播放量破10亿,豆瓣开分7.9。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那天属于李漠的困惑始终值得关注——关于创作态度之辩,一个年轻导演应该忠于自己认为正确的创作还是需要战略性妥协?妥协了之后呢?一切就会变得更好吗。

一、《180天》能重启什么呢?

电视剧《180天重启计划》的故事乍一看,似乎很癫很抓马:48岁的妈妈吴俪梅(吴越饰演)离婚重组怀孕,50后的外婆(朱茵饰演)前来照顾,28岁失业失恋的女儿顾云苏(周雨彤饰演)无奈也回家陪护,且要和继父、继弟相处。

但实际上,这是一部写实的家庭治愈轻喜剧,锋利的外壳下,包裹的全是那些藏匿在日常中的彩虹糖。

全片以顾云苏的视角出发,一面讲述不同代际下的三位女性相处日常与困境,常规与反常规的母女关系;另一面呈现离异/重组非典型家庭关系,都是国产剧里比较少见的。

前3集里失业又失恋的顾云苏走在无人的街上,那段击中年轻人处境的旁白,离婚父母(青年吴俪梅&顾康旗)的CP感,成功激发起作为一个观众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第6—8集,外婆的出现,不同代际的母女关系浮出水面。结果,啪一下,外婆猝不及防离世,搭配的还是曾在《他乡》里出现的音乐《玉珍》,这谁能不哭呀。常规母女关系暂告一个阶段,而反常规的母女关系,顾云苏和吴俪梅的故事还在继续;

第12集,顾云苏和小徐医生暧昧的氛围感;新的剧情里,李叔、徐文斌的个人故事一点点揭开……《180天》妙就妙在它总能在核心表达不变的基础下不断地输送新的看点,就好比一场喜剧/脱口秀专场的包袱/梗,源源不断且品质上乘。

这一次,李漠确实如他所说的,越拍越好。延续着以往作品的叫好之处,《180天》的片头、OST,依旧看过的人都深深被触动了。这次的片头李漠找了画《三悦》片头简笔画的Dora二次合作,搭配上剧组很早发起的《写给家人的一封情书》的活动,剧中演员们也纷纷参与写和念,旁边还有宝丽来拍摄的画面。

李漠起初定下这个片头方向,其实就是想让大家有一个表达的窗口,也许信里的这些人始终也没听到看到,但写的这个人Ta表达了,这很重要。看到成品时李漠很感动,但很快他就担心是不是自己陷入了自嗨。于是,他找了徐维宽(剪辑指导)、谢天翔(摄影指导)求证。

“我怎么一听这片头我就想哭,它是打动了我了,但它是不是只打动了我,观众会不会get不到。”他们说不会的,只要是一个美好的人,就都能感受到。徐维宽还和李漠说了一句很诗意的话,李漠一直记在心里。“你把咱们的戏想象成一艘驶向家的船。这些片头的信就像是伴着这艘船航行,往家开的一路上伴随着的海豚或者是海鸥。”

除了想法创意,收集素材,这个片头还是个不小的工程:如何穿插,谁来念,这些都要符合每一集剧情和表达。“像做了无数次排列组合题”。最终,《180天》每一集片头都很特别,都很感人。

关于配乐,李漠有一套自己的节奏和审美。在李漠家客厅,摆放着一台醒目的唱片机,他自己平时会在这儿听音乐。《180天》的OST合作的也是李漠多次合作的音乐人:段炼。通常,李漠的剧,配乐的工作会从开始做剧本亦或者选角的时候就开始。“我听音乐时,会把我觉得每一个符合某场戏、某个氛围的音乐都放到那个列表里去。《装腔》的时候我有在小红书上跟大家分享过我自己的音乐列表,但那其实并不是最后的配乐,而是参考音乐。有心的观众假如关注我那个账号的话,你会发现那个账号里可不只有《装腔》,我的每一个戏都有那么个列表。”

李漠告诉kk ,《180天》的配乐他一直和段炼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定调,他需要找到最核心的那两句旋律。段炼前后一共给了李漠近30个版本,对话时,李漠打开手机放了那两句旋律,不由自主地跟着哼了起来。

他认为这两句旋律代表的就是《180天》这部剧的表达——日常的、轻盈的、自由的、细水长流的。

二、忠于自己,就是忠于内容

李漠最初拿到《180天》改编后的剧本,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剧本了,“喜剧风格十分明显,就按这版拍完全没问题,”他和芒果TV的制片人如是说。

但李漠觉得自己拍不了。

“一开始我对这个本子的印象就是风格很犀利很鲜明,但感觉少了一点温情的部分。全篇都是喜剧的东西,当然也没问题。但我会觉得有一点不满足讨论,代际关系讨论、亲情讨论、母女关系讨论。一部独立女性觉醒的题材很有可能最后嘻嘻哈哈就过去了,如果只有这个的话,我担心会显得女性有一点刻薄,嘴上全都不落下风,永远牙尖嘴利。”

在平台的牵引下,李漠和编剧相约面聊。他写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像双线叙事,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外婆戏份的延长等。他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忐忑。众所周知,韩家女是非常成熟且知名的编剧了,此前《我不是药神》等作品皆出自她手,早已名声在外。

好的创作者总是能相惜。和编剧韩家女、苏凌子见面后,她们对于李漠的想法共鸣且认可。就这样,李漠与《180天》的缘分才算是正式开始。

一部剧的拍摄地在哪儿,对李漠来说也很重要。“原先的剧本里边没有清楚的讲它是哪,但对我个人而言‘它’是哪很重要,好像对大部分影视剧作品而言,‘它’是哪儿不太重要,就是个拍摄地而已。”

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这个点呢?kk问。“在我的感知里,城市跟人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在不同城市生活成长的人,或者是一个城市的外来者和土著原生居民,他们见证这个城市的某种气质,被这个城市影响,也影响着这个城市。不同的城市的文化,人们的价值观、饮食方式、生活状态都不一样,有些事情在广东成立,在哈尔滨就不成立,有些事情在新疆成立,在山东它就不成立。它总得有一个具体的地方,标准才会变得清晰。人物是以什么样的轨迹,什么样的愿望,什么样的价值观去长大的,这个对我很重要。”

敲定了杭州后,李漠就一直住在杭州。他要在那儿真的生活一阵子,感受杭州。城市的确定也对演员的选角有所影响,比如:剧中李言的扮演者,李漠表示选择何洛洛确实有因为他是杭州人的因素。 

李漠的创作养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他不止一次表达过更倾向从头到尾都能参与的项目。正因为如此,他认可的所谓李漠情感三部曲名单系:《他乡》《装腔》《180天》。“其实本没有三部曲说法,说的人多了,那总的有个标准吧,恰好这三部是我从剧本到拍摄到后期等每个环节都深度参与的项目。非要说的话,这三部更无限接近我的创作和表达吧,仅此而已。”

“那你认为一个青年导演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呢?”听完李漠情感三部曲的回应后想到了这个快被问烂了的问题,“真实吧”李漠几乎脱口而出这三个字。一个追求真实的人,坚持忠于自己表达,怎么不算是一种对内容的忠实呢。他坚信的一套创作原理很简单:自己都打动不了的作品很难打动观众,打动自己的作品也不一定打动观众。

三、“我从来想讲的是自由”

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同步追剧《180天》的观众,有可能代入顾云苏被那段“妈妈,救救这个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我”的台词击中;也会代入不同的代际关系(母女、外婆与孙女);当然也会浅磕一下离婚CP或者顾云苏&徐文斌……感知到什么都是好的。

与此同时,kk也好奇,作为最核心的创作者,李漠最想通过《180天》表达什么呢?

“我想要去表达的是女性的选择自由。因为男性选择一直自由,所以就不用单独表达了。但,我内心里终极想表达的是人类的自由。”

《180天》里,李漠也无处不渗透这些表达。顾康旗蛐蛐吴俪梅时,顾云苏说到:

——什么叫怎么当妈的,吴俪梅这么当妈,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呀,从小到大就喜欢跟我说,她怎么当妈,怎么当妈的,干嘛这么老埋怨她呀。

——男人女人确实不一样,女人当了母亲之后,她就算干了九十分,别人也会诟病她,不是一个完美的目前。可是你们男人呢,从零分开始算起,对吧,只要做了一点,就会所有人为你们歌功颂德。 

还有一段外婆和顾云苏得知妈妈是被报社辞退时,和郝主任假意“精神共鸣”道出的女性困境:结婚生子,男人事业的加分项;结婚生子,女人事业的分水岭。如果可以,谁不想当个男人呢?

“我想要告诉大家,顾云苏28岁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上班她就回家,她自己开心就行;吴俪梅48岁想生孩子那也是她的自由,子宫在她身上她说了算有时候,这个世道很奇怪,人们总会因为彼此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就一定要站到彼此的对立面,然后大喊:你这么做是错的,我是对的。” 

李漠很庆幸自己活在这个时代,一个相对开明、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去挣钱的权利,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只要你不违法犯罪。但同时他也不解,为什么自由、平等问题仍然还需要被反复提及,为什么女性的声音哪怕是呐喊也会被忽视?

“它看起来好像有一点女性主义,为什么?是因为一直以来男性的声量太大了。” 李漠接着说到:“对我个人而言,从来希望传达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大家都有选择的自由。假如真的看了《180天》的观众,肯定不会简单评上一句,这是个催生的剧。”

我们好奇是什么驱动他想要做出这样的表达?前年采访时,李漠调侃自己生活中有“妇女之友”的一面,在他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女性关系、男女关系的处理,度拿捏的很好,观感很舒适。一位网友是这样说的:有的作品是打着抒写女性的旗帜,但本质上透露出的是傲慢与假意。但李漠不是,他镜头里的女性多面且自由,不是那种上位者的喊口号。

很多人看《180天》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去年的一部电影《好东西》,赵又廷饰演的前夫哥在饭桌上说到:我们男生也是看上野千鹤子的。

“我确实看过《厌女》”。李漠主动接过话茬,“但在我的戏里我也并不把男的塑造成坏人,他们大多是性格上的缺陷。”是的,他始终想讲的都是人类自由。

四、长情

李漠这个细节怪,他的细腻总是渗透在大大小小的内容中。

很多观众追剧时半带调侃的说:惊!韩东君变老以后竟然成了陈明昊。前者在《180天》中饰演青年顾康旗,陈明昊则饰演的是中年版。对话过半时,kk也把这个玩笑舞到了李漠面前。

“我觉得他俩很像,陈明昊老师本人很有魅力,只是他在这戏里面演了一不着调的爹。可能大家觉得韩东君太帅了,对不对?我自己是跟自己这么解释的:一个单身离异的孤独的“独守空闺”的老头,没有家庭的放飞自我的男的,就是会变丑的。相反,当一个人有人爱,能感受到被关怀被在意,肯定会更红光满面,心情愉悦呀。对不对?”

对话顺势转到了演员的合作上。陈明昊是李漠很早就笃定的老年顾康旗,他看了陈明昊在《漫长的季节》《扬名立万》中的表演,十分钦佩,但他不认识陈明昊本人。某年白玉兰上,李漠和吴越认识了,后来决定合作《180天》,李漠去上海再次见了吴越。“当时我说你这个角色里边有两个老公,一个是前夫,一个是现在老公,现在的老公是耿乐,很熟,早就说好了。前面的老公我还没定,但我很希望是陈明昊,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来,没想到越姐说:陈明昊我熟,我给他打电话,最后就成了。这件事还得感谢越姐。”

李漠是一个长情的导演。耿乐已经是第三次和李漠合作了,韩东君亦是,两人私下也会相约一起骑摩托车,《180天》看片会那天,韩东君也特意从组里请假飞来北京支持。两人结缘最初是因为《装腔》,这次《180天》特别出演,李漠挺过意不去的。“韩东君的级别已经是可以每部剧都演主角了,但每次他都仗义相助。他的原话是‘你叫我去我就去’,这个很动人,对我个人而言这是情谊。” “所以,哪怕戏份少,也必须得把他最好的那一面呈现出来,不能让人来了,我把人拍差了。”

周雨彤也是继《他乡》后再次同李漠合作。据周雨彤在看片会上爆料,起初她只是定下来演顾云苏,青年吴俪梅是被李漠“骗”着演的。李漠说《他乡》后一直想找周雨彤合作,但她太忙了,有空的时候又没对上,《180天》终于是把这个机缘续上了。“我特别高兴大家又能相聚在一起三五个月。”

此前的访问中,李漠也从不吝啬对周雨彤的夸赞。“她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女演员,非常有感受能力和想法,甚至是有很多创意导演构思的演员。但在《他乡》的时候只是感觉她有天赋,再合作《180天》,明显感觉到她已经从一个有天赋的女演员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了。她更加懂得如何使用和控制这些天赋了,更从容了。”

“这个话你跟她说过吗?”

“没说过。哈哈哈哈。”

说回找周雨彤演青年吴俪梅,李漠解释道因为一开始和周雨彤聊顾云苏时,剧本还没改完。彼时的剧本里面其实没有那么多年轻吴俪梅的戏,然后她一看说可以。结果,写的时候越发觉得有必要写,然后越写越多,从十几场变成几十场,又变成一二百场。

“但我会觉得这对雨彤也非常重要,讲实话演顾云苏她不用费劲,但演吴俪梅还是有些挑战的。创作往往就是这样,你越轻松越没什么挑战,你越不能确定这事能不能成,就越使劲去琢磨,对自己的成长和对项目来说都很好。”

还有很多合作的演员私下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陈昊宇,特意为《180天》演唱了ost,孙阳今年过年因为工作没回家,在李漠家过的。也不止演员,段炼、孟慧圆、Dora还有徐维宽、谢天翔,和李漠因工戏结缘,彼此又都将这份情谊延续到了戏外。

“每次都是这样,会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变成朋友。”李漠始终认为真诚善良最重要,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能跟这个人能够建立一个正向的沟通就不错,能当朋友那最好了。 

影视行业有一句最常见的话:江湖再见!往往出现在一部戏杀青的时候,李漠说说完这句江湖再见,确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但他总希望如果每年拍的时候,大家有空来的话,就太温暖了。

而作为一个导演,喜欢二搭、三搭的理由再简单不过,“他们演得好,大家在创作上志同道合,有机会的话,没理由不继续合作?”话音未落,李漠又补充说到,我也很喜欢和新演员合作的呀。

五、李漠的“风格战”

近几年,李漠已经凭借交出的几部作品形成了一套属于李漠的创作风格,也拥有一批忠实剧粉。行业内外,提及李漠,知晓的人大多后面会自动跟上“高分导演”几个字。这确实是事实。

《180天》播出后,李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不少剧评。2月23日,他在朋友圈写道:我真的为我的观众骄傲,特别骄傲。配图之一是《180天》问鼎猫眼全网有效播放榜。

回到一开始对话那天,那个罕见露出困惑神情的李漠,但他本人否认了那是困惑。起因是kk问李漠有没有看到印象深刻的弹幕,他说没看到太多讨论剧情的。“你会因此焦虑吗?”他表示没什么好焦虑的,但脸上的神情略带一些忧伤。

另一个李漠延展开聊的点在于,很多剧播的时候很好,播完就没人看和讨论了;但有的剧播完了陆陆续续才有被翻出来观看,讨论。“不是说我选择了要去拍大爆款,或者不太爆的项目,长尾也不是我的选择,我只会拍这个。每次收到很多人很正向的反馈,我也很感动,观众的喜欢对我个人而言意义还挺重要的。”

思考并践行并不容易,在一个高度娱乐化、注意力抢夺战的时代,数据仍是影视行业检验的第一顺位。很多东西都变得碎片、急切、扁平,如何吸引更多人打开这部剧。这是《180天》面临的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映射出来的创作者态度之辩:当青年导演的艺术正确,撞上所谓的市场逻辑,一个认真拍剧的导演,应该困惑吗?应该改变吗?“李漠们“”的坚持和表达在眼下这个时代,似乎无法大众,甚至很快就会被其他的热闹覆盖掉。

李漠说假如真要用注意力争夺战来形容创作的话,那他觉得那是别人的战争。对他个人而言,这个战是他跟自己的争夺,是做这个内容由不由衷,这个戏能否打动自己,这是第一条件。“我很害怕,追赶潮流这件事会慢慢的在创作里失去了自己的表达。”

网友@多洛丝亲启 提问李漠:你会一直创作下去对吗?哪怕数据声量没有那么大也会坚持拍你要拍的,选择你想要的演员对吗?

李漠转发并回复:是的。

从《他乡》《装腔》到《180天重启计划》,导演李漠的「风格战」打得如何?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