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李朝旭团队近日开发出一种基于液态金属与离子凝胶界面的新型自供能器件。该器件利用动态双电层变化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能量转换效率高达36%,为环境能量收集和无源传感领域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去年12月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上。
传统的电磁发电方式需要复杂设备,而基于固固界面的摩擦发电存在材料磨损问题。李朝旭团队通过创新研究,利用离子液体部分溶解和融合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制备出具有高压缩回弹性和高离子导电能力的CNFs多孔离子凝胶。研究表明,EGaIn动态电极与铂固定电极表面的双电层在时空上的非对称性是产电的关键,产电电流高达25 μA cm–2、功率达4 mW cm–2。
这项研究为构建高压缩回弹的导电离子凝胶提供了新策略,有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微型传感器等领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