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容和
运营/小饼干
李诞大概也没想到,这一季脱口秀,最先“塌”掉的居然是观众对周迅的滤镜。
昨晚,《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完成了初期的筛选,进入第二阶段的赛程。
虽不及第三季的盛况,但在遍地是瓜,随处塌房的热闹里,还是冲上了热搜。首当其冲的依然是杨笠。“烂排骨”的梗再度引发互联网段子手的狂欢。
而就在杨笠之前,与本季脱口秀相关的,还有脱口秀带火股票,惊动上交所,演员、公司连夜澄清的消息,以及 “周迅那英”。
(kk心里一咯噔,最近这段日子,艺人名字出现在微博热搜,总觉得不是什么吉利的事情。)
这一季脱口秀真的不好笑吗?
昨晚第三期上线之后,杨笠带着《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再次杀疯了。
网友们在话题#杨笠 你不懂男人#下的激烈讨论,以及邱瑞那pdd3块9的拖鞋等等,都充分证明了有人读懂对于脱口秀的重要性。
回到“周迅那英”热搜词条,客观来说,第二期的段子不比新一期差,问题出在,领笑员没懂。
有徐志胜呼吁对校园暴力的关注,有呼兰封控期间“什么都发生了又什么都没发生”的嘲讽,还有孟川为了孩子在上海读幼儿园要买凶宅的无奈以及颜怡颜悦对性别凝视的讽刺。
观众都能读懂。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不用亲自体验,通过调侃,别人生活里的坎坷,也能在情绪层面上把观众锤得像个锤纹小壶一样,坑坑洼洼。
在主流叙事中叫共情,文艺一点叫包容,再文艺一点就叫对社会构成复杂面的感知力。
而这种感知力,是大众对周迅的滤镜里认为她应该具备的——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一个19岁在北京当过驻唱歌手还有过被打掉过门牙经历的演员,一个公认是灵气代名词的女演员,不该听不懂那些段子里关乎人间冷暖的映射。
很遗憾,她可能确实听不懂,又或者是还没适应,略有些放空。
先是忘记给小鹿拍灯以至于“(拉宏)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场面上演,之后第二期,颜怡颜悦激情表演性别讽刺口袋,镜头转向周迅和那英,两位女性,一脸茫然。
于是,观众开始质疑“领笑员”是否具备领笑的能力?矛头直指“周迅整期节目甚至没有说过几句完整句子结构的话语”,舆论不断发酵,直到冲上微博热搜。
话说不全不要紧,会接话也行。
李诞递梗给周迅,问她《甄嬛传》(《如懿传》)里面的那些(撕逼)细节哪些是真的。周迅演的是《如懿传》啊!本把节目当摸鱼bgm的资深观众都听出来了,这,得是个梗!!
坐在李诞边上的周迅呢?
她仿佛上课走神,突然被老师点名的后排学生,直接愣住,然后假装听课了,丝毫没听出不对,故作思考地回复了一句,“她们都挺和睦的。”
那一刻,隔着北京到青岛的距离,kk都听到了李诞内心的os:姐姐你接话啊,不接,这个梗没法响啊!!!
周迅这显著性的懵,打得李诞都有些措手不及。
于是他转头向那英求救。
没想到,得到了同样gin且无聊的回答“(周迅去《浪姐》)也存活不了多久。”
周迅懵圈,那英严肃回答,李诞无所适从,大老师突然就变成了成熟的张伟。仿佛线下开放麦,演员讲了个梗,但现场无人发笑,观众一脸国家级发布会似的肃穆,空气里都弥散着尴尬,所有人应该都感知到了那该死的、局促不适的氛围。
空气里都弥散着尴尬。好的,这个梗彻底完蛋。
网友在气什么?
梗没响当然不至于引起如此大的争议,真正加令观众不满的,其实还是那“忘记”二字背后的漫不尽心。
——听不懂女性话题,买房心酸,也不懂普通外卖员的苦难,她们只在意,BBQ到底是不是烧烤。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真的脱离群众太久了太远了。
——这样的赛制里,选手们50%的命运都被她们掌握着、俯视着。
那一句忘记的背后,承载着脱口秀演员等了一年的努力。
而领笑员的漫不尽心,带来了过于强烈的俯视感。时代的声音是愤怒的,命运的形状是悲惨的,她的表情是冷漠的。
往大了说,网友对周迅和那英的怒气里,裹挟了一些人们对于当下现实处境不满情绪的发泄。类比一下,打工人矜矜业业按需求写了精美的ppt,但空降跨行具备一票否决权的领导说,她忘记了这个项目已经砍掉了。
你就说来气不来气吧。
怒气起来了,就没人关心你是不适应脱口秀的场子真忘了拍灯,还是纯粹get不到笑点的氛围感知差异了。
于是,每个人都能快乐5分钟,就变成了每个人都能生气2小时。
李沧东说得对
往小一点的角度说,艺人这个职业是得注意一下自己的风评了。
208万的冲击力过大,余波难平,高薪、怠工、钱好赚,几乎成为了大众对这一行业的普遍印象。在综艺里坐着笑着就把钱挣了,而且能得到广泛追捧的日子不复存在了。这么大的咖位,按贵圈隐秘的规则,就是提前要求写好台本你念一念都有可操作性。所以,建议还是提前做点功课,哪怕提前对一对台本也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某种程度上,周迅和那英也不过是观众中的两位知名观众。因此,走入这样的局面,领笑员决定生死的赛制也是要负很大的责任。
本季赛制的玩法,比赛中0灯和1灯的选手直接被淘汰,2灯和3灯的选手接受挑战,只有满灯的选手直接晋级下一轮。 如果等待比赛的选手不挑战场上的选手,最后他们必须在车轮战中决定最后的晋级名额。
在这一套赛制下,那英+周迅,她们座位扶手上的灯,意味着50%的生死决定权。
这也意味着,她们不能做冷漠的看客,至少要用点心去听,去感受一下脱口秀的意义。Kk私以为,这点要求其实也不算高。
脱口秀是一种表达态度的表演,没办法要求观众不对态度较真。你是周迅也不行。
不知道是不是笑果文化早就感知到了气氛的不对劲,第三期领笑员就从那英、周迅,换成了张杰与杨超越,领笑员决定生死权的比重也显著降低,脱口秀大会那味,瞬间就回来了。
请允许“上纲上线”的存在
网友批评周迅那英不懂脱口秀是不是上纲上线?
我们换个角度,当房价、炒股、催婚压力、上学难题……这些无数普通人的生活难题凝炼成段子,配上两位领笑员茫然的表情,再配合节目播出之后的微博热搜榜高位词条,一顿热闹。观众、脱口秀演员和“周迅那英”们,共同搭档完成了一场名为“阶级与讽刺”的脱口秀。
这也不失为是一场好演出,堪称当代《精英与平民》纪录片。
对节目方而言,要热度有热度,有争议有争议,也算求仁得仁。9月14日上午,腾讯广告官方视频号趁热打铁推出了2022年《脱口秀营销白皮书》,时机恰到好处。
无论如何,作为普通看客,可以大胆批判。
娱乐产业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投射了当前社会环境里某些无意识的姿态。比如娱乐业下意识的居高临下和睥睨俯视,又比如精英阶级对生活的感知差异等等。然后被大众关注,卷入了更多细枝末节的讨论,这都是常有的事。
但是这些讨论所引起的关于阶级、权力、性别等等社会议题,值得更多“矫枉过正”和“上纲上线”的思考。甚至很多时候,这部分发散性的思考,才是文化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Kk相信,很多的脱口秀演员在创作的时候,也是本着这样的思路,将那些隐晦的苦楚埋到了自己的段子里,期待着大众能看出其中奥妙。如同2022年《脱口秀营销白皮书》写的,“在娱乐视角之外,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但,也请小心质疑,不赞成过激“攻击”。
作为演员和歌手,周迅和那英在其自身专业领域,都是佼佼者。她们不懂普通人痛苦,因此get不到段子里的心酸。这是人与节目不适配的问题,并不代表她们本身领域的业务或者人品有问题。
徐志胜说他新房子72平,是个很大的房子的时候。不止208的她们,控制住了表情,没露出一丝“你确定72平米很大?没说错,不应该是720平的房子?”的困惑。这都算是她们努力接受脱口秀的结果了。
这就是阶级差异带来的感受差异。
很无奈,也没什么办法。
共情这种东西,没办法强求。毕竟,痛苦与快乐都是无法度量的,有钱人的快乐我们想象不到,普通人的苦痛她们也不能体会,而无法度量也就无法直观被比较。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只有尽力去捕捉各位脱口秀演员字里行间里,那份让人产生刺痛感的现实性——请感知到虚无,请感知到陷入困境,请不要麻木!请上纲上线!
至于演员这个职业对生活所谓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kk说句不该说的,演,本身就带有“假装”的意思,所以这个动作也包括,假装习得。而听不懂脱口秀并不妨碍周迅是个好演员,只能证明她们不适合脱口秀。
但这也给李诞提了醒,你们脱口秀的舞台,明星效应用处不大,笨蛋美人不受欢迎。
By the way,老罗什么时候会再破产啊(不是),脱口秀大局需要他。
图源:微博、豆瓣,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