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尔
运营/小饼干
《五十公里桃花坞2》又一次站在了话题中心,却不是因为“坞学”升级了。
最新播出的第六期节目下集,宋丹丹、王传君几位嘉宾都在镜头中表达着对倒计时的感触,而这期节目留给观众的话题也源源不断。
李雪琴讲述的24岁减肥小故事让很多人破防,节目播出两天,#27岁岁的李雪琴遇见了陈瑜#话题还登上了热搜榜。超时空对话的环节,想必不少观众都和kk一样,留下了动情的眼泪。
节目播出之初,kk原本以为这档节目吵吵闹闹地以“尴尬九分钟”开场,为每一位看客带来了脚抠海景房的不适感,“坞学”就此诞生,有望复兴着《花儿与少年2》的“花学”传奇。
不料想今年的《花儿与少年露营季》上演着peace&love,“坞学”也点到为止,第二期就开始上演着大和解的场面,开始走温情路线了。
拿什么拯救无聊的内娱?在下一个综艺之神降临之前,只有观众的受伤世界达成了。
撕X和煽情两点,为综艺节目保送上热搜
综艺市场处处都是撕X名场面,观众向来痛恨被矛盾冲突的情节博取了关注,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场面不讨喜,却在收割话题上格外有效。
“坞学”的经典名场面中,中国式家长宋丹丹承担了主要火力,辣目洋子的左右逢源像极了职场里常见的那些圆滑同事,汪苏泷和李雪琴敢怒不敢言是多数普通打工人的写照,尴尬九分钟的传奇……每一个坐在镜头前的嘉宾,都出了一份力。
在互联网上追逐流量的创作者们,当然也功不可没。
b站上,与“坞学”相关的视频,有不少达到了百万播放量,宋丹丹、辣目洋子、李雪琴、汪苏泷、王传君几位核心成员,也成为了热搜上的常客。谁说内娱已死?简简单单吵个架,一潭死水不就又喷涌而出新鲜话题嘛。
《桃花坞2》收获颇丰,主要来源于暗流涌动的“坞学”,给观众增添的些许娱乐色彩。
可惜“花学已死,坞学当立”,这口号竟然也只仅仅喊了两期。
《桃花坞2》在之后几期热闹地进行着各种集体活动,新老坞民在相处中增强了熟悉度和默契。直到第六期节目上,端出了第二道煽情大菜,又一次让这档综艺站到了观众关注的C位。
第六期节目中的超时空对话环节,明星们此刻已经从不熟变为亲密,他们在节目上敞开心扉畅谈,海风一吹,音乐一起,用各自的故事打动彼此和观众。
kk落泪的瞬间有很多:例如宋妍霏给姥姥唱歌,再如宋丹丹被氛围感染而加入对妈妈喊话的队伍;李雪琴因为陈瑜的暖心举动而学会珍视自己,当然是让人流下泪水最多的一幕。
观众很难抗拒这样真挚情感的流露,而这些环节的动人之处,都组成了节目的亮点。
人类社交的综艺命题,第二季表达得更好
回过头来看,吵完架又煽情,15位嘉宾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与亲情和自我相关的话题,激起了观众的眼泪。百转千回的情绪变化,可谓是综艺节目保送热搜的关键要素了。
基于此,节目所在探讨人类社交核心命题,也圆满实现了。
《五十公里桃花坞》拍摄了两季,始终在强调着人类对待社交关系的千人千面。多期节目看下来,可以明显看出节目在规则设定上呈现出的改变——从小团队社交到强调集体活动,连卧室也从单元式楼房变成了大通铺,更强调个人的表达。
从老坞民之间的熟络、新坞民的无所适从开始,由个人融入集体中的不同姿态切入,这样其实更适于节目对于人类在集体社交中的观察和研究。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桃花坞2》的第五期节目上,十五位嘉宾热热闹闹地组织了一场时装秀。一直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陈瑜,突然站在了组织者的位置,被所有人需要。大家从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了乐趣,陈瑜也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照亮的感动。
个人在集体中找到存在价值,嘉宾们在综艺节目上挖掘出自身的定位,呈现出完整的成长线,《桃花坞2》在社交关系转变的探讨更驾轻就熟。
宋丹丹用矛盾冲突赢了话题度,后又以现实的人际交往记录,留下在其中找到共鸣的观众。例如,李雪琴在社交关系中渴望简单地做个“傻子”,王传君拒绝随大流的自我,与普通观众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独立高度相似。
不同目的的观众各取所需,吃瓜者反复品味“坞学”的魔幻9分钟,毕竟“花学”的精神内核,这档节目也学到了几分。而真情实感者可从中找到无数个与现实生活细节重合的瞬间,看看中国式家长如何安排小辈做事,再看看职场同事怎么收敛锋芒,看看边缘人物如何在集体中发挥价值,再看看社牛和气氛组人员怎么快速融入集体……
“坞学”们的虚与实,观众越来越认不清了
多数观众反复回味“花学”,或有吃瓜看热闹的八卦心态,也迷恋于明星在节目上自然流露的真性情。但《五十公里桃花坞2》却并不是下一个《花儿与少年2》。
“坞学”固然很真实,然而观众的需求纯粹又复杂,既要娱乐效果含量高,又要综艺内容丰富。两季《桃花坞》在理念上有所升级,实际上节目的内容并没有太多新鲜感。
尴尬九分钟不够刺激?孟子义和李雪琴接吻足以让人惊呼,“义雪前耻”这么敢玩,明星们有多拼,一吻代表她们的心。但综艺节目实际上从来不缺乏夸张剧本,反而明星嘉宾在节目上的表现,要通过更精简巧妙的剪辑来体现出故事性,稍有不慎就会变成流水账。
在时长越抻越长的综艺节目里,“裹脚布”比比皆是,每期动辄2个小时的《桃花坞2》,也难逃流水账标签。
再加上,大批明星嘉宾在节目上从不熟变为朋友,艺术秀、文艺汇演等都是老生常谈的游戏环节,要把内容持续呈现出丰富性和趣味性,在15个嘉宾共处一室的情况下,越来越难。
亮点的抓取和素材的取舍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嘉宾的综艺感和节目效果的缺失,也是让观众倍感无聊的主要因素。煽情、争吵等大起大落的情节,又大概率会抢走那些描述平淡情节的风头。
内娱综艺很无聊,好像又很热闹。其实是由于当下的节目本身,精神内核表达看似到位,实际又达不到观众内心深处。
例如,节目上嘉宾撕X撕成名场面,又迅速地修补关系,一派和谐地互相道歉和谅解,观众跟着情绪起起伏伏,为明星增加曝光的增添一笔,而明星嘉宾和节目组话题热度双丰收,成为最大的赢家。
观众认真观察人类多样性,可镜头前后比现实生活还魔幻。到底是真闹剧还是演戏?如今镜头里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也看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