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成,或许不必那么着急转型

作者 / 林   杨

运营 / 小饼干

“撇开原著,这是个好刑侦片啊”

“接受了这个妆发,这是个好刑侦片啊”

“只要不是奔着嗑cp去的,这是个好刑侦片啊“

张新成搭档付辛博主演的《光渊》,于2月18日空降,一口气更新了8集。

本剧改编自作家priest的(悬疑)小说《默读》,讲述的是特调组警界先锋骆为昭(付辛博 饰)与风流纨绔的实习探员裴溯(张新成 饰),在一起送货员被谋杀案牵扯出了一个犯罪团伙,共同(探案)的过程。

剧集开篇的几分钟几乎叠满了烂剧的buff,塑料科幻开场、b王特写镜头以及十分不适配的妆发造型……

于是更新首日,便杀出了一堆热搜,同类型(懂得都懂)IP全员沾光。其中火力主要攻向了扮演裴溯的张新成

阳光开朗大男孩

张新成,冤不冤?

这得从两个角度来看——他的演技和《光渊》这部作品究竟如何?

作品角度,客观讲,倘若真能撇开原著本身的角色设定、情感设定,把《光渊》当作无原著犯罪片来看:

作品角度,客观讲,倘若真能撇开原著本身的角色设定、情感设定,仅把《光渊》当作无原著犯罪片来看,其案件设定之大胆,隐喻之丰富,都尚且称得上能支撑起一个偏向好评的观点——《光渊》还算得上是一部能看的剧。

第一案里的凶手,设定为一个偏执极度自卑,用最大恶意揣度他人的精英阶层犯罪者,这种离开深渊却又频频回望,最终又掉回深渊的设定,直接打开了整部作品的人性分析价值点。

第二案里堪比恐怖童谣的失踪者遇害案,编剧将原本的恋童碎尸调整为了刚成年的失踪遇害,改了年龄,没变动核心:受害者又是如何成为了加害者的表达。

从案件来说,的确尤其可取之处。不过,剧情在整体推进过程的铺设上略为简单,主演演技也时有心塞,画面光影也很诡异(导演估计喜欢泰式+后港式时代的犯罪片)以及网络大电影质感的同款滤镜,也让这部作品深陷争议风波之中。

不得不提的是,进入案件剧情之后,台词和逻辑线也几乎是完全参考原著推进的。

这种“像”又不“是”的反复横跳,就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十分矛盾的观感——你要我撇开原著来看,但是除了核心故事之外的原著其他卖点,你是一点也没放过啊。

回到张新成。

他饰演的裴溯,贴着“零度共情者”的标签,将自己套在善恶边缘的枷锁里。

描述自己童年阴影时泛红的眼眶,台词带着颤动;聊起7年前母亲自缢的案子,眼神里的不甘心与无法释怀都表达得淋漓尽致;独处时像犯罪天才,故作纨绔的时候又能切换成热心市民。

从角色演绎的角度来看,吐槽由造型而起,攻向张新成,自然是有些冤枉的。

但,与原著性质的同类题材近些年有多腥风血雨。剧集大爆,双男主大热,演员走红,或者剧集折戟,双男主被吐槽硬来,演员挨骂,都是常规走向。选择项目之前,演员势必还是会评估的。

对张新成来说,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打开市场的角色,有振华中学的小太阳林杨:

七斋的表面大大咧咧诡诈聪慧的元仲辛;还是冰球队王牌黎语冰;

顶流大明星江熠和少女感娱乐记者余声声。

这些都是张新成作为演员,获得了一致好评,甚至甩开同年龄段演员的代表角色。

虽都不是S+大制作项目,但从未在演技上拖过后腿。只不过,难以避免的,这些角色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阳光开朗大男孩

就连网友调侃,说他像喜羊羊,都是一样的特质。

而《光渊》里的裴溯——父亲反社会,母亲自缢于眼前,是一个有心理创伤,道德感与责任感远低于正常水平,游走在深渊边缘的角色。亦正亦邪,带着一些病娇的变态感,与以往阳光大男孩类型截然不同。同时,原著故事的核心主题也在试图展现一个关于“创伤”的主题和人性的批判。

这样的角色设定加上故事核心主题,即便不是这类型的作品,也势必对演员有吸引力。更何况是一直在“阳光开朗大男孩”里打转的张新成。

回溯近几年张新成的作品,《光渊》里的裴溯,并不是他第一次尝试调整市场固定印象的角色。

上一回是《回廊亭》里的程成,豆瓣评分4.1,再上一回《光芒》里的程亦治,豆瓣评分6.0,还在6.7分的《县委大院》里扮演了初入体制的林志为。

都算不上成功。

但又都算不上失败。

在转型的迫切需求下,张新成想要一个突破以往印象的代表作品,仅看表相,《光渊》的裴溯一角,某种程度上,的确可能会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一个项目成败与否,有多重因素。

转型,迫在眉睫?

除了阳光开朗大男孩,张新成身上还有一个标签——艺考之神

这个标签从2014年高考前的艺考始,几乎每一年艺考都会被广大网友和艺考生搬出来膜拜。

——中戏音乐剧专业、北电表演专业、上戏音乐剧专业、军艺表演专业、南艺表演专业五个专业第1名以及中传表演专业第2名。最终以高考560分,超过中戏录取分数线360分,专业课、文化课双第一的成绩进入中戏音乐剧专业读书。

这样的成绩,在被嘲遍地是“文盲”的内娱,的确是大学霸的存在。但张新成的成为学霸之路也不是一开始就天赋异禀万事顺遂的。

很久以前,5岁的张新成还在学前班阶段,被舞蹈班宣传页吸引,决定学习舞蹈。

为了进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习,他离开荆州北上,考了三年。第一次,顺利过了初试,但没达到入学年龄,到了第三年才顺利进入北舞附中,开启了他六年专攻歌舞表演的学习生涯。

初三开始正式进入表演课程的学习,也曾经历过30多个台词作业,次次被毙,期末汇演时只能在台下眼巴巴看着别人演的“学渣”时刻。在2014年考进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表演专业之前,成为演员并不是他的职业目标,就连专业选择都是因为那一年心仪的作曲系不招生。

因为家庭变故,还曾经兼职过一对一艺考辅导。

直到2017年,大四的张新成搭档李兰迪出演了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的《你好,旧时光》当中的林杨。也正是靠着这个“余周周主义者”的阳光少年,张新成的“艺考之神”标签才算正式与张新成这个演员融合在一起。

观众记住了阳光明媚的林杨,也将张新成与此类角色气质划上了等号。

2018年搭档吴倩的《冰糖炖雪梨》,到2019年的古装励志悬疑剧《大宋少年志》的播出,再到2020年的《以家人之名》,2021年反串出演的《变成你的那一天》……细数张新成的履历,在《回廊亭》之前,几乎每年都能有一部上线,虽然也偶有《蜗牛与黄鹂鸟》这种低分作品,但也称得上产量稳定质量稳定。

这种口碑上稳定也成为了他最大的优势——一个年轻的演员,接得住擅长的角色,在泡沫漫天的贵圈有口皆碑,在同类型小生里,沉稳而安静,刻满了理性学院派的气质。

演员容易被最出彩的角色定型,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超出角色之外,也有媒体评价他“礼貌、规矩,但圆润之下缺少了一些棱角”。直白来讲,缺少锋芒与卖点。

这样的评价显然有些偏颇。

即便是从当下所有年轻一代几乎当作广告转发机器的社交媒体来看,张新成绝不算没有任何感悟与想法的“文盲”。

两年前,《回廊亭》杀青时,他在微博上留下的一句感慨“狄奥尼索斯的眷顾”。看得出演员本人对作品与角色的期待,以及演员本人也不是什么干枯的木头人。

尽管后来剧集褒贬不一,他饰演的程成,也还是能成为一堆差评里的闪光点。

《大宋少年志》时期的采访里,导演伊峥曾经说,第一次见面就决定要用张新成,“因为当问起《你好,旧时光》里一句台词的处理,张新成说,这句台词是对女生表白,不能用那么大力量说出来,轻轻说就可以。”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年他会如此努力尝试在不同的角色和题材作品里突围了。

只是,转型归转型,选择作品还是要慎重啊,积累口碑不容易,但消耗的时候,速度快到超乎你我的想象。

参考:

1.南方人物周刊:张新成,少年偶像的一种可能

2.嘉人:张新成:美梦似路长,依然要远航 | 嘉人POP

图源:微博、豆瓣,侵删。

标签: 张新成
张新成,或许不必那么着急转型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