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不足千元的Q2C体验:NAS还得极空间

在我看来,2023年最值得购入的数码产品,可能就要算是硬盘了。受PC和服务器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各大存储厂商今年清库存的压力都比较大,而市场的状态依然是供大于求,需要降价清仓才能获得更多的销量。特别是一些第三方商家撑不住压力,一下把机械硬盘的价格打得很低,恰好适合一些有大存储需求的用户购买。

与之对应的是,今年的智能手机领域,由于竞争的加剧,国内很多中端机都提供了1TB存储。以往被炒到天价的手机1TB存储,如今的价格价格普遍很亲民,比如代号“小金刚”的Redmi Note12 Turbo,16GB+1TB版本不过也才2599元。

选一个大容量版本手机的好处自不必说,不用隔一段时间就要手动清理手机的存储空间,不会因为手机存储的不足而引起卡顿。对于犹如现代人第二大脑般的智能手机而言,大容量存储空间可以算得上刚需了。

然而,和中端机开始以大容量作为卖点不同,旗舰级智能手机的大容量存储版本,在售价上依旧不肯妥协。以iPhone 14 Pro Max为例,1TB版本售价依然坚挺在13499元,三星Galaxy S23 Ultra的12GB+1TB也高达12699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那么,如果不想在配置上妥协,又想同时拥有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快感,就没有更省钱的办法了吗?或许手机云服务是一个办法。不过目前手机厂商们提供的免费存储容量比较有限,基本都在5GB左右。对于需要大容量云存储的用户来说,这点空间显然是不够用的,这时需要额外购买云服务了。

我们简单统计了一下各大手机厂商云服务的价格,高高在上的苹果,2TB云空间每年的收费是816元,华为2TB云存储每年698元,就连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2TB云盘的费用也要498元之多。

就真的没有一种方法,即可以享受到硬盘降价的福利,又能反哺智能手机,可以一次性投入,无需花费如此昂贵的云存储费用吗?其实是有的,答案就是NAS。

什么是NAS

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

有了NAS,消费者就可以随时将手机内存储的数据备份到自家的物理硬盘中,无需担心数据丢失,也无需支付昂贵的云存储费用,继而释放手机存储空间,提升手机性能。同时,NAS能做到的远不止数据备份这么简单,通过家用NAS,消费者还可以实现远程下载、多端同步、团队协作,甚至搭建私人家庭娱乐中心等功能。

我是从2017年开始正式接触家用NAS类产品的。彼时,家用级NAS产品被诸如群晖、威联通等非大陆品牌所把持,不仅售价昂贵,且使用体验割裂,上手难度高,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普遍难以接受。

直到2020年12月15日,国产私有云品牌极空间推出了首款面向国人的NAS产品极空间Z4,一举刷新了我对于NAS产品操作不便的认知。通过更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售价,以及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配套应用,极空间NAS已经彻底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在数据备份、日常娱乐甚至家人间的分享中,都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全新的极空间Q2C

历经三年多的迭代,极空间已经先后推出了包括Z4、Z2、Z2S、Z4S、Q2等多款产品,并且,在软件生态方面,极空间APP也由最初的稚嫩尝试,进化到了现如今的遥遥领先。伴随着2023年夏季的来临,5月22日,极空间正式推出了旗下首款售价低于千元的NAS产品极空间Q2C。引领NAS进一步普及,加速进入普通家庭,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享受数字存储带来的便利与乐趣,正是极空间Q2C的目标与诉求。

其实早在两周前,我就率先拿到了极空间Q2C的工程机进行了体验。可以说,虽然从售价来看,极空间Q2C本体不足千元的售价,配合两块2TB硬盘的综合价格也仅在1500元左右,比起苹果iCloud同级别容量两年的定价还要低上一些。

但从配置上来说,极空间Q2C却远超其价位段所本该具备的水平。Q2C的处理器采用ARM Cortex-A55 4核心的Rockchip RK3568,主频达到了2.0Ghz,GPU为ARM Mali G52,支持最大4K 60帧的解码,更重要的是,极空间Q2C甚至拥有一枚NPU芯片,由Neural Networks提供的这枚NPU芯片,拥有1.0Tpos的算例,大幅提升了NAS的AI算力。同时,2GB DDR4内存,16GB Emmc以及千兆网口,保证了极空间Q2C的基础运行稳定性与网络传输,而两盘位的SATA硬盘接口,同时兼容2.5寸与3.5寸机械银盘,最大支持7200转的22TB硬盘,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荷包够厚的话,你最大可以让Q2C拥有高达44TB的存储空间,简直疯狂。如此配置,和去年夏天推出的售价1799元的极空间Q2几乎持平,甚至比2021年推出的极空间Z2S更胜一筹。

外观方面,极空间Q2C则延续了极空间Q2“生活美学演绎家”的理念,超mini紧凑设计,一体化注塑机身+多彩配色,更易于融入现代生活家居。

来看看细节,极空间Q2C的背面,底部分别有网口、USB3.0、USB2.0和电源接口。

Q2C采用静谧设计,悬浮式硬盘托架,直通式掣风2.0散热系统,整机结构增强软性连接隔离震动,静音更近一步优化,而且隔离震动的设计可以更好的保护硬盘。

可以说,在颜值这块儿,极空间的产品一直在品味上拿捏的死死的。不同于传统NAS产品的傻大黑粗,Q2C小巧可爱的造型,更凸显了其与众不同的气质。

为什么要选极空间:软件体验是根本

伴随着极空间的强势崛起,几年间,市场上也出现了更多的国产厂商竞逐家用NAS领域,包括华为、联想、绿联在内的多家知名厂商,也纷纷推出了与之对标的竞品。然后,极空间之所以能持续领跑,杀手锏从不是售价的低廉、也不是配置的超凡脱俗。在我看来,真正让极空间鹤立鸡群,甚至领先国际大厂的优势,恰恰是往往被其他厂商忽视的软件研发部份,这也是极空间区别于所有竞品的最大筹码。而这一优势,在极空间Q2C上也被体现的尤为明显。

我是一个自2020年初代极空间Z4发布时起就持续使用极空间产品的所谓“老用户”,这三年间,极空间的硬盘中存储了我众多重要的资料,难忘的回忆,也收纳了我这30年间认为值得留存的几乎所有电影、电视剧集。不断迭代的软件,也让极空间在备份数据、视频播放外,带来了电子书观看、音频播放等全新功能。以下内容就是我基于极空间APP所实现的部分常用功能演示,而这些功能在最新发布的Q2C上也均能被完美还原。

多端体验一致性

极空间在电脑端(Windows&Mac)、移动端(Android&iOS)以及智能电视端都有相对应的APP,还能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且实现的功能和谐统一,这就大大简化了用户的上手难度。用户只需要在所使用的设备上上安装对应版本的极空间APP,就能随时访问到家中的极空间NAS设备,读取极空间NAS中存储的数据。

本文转载自TechWeb。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