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向 向
编辑 / 阿 笔
运营 / 小饼干
从各种元素上看,《涉过愤怒的海》(以下简称《涉海》)都是一部并不缺少话题的电影作品。导演曹保平继《狗十三》之后的新作,有黄渤周迅等一众实力演员坐镇,艰难过审推迟四年,以及影片上“建议十八周岁以上观众观看”的实际分级效果。
作为一部带有商业元素的类型片,“犯罪”、“悬疑”两大标签挂在头顶上,尺度是《涉海》最不害怕涉及的话题,冲突也好血腥也罢,都是吊人胃口的前菜。无论是海报上特意注明的R-18或者预告片有的放矢地展现戏中众人不太稳定的精神状态,只会拉高人们的期待。
结果似乎也是如此,《涉过愤怒的海》的成绩,目前来看的确系贺岁档到来前最有底气的影片。
11月25日上映,截止11月27日晚,票房突破两亿,稳坐各榜单榜首。(截止发稿,累计票房2.19亿)同时,对电影的讨论,从上映那天开始就并未停止过。
只是,如同影片有意拆分成AB面的段落设计,《涉海》的口碑也如同磁场两级,分化成完全不同的世界。
(PS.以下存在少量剧透,请注意观看)
一、愤怒的彼岸是理智吗?
愤怒的海,顾名思义,是一片情绪的汪洋。涉过这片情绪化的一地鸡毛后能不能到达真相,似乎是这个电影表面上看讲的故事。
通常,看完了整部悬疑电影再从头捋影片的故事,往往都是清晰而简单的,正如《涉海》再预告片里呈现的那样,表面上这确实是一个,父亲寻找杀女凶手的故事,构架也的确是悬疑片。
但图穷匕见,到后半段洋葱皮剥地差不多,影片才展现了自己的真正的内核——这是个家庭伦理片。只是,由于构成家庭的几个人各有各的毛病,却又因为血缘不得不捆绑在一起。
实际上,电影讲了三个故事——娜娜遇害,李苗苗原生家庭的故事,以及娜娜原生家庭的故事。这是一个家庭问题的罗生门,在最后十几分钟,以娜娜的视角二次称述,所有被构建的答案和世界被推翻。
前后巨大的反差加上对花季少女的同情,观影的体验就是——即使前半段有各种各样的吐槽,但在经历了后半段女儿角色的带入后,剩下的惟有震撼和心痛。但这样的陈述往往会导致,在从电影院刚刚出来的那段时间,都只记得最后的故事,并把它当作影片给我们的答案。
电影中所有人的行为似乎都带着一点疯癫,但这是人们在极端环境下做出的极端选择,只是,每个人背后的动机都并不单纯,带有强烈的证明意味。就像娜娜最后震撼人心的造句“爱,没有。”并不仅仅只是娜娜从未感受到爱的存在,在这个所有家长都忙着证明自己是爱孩子的极端环境中,实际上并不存在爱。
一直在关键时刻逃避直面的李苗苗母亲景岚,最后选择开车入海,她被巨大的愤怒裹挟,迫切地证明自己是爱孩子的。声称自己是为闺女复仇的金陨石,在酒店衣柜里讲自己的头砸出血,说着“那可是你亲闺女,你得疼啊“,却像是一种对自己的自我说服。
回到娜娜的视角,她平静地涉海而过,看着父亲的尸体,吊在吊塔上。这是独属于她的愤怒,有关父权的审判。
观众们一同涉过愤怒的海抵达真相,而彼岸却也并不是想象中的理智的终点。
娜娜无辜,金陨石又真的能是一切事件的最终元凶吗?站在金陨石的角度上,他所给予娜娜的何尝又不是自己理解的强势的爱么?但有着认知差异又不能相互理解的彼此,又该怎么去突破认知的界限,去理解女儿的痛苦给予女儿想要的爱呢?
爱本身是无解的命题。
二、奇观
不得不说,在当下市场中,《涉海》确实是部特别的影片,她涉猎到了许久未曾有人涉及的创作话题,有关于家庭的问题。虽然对曹保平来说或许这并不是新的话题,kk观看《狗十三》时半夜痛哭的体验,回忆起来如同崭新的记忆。
只是,当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时,影片就有了评价的高低。
同样是对于父权的凝视与批判,《狗十三》是一种平静而现实的讲述,她太贴近真实,轻易触动了每一个人。
属于类型片的范畴,《涉海》不得不在故事中建立更多奇观,甚至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才能达到不断勒紧观众脑中的那根弦的目的,比如在台风天赶飞机。这些超脱于现实的桥段最终也成了离开沉浸式场景,回到生活的观众审视电影的毛病所在。
而出于商业元素或者人设丰满的考虑,娜娜和李苗苗在电影中被设定成了“二次元”的cosplay爱好者,同时,为了丰满这一形象,影片加入了cos元素。涉及到了真实的动漫作品与角色,也实实在在冒犯到了爱好者人群,甚至kk作为非二次元,也在影院顿感不适。
最典型的莫过于,金陨石在出租车中,外面的coser们面部狰狞地朝着车内的画面,实在过于刻意了。现实中kk也因为工作参与过各大小动漫展,并非如此。难怪观众纷纷下场评——只有二次元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涉海》毕竟已经四年了,在等待过审的四年里,《死神》已经从一部大热的连载作品,宣告完结,并逐渐被其他的作品取代。而二次元也早已经从一种稍显小众的亚文化,变成一种通俗的流行亚文化。
所以,当死神动漫中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时,大部分人的观感是陌生的。这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二次元,明显,这是一个被引入的奇观设定,无论这里是音乐或是其他的亚文化元素,在这里都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但对亚文化爱好者造成的冒犯确是实实在在的。
《涉海》的几位主角,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极端的毛病,娜娜的底色是抑郁,李苗苗是反社会,而孕育了这两种性格的家庭毫无意义是极端存在问题的,《涉海》是把特殊的例子放在同一个密闭的箱子里,迸发出的极端戏剧化。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用普通人的视角去审视角色行动的逻辑,本身也是不够合理的,我们可以从娜娜身上找到共鸣之处,但我们不会成为娜娜。
尽管两极分化,但《涉海》仍是当下市场中能够被人们传播评论,并且喜爱的影片。在豆瓣上,《涉海》的分数依然达到了7.7分。
也许,导演的本意是,观众们一同涉过这篇充满愤怒和奇观的海,最终到达理智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