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上,一项来自爱奇艺技术团队的创新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个名为“跳看”的功能让用户在播放界面里可以通过上下滑动屏幕来切换不同的剧情点。这颠覆了之前拖动进度条、倍速观看的模式,几乎就是让用户能用看微剧的习惯看长剧集。
长视频主动把内容“切短”这合理么?有什么价值?该项功能发布后,在爱奇艺组织的“黑科技媒体交流会”上,面对媒体的疑问爱奇艺技术团队也像媒体系统阐释了对这一创新的思考。
一次冒险: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跳看的核心在于将选择权交还用户。"爱奇艺基础架构与智能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坦言,我们希望可以用好AI,能够在交互上,在收集用户反馈的基础上尽快地进步起来,让大家能够感受到长视频故事的魅力,让大家感受到用新的方式讲故事的魅力。
面对用户观影行为碎片化、注意力周期缩短的趋势,爱奇艺要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内容层面已经入局微短剧,以"跳看"代表,则是从技术端开辟了一条差异化路径:该功能通过AI技术精准识别剧情关键节点,用户可一键跳过或直达高能片段,彻底解决传统拖拽进度条导致的"情节断层"痛点。
这一创新背后一场对长视频传统观影习惯的自我革新。副总裁杨光在采访中指出,为此团队曾反复验证算法对复杂叙事的理解能力:"AI需在画面、声音、台词多维度信息中提炼故事逻辑,确保跳转不破坏叙事连贯性。"
据悉,内测数据显示,用户对跳看功能接受度超预期,尤其在悬疑、情感类剧集中,用户通过"投票式跳看"形成个性化观影路径,间接也是为内容创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赋能:从用户体验到创作反哺
跳出产品本身,跳看功能的落地,某种程度上也标志着爱奇艺AI战略从工具层面向生态层面延伸。
这次刘文峰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从用户层面、制作层面对外介绍了爱奇艺技术赋能创作和内容消费的全链路。以数据为支撑,从用户实际行为数据反推用户观影趋势变化已经成为常态。
就像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提到,某类剧集跳看率持续偏高,也会反推创作者调整节奏或强化核心冲突。
随着AI能力的提升,这种反馈机制有可能对创作的影响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还要远。
刘文峰在演讲中就提到一种可能:当AI 对视频精彩剧情点的分析能力叠加用户观影行为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优化,未来用户在使用“跳看”功能的时候,可能每一个人看到的精彩剧情点就是符合他的口味的。一集剧集可能对有的人而言,看到的是适合他的节奏和审美的25分钟,另一个人可能看的就是另外的30分钟剧情。观影内容的“千人千面”也并非不可能。
而这,对所有的内容创作者而言,都是巨大的机会也是巨大的挑战。在创作中,故事、节奏甚至分镜的重新组合,都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观影收获。
当然,在这些愿景实现之前,对“跳看”争议的声音还是很大。
事实上,跳看的推出可以看做是长视频行业从"时长竞争"转向"体验竞争"的关键信号。在短剧冲击与用户代际更迭的背景下,爱奇艺主动以技术创新平衡内容深度与消费效率,通过赋予用户对叙事节奏的自主权,重新定义影视消费体验,同时为内容创作提供反向赋能。这场冒险,或许正在打开一扇通向"用户定义内容"时代的大门。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