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车型热销,易车解读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

随着2023年的到来,延续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部分新能源车企开始收紧优惠幅度,并纷纷发布涨价通知。不过,也有部分企业选择“保价”,甚至为换取销量而降价。新能源汽车新一轮价格战悄然打响。全盘考虑、长线布局,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涨价或降价策略,将使品牌方和渠道门店面临截然不同的境遇,如此看来,2023年新能源车市又将走向何处?

普涨会否打消销量增长势头?

去年11月开始,就有不少主机厂陆续发布消息,表示将在年底前完成一波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而进入12月,涨价消息更是铺天盖地,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品牌加入涨价的行列。

据易车旗下“易·车志”团队不完全统计,宣布在新旧交替节点涨价的品牌及产品系列就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比亚迪、腾势、东风EV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思皓、广汽埃安、长安深蓝、长安Lumin全系车型、荣威、几何、零跑、哪吒、合创、云度等。同时,也有不少品牌和产品系列即便没有官宣涨价,但通过产品换代的方式直接提高新款车型定价,以此“悄无声息”地完成价格调整。

即便迎来价格普涨,但从新能源汽车的总体销售走势看,销量规模稳定增长的趋势必会持续,尤其是2022年第四季度新能源销量占新车销量比例达到29.2%,即将突破三成大关。

不过,总体扩张的新能源汽车大盘,并不会给所有参与企业带来平等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背景下,价格敏感度会进一步拉大头部与腰部品牌之间的差距。

涨价刚启,价格战“冷枪”却又打响

按照多数主机厂的预期,在“你涨我涨大家涨”的情况下,多少能够抵消掉市场的阻力,毕竟消费者在普涨的价格面前选择余地并不大,如此一来,新能源汽车也就自然而然跳出了成本与价格的困境。但是多数人都忽略了其中的最大不定因素——特斯拉。一年调价数次,但没有经销渠道、采取直营方式的特斯拉让大家低估了它的“任性”。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国产车型大幅降价,其中,Model Y长续航版,最高降幅达4.8万元。

特斯拉的反向操作着实让国内汽车行业措手不及,当多数车企都在为涨价后的下一步销售制定策略时,特斯拉已经开始斩获大幅降价带来的激增订单了。据第一财经报道,在特斯拉本轮降价后,二三线城市特斯拉门店客流与订单数迎来急剧增加,部分城市门店的订单数环比12月增幅达到了500%。

虽然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实力是掌控牌桌话语权的关键,但营销模式的差异多少也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风波推波助澜。传统的经销模式成为产销之间的缓冲带,起到价格调节的稳定效果,与此相反,直营模式则能够根据主机厂的库存、资金、销量目标随时调整,再加上特斯拉一度登顶全球第一市值车企的雄厚资金实力,其把控定价、调节库存的能力也就更显得游刃有余。

在价格的刺激下,市场将掀起一场由疯狂到理性的消费浪潮。1月13日,华为问界AITO汽车宣布,问界系列部分车型将进行降价,其车型降价幅度普遍在3万元左右。另外,此前刚刚在1月1日宣布2023年各车型全国建议零售价将保持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的小鹏汽车,也在1月17日宣布将启动G3i/P5/P7的新年新价格体系,最大降幅达3.6万元。据“易·车志”相关数据显示,率先采取降价举措的3个品牌在销量规模上都不算小,其中特斯拉2022年累计销量达到441697辆,小鹏为120449辆,问界AITO为63740辆,三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在降价的多米诺骨牌倒下一瞬间,注定了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杀伐已经正式开启,而在后续的几个月中,相信将会有更多的品牌参与到其中,特别是那些在销量规模上急需继续扩张的品牌,用好降价策略的双面利刃将是他们能否活下去的关键。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提及如今新能源行业的领头羊比亚迪。在处于急速上升期、订单量充沛、产能拉满的有利条件下,比亚迪既要在价格策略上深思熟虑,也需要不断扩大产能,而突如其来的价格战,或许也将打乱此前比亚迪引领市场的既定策略,这也给后续的新能源市场走向带来不定数,是两强争霸,还是三足鼎立,甚至是群雄再起,时间将给出证明。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