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首次记录到距离地球超过16万公里的遥远太空中存在的“太空合声”。这一发现打破了国际科学界持续70多年的传统观点,揭示了合声波产生的新机制——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
合声波是太空中幅值最强的电磁波动之一,其频率特征类似清晨鸟儿齐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合声波一直是空间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过去通常认为它只出现在靠近地球的偶极磁场区域。然而,此次研究通过分析国际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MMS)数年收集的数据,发现了合声波在更远太空的存在。
该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空间基本科学问题,还在高能电子加速、极光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空间天气变化的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