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和海表温度再创新高,变暖成新常态

根据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和海表平均温度再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牵头,联合全球31个研究单位的54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于1月10日发布了这一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比2023年增加了16 ± 8 ZJ(1 ZJ = 10²¹焦耳)。如果将这些热量完全转换为电能,其能量储备足以支撑中国社会的用电需求约450年。

此外,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也创下了现代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新高。来自大气所、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欧洲哥白尼海洋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分别比2023年高0.07℃、0.05℃和0.06℃。

报告分析了海洋变暖过程的区域特征,发现印度洋、热带大西洋、北大西洋、地中海、北太平洋、南大洋等区域海洋热含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显示了全球海洋大规模增暖的特征。主要受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等现象的影响,热带地区、西北太平洋、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等海区海温变化波动较大。

海洋物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已经严重威胁了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024年,全球有104个国家记录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温度,多地经历了极端天气事件,例如大范围的干旱、热浪、野火,影响了南非、南亚、菲律宾、巴西、欧洲及美国东北部。

论文通讯作者、大气所研究员成里京表示:“海洋逐年不断刷新变暖纪录,这一现象已然成为了一种新常态。”

(本文仅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风险警告:本文根据网络内容由AI生成,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专业建议或决策依据。用户应自行判断和验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站不承担可能产生的任何风险和责任。内容如有问题,可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