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别来无恙》:家乡遍地好男人?我差点信了 | Talk剧评

作者 / 郑容和

运营 / 橘   子

2021年,李漠导演,周雨彤、任素汐、孙千主演的《我在他乡挺好的》,豆瓣评分8.1,评分人数231186,这部剧也一举让周雨彤站稳了这一代演员少有的演得了“都市打工人”的行列,还将导演李漠送上了现实都市题材的好导演的行列。

2023年,《故乡,别来无恙》同样也有任素汐,搭配了李雪琴、史策和王子璇,由彭晨和王光联合执导,故事主体也是几个女孩一起拼搏的社畜生活。但这回,故事从北漂青年他乡奋斗,变成了返乡姑娘故乡扎根。

都是女性群像,加上任素汐主演,有不少观众称之为《他乡》第二部。只不过,比起2021年“他乡”的低开高走,“故乡”的故事,总觉得好像差点意思。

这种“差点意思”其实来源于我们文艺作品对故乡的想象描摹与现实故乡样态处境的差异。

尤其在原生家庭话题热度节节高升的当下。那句“故乡是男性一辈子的奥德赛,逃离是刻在女性基因里的史诗”能够广为流传,不是没理由的。

曾经“北上广深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放不下灵魂”的叙事深深触动每一个在外拼搏的游子的心。但如今这个叙事文本已经悄然变化,北上广深依然容不下肉身,也正在逐渐让人失去灵魂,那么,故乡,三四线城市就容得下了容身和灵魂了吗?

一、能看!

《故乡,别来无恙》讲述的是,一起在成都长大的四个女孩子,张沛(任素汐 饰)、吴芸(李雪琴 饰)、在上海拼搏的网红博主苟丹丹(史策 饰)和董家希(王子璇 饰),她们分散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大城市,但由于各自种种的原因,相继离开奋斗的大城市,选择了“返乡”。

四个角色,从返乡动机的设定上来看,张沛属于工作调动,她好朋友的死是助推剂,让她决定答应公司的调动回去成都。

张沛这个角色设定,她离开家乡北上,不是因为心怀奋斗理想,她不是典型卷人,她漂在北京,只是想更好的做自己——我好好学习是因为不想让我妈妈叨叨我,后来我自己去了北京,果然没人叨叨我了。

这个角色设定倒是新颖又够现实,漂在大都市很多人,未必是迷恋浮华,或者心怀功成名就大梦想,漂在大都市的人也可能只是想要一份大隐隐于市的安静罢了。她到公司干了6年,常年业绩第6,第6个谈话,老板叫她老六。

如此这般,也是经历十五年的奋斗,甚至能在北京确定要买房领先大多数北漂多个身位的情况下,让她急转身离开,当然不现实。

编剧也知道,所以给她设计了即便决定离开,还是和公司谈好了人事关系留在北京的桥段。还得回来,这就很真实了。

史策扮演的苟丹丹,是个在上海打拼的网红博主。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事业正逢转型的时期,原本打算跟男朋友求婚的她抓到了交往了6年的对象出轨。她逃离上海,瞒着亲人和朋友,偷偷回到成都想平静一下心情。接着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老公追到成都,结果酒驾死亡了。

很精彩,很魔幻,很短视频。几乎贡献了所有的本剧所有的抓马。话题#轨是昨天出的,人是今天没的#迅速杀入了微博文娱榜热搜第一位。

东北人吴芸是苟丹丹的堂妹,原生家庭幸福,于这个角色而言,离开东北去成都不是逃离,只是单纯的人生选择。她选择成都是因为妈妈的家乡是成都,她少女时期在成都生活过,认识天府四大金刚,所以她长大后,她再次选择回到成都。这个设计倒是合情合理。

董家希,单亲家庭母亲掌控欲极强,甚至就连大学专业都得听妈妈的,所以她北上逃离,叛逆改专业,眼看着就要得到认可了的关头,妈妈得了肺癌。她回去,是因为理想也好,自由也好,在生命面前,都会瞬间失去重量。当然还有一点,理想中的导演工作不仅锉磨激情,也看不到未来,颇有一种理想被现实冲散的无奈又和解感。

就角色设定和重要的剧情点设计而言,其实还是有些都市剧的刻板与浮于表面。但综合总体来看,这部剧肯定是不难看的。对比同类题材已经足够符合逻辑且接地气了。

一方面,女性群像剧+话题剧的打法确实很能戳中一部分人的共情点,无论是老友记还是爱情公寓,当代人永远会为互相帮助聚成一团的情谊动容。另一方面,剧情设计上有足够的细节,这一点很好的兼容了重要剧情点过分戏剧性的夸张感。比如到了成都之后,张沛手下小姑娘换造型换发型,这很符合北京与成都的城市设定。

剧情部分,尤其是对父母与家庭内容的描绘。比如吴芸的妈妈偷偷往她包里塞吃的,比如张沛母亲不管孩子怎么说就是得给她寄送吃的,比如张沛在冰箱里放到烂的那一袋樱桃。《故乡别来无恙》里关于亲情的描写,足够细节也足够真实,同时也克制了说教的欲望。

更重要的是演员的演绎,李雪琴、王子璇不出戏,任素汐、史策演技足够生活化,如果说史策因为角色是网红,观感上还有些浮夸,那么任素汐演33岁的事业小有成就成绩优异的都市女性,那简直是信手捏来。

无论是应对客户时的眼神有些无语但客套讨好的表情,还是回成都之后面对依然没有边界感的父母时暴躁的样子,代入感瞬间就有了。细节足够,演员得当,这样的情况下,剧集整体质感脱离了悬浮塑料。

在kk看来,《故乡,别来无恙》是能看的。只不过,整体剧情话题感还是很强烈,故事线稍显破碎。最大的问题其实出在——人手一个好男人的爱情线写法,把好不容易成立的女性线击得稀碎。观众就要共情代入了,剧集突然开始吹粉红泡泡,给人一种“故乡遍地好男人”的即视感,这就显得不太真实了,以至于整体代入感略差。当然,并非《故乡,别来无恙》如此,国产都市剧无论是什么类型,对于爱情线是实在过于执着了。其实观众视角里,女性题材真不是非要靠爱情线才有故事性。

二、回乡,真的是好选择吗?

“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老话永远能给人后知后觉的暴力痛击。

抛开部分剧情点设计还是过于戏剧性之外,故事本身并不差。《故乡,别来无恙》之所以没有《他乡》的代入感,究其根本,是因为当代人不相信“归处”的神话了,无论这个地方是他乡还是故乡。

他们最初选择离开,最后选择回去,无论原因看起来多么不相同,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那些停留在那里的人,那些深埋在记忆里美化过的美好。

但问题是,那些最初迫使他们选择离开故乡的问题,其实也仍然停留在原地。

就像《故乡别来无恙》里刻画的,现实不会改变,最初为了逃离父母掌控而选择北漂的张沛,回到成都之后,前几天看到父母拮据的生活哇哇大哭,但没过几天,面对父母的毫无边界感的介入她的生活,依然暴躁。

换到现实就是,我们所眺望的生活都有月亮的背面,这种厌倦感过于强烈,导致故乡的“归处”神话都变得遥不可及。

工作上就更加明显了。遭遇好友遽然离世打击的张沛,告别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好友父母后,站在人潮汹涌的天桥,看着这个漫天晚霞笼罩的北京,还没来得及感慨,客户电话来了。接起电话的她,就像一个按下工作按钮的扫地机器人,一秒切换工作模式。

这是很经典的《他乡》剧集里对于在他乡生活的打工人工作场景的描绘,透露着一个非常常规的信息——在他乡,人就像机器,快节奏的生活,竞争大的工作,让你无论何时都无法停下运转的发条。

这就是张沛“在他乡”的日常。但,回到故乡就没有这些蝇营狗苟,无休无止的艰难了吗?

故事里,离开是简单的,但映射现实,张沛的离开,是切断在北京多年的人脉资源积累,从大城市前景良好的保险经纪人,被派遣回到故乡。说是负责人,但打过工的都知道,明升暗调,从中央到地方,她就变成了那个卖保险的。

要在一个没有行业信任度的家乡开展新业务,并不容易。换到现实的话,kk已经开始担忧她马上要被解雇了。

大城市的神话,从来不仅仅是所谓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还有更包容的氛围,规则意识更强烈的工作环境,说的直白些,也就是更文明的社会。这里面包含了多少产业型的无奈,和地方靠人情行事的龃龉,是一个字不提啊。比如,行业性质而言,上海当然是苟丹丹更好的选择。

上海疫情期间,kk曾听过有头部服装品牌市场部聊起不得不转移直播战场转去川渝地区的事情,但最终却得出了“搞时尚还是得在上海”的结论。这很残酷,却是现实。

但在大部分关于家乡故事的描绘里,叙事都尽量简单,情绪适度昂扬。大家的笔触下,家乡不能破败凋零,家乡永远单纯温暖又能给人力量。否则,你让北漂沪漂深漂的孩子们如何在流离中锚定自身的价值和存在?谁戳破了这不言而喻的幕景,谁就忤逆了现实。

在大量的都市剧里都默认进入北上广等于追求梦想。但现实里,逃离”更像是这一代年轻人被工作压到喘不上气时的牢骚和埋怨,他们不是被“他乡”的梦想叙事所吸引,只是为了求生而已。

回到剧集的讨论,其实无论是“我在他乡挺好的”还是“故乡别来无恙”,都是成立的,主角们都在为了生活做出琢磨着做出更适合的选择。只不过,当在超大城市卷生卷死的失去性价比,回家,就能意味着稳定吗?这个问题在看剧的时候一直敲打着kk的心。

《故乡,别来无恙》:家乡遍地好男人?我差点信了 | Talk剧评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