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监测站在南极建成

据“中国气象”公众号消息,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 40 周年。在世界南极日之际,12 月 1 日,我国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IT之家注:以下简称“南极中山本底站”)正式业务运行。

经过 16 年的科学积淀和创新探索,南极中山本底站正式“入列”我国大气本底站家族,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长期业务化观测,真实反映南极地区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平均状态,支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这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也是第 9 个纳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

目前,中山站已建成涵盖臭氧、大气化学、气溶胶等 7 大类气象要素在内的综合观测体系。作为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站大气成分观测数据已被纳入世界气象组织《南极“臭氧洞”公报》、中国气象局《极地气候变化年报》,并被科学家多次使用,有力推动极地天气及气候变化、极地大气化学等领域科学研究。

目前,我国共有青海瓦里关等 9 个大气本底站。同时,位于环渤海、四川盆地等气候系统关键区的 10 个拟新增大气本底站,已于今年 7 月启动为期一年的观测试验。

本文转载自IT之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IT之家通知我方删除,我方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