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太和文明论坛】完美世界教育刘建新:落实产教融合要跳出原有思维模式

9月4日,在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上,完美世界教育首席运营官刘建新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刘建新认为,学校在落实产教融合时也要跳脱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改变重硬件建设轻课程资源投入的观念。他在此呼吁,在职业教育上应该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各位嘉宾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们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做好职业教育的落地提供了特别好的理论指导。接下来我将从企业的角度谈职业教育的就业问题。

我加入完美世界教育之前在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超过20年,最后10年是在游戏公司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负责企业人才的选育用留,其实就是人才的招募、培养和发展。进入完美世界教育之后,是为企业培养数字艺术人才。原因是因为行业里这样高技能水平的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我身边的同行分布在各个游戏、影视、动漫公司,知道我在做教育之后,见到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有什么样的人吗?这个需求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供给信息的不对等导致了行业急需的人才得不到,学生对急需人才又不敏感,企业招不到人,学生毕业就失业这样的现状。

完美世界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现在聚焦在三个业务板块:一是岗前的职业教育培训;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是产业项目孵化。

今天我从四个方面讲一下就业的话题。在4月1日举办的一个招聘会,当时也是因为疫情控制,本来有70多家企业要参加,后来限流来了30多家企业,可以看到企业用人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现在有一个帮助学生引流的动作,还有一个月他们毕业,这个班的学生已经被企业的HR瓜分完了。

去年毕业学生的一些数据,我们的学生60%来自于本科院校,40%来自职业院校,他们就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工资和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研究生水平是一样的,甚至比他们还高。在最近几年,学生就业之后最高的有给高2万多的。可见行业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企业做职业教育和院校做职业教育不同的地方,首先我们是互补的关系,院校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科涉猎是非常广泛的,学校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学历要求也非常高,理论水平高。企业做职业教育,比如完美世界做职业教育,我们的初衷就是想培养拿来就可以用的人才,针对岗位要求做精准的训练,我们要求是用时短,六个月基本上就能培养满足岗位技能要求的学生,同时学员来自于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本身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素养,培养起来也会相对比较快。在培训中我们又特别注重的是经验的传授,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来自于产业的,他会把他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训练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去完成作品,这样和学校的教学形成了一个互补。

企业做职业教育和院校做教育不同的地方,企业培养学生就是聚焦在目标上,我们非常干脆,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目标的关注以及对完成这个目标时间的把控,也就是时间管理。同时企业在培训的时候所用的案例都是以实际项目为背景的,会综合考虑资源、质量、时间的综合因素,力争这个产品达到最优而不是最好。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院校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在刚刚进入到企业时还不太适应,虽然他的基本功非常好,但他从来不考虑资源的使用。这就是一个差别,一个模型一做就是十几万面,但要让它放到手机中去跑根本就跑不动。我们的游戏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证游戏在线一定是互动的流畅性,我们就不允许有十几万面的模型出现,这就是产业的标准。

企业职业教育就业率比较高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是我们对岗位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培养的人和他的岗位要求是高度一致的,准确把握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我们是把有限的时间反复训练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听到反复训练之后,他在某一个领域就能成为一个专家,也符合我们可以训练1万小时定律的理论。

我们是以实际的产业案例作为课程内容,既能在形势上吸引同学不断去挑战新的技能,又能让同学们提前熟悉产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这就是完美世界自己的游戏,拿出来几个游戏的角色从原画设计到模型搭建到动作,我们让同学因为他喜欢的这款游戏而热爱上某一个岗位的工作。

数字经济到来,技术更新迭代是非常迅速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需要密切跟企业的用人需求挂钩,企业紧缺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也是因为完美世界教育来自于企业,在新技术授课老师的选拔上就有先天的优势。我们知道去哪里找什么样的老师是适合我们的,最近比较流行的UE4引擎,5月份的时候和天津的一家公司合作了UE4引擎的班,后来7月份天津的公司出了一些状况,7月5日我就和我团队的人奔赴到天津了解情况,一直到7月25日把UE4的班从天津搬到北京重新开课,截止到8月31日,这个班的同学有几位已经被完美世界的项目组选中预定了,当然他们还有几个月的课程。我觉得这样的速度不仅是因为我们资源丰富,更是因为企业的灵活机制才能做到。

看一下我们这个班的作品。这就是在UE4引擎里,同学用UE4自己的资产达到地形搭建的设计,这里面有灯光、植被等等,用可视化编程技术实现的,学了一个半月就可以达到的效果。因为我们与产业中众多的工作室和项目组是保持着密切沟通的,所以当产品发生技术更新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和他们实时互动,及时调整我们的授课内容。同时,我们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方面,严格地说,从他入学到完美世界教育上学开始,招生阶段就已经开始给他们做职业规划了,我们的招生老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对行业岗位的认知,他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他的学习方向。

举一个例子,这个学生去年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他是天津大学学数美专业的,自己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看了他的作品以后觉得他想成为一个插画师,十年的时间估计也达不到,根据他的特点推荐让他学影视动作和游戏动作,他经过8个月的学习,他自己发的微信朋友圈就是你能在入职两个月登上漫威片尾staff名单,他作为漫威的这个剧《神奇女侠》的工作演职员上了影片的片尾。如果按照他自己的规划,不知道要走多少的弯路。在我们的课程中,除了就业辅导,还经常为学生上心态管理、时间管理、沟通合作等课程,在毕业前夕为同学们模拟面试,引导同学在申请第一份工作时,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心态,选择能够学习到更多技能的工作,而非工资高的工作。这些都会在我们的培训中穿插。

最后我提几点建议: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符合产业要求的人才需要企业和院校共同努力,一方面以完美世界教育为例,我们希望能够牵手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这将集聚更强的力量和产业资源和内容到教育的资产建设中,比如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甚至可以带动未来数字媒体产业学院的发展。另外还需要持续推进我们去引进更多的产业项目进入到学校,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产业项目做练习。

从学校这一端我们也有一些建议,学校在落实产教融合时也需要跳脱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改变重硬件建设轻课程资源投入的观念,内容的投入带来的效果很多时候是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产业人士加入到职业教育中,在引进老师的资质审核上,在内部老师的晋升上,在老师的激励政策上应该更多以产业政策为准,而非他出了多少本教材、完成了多少课题为评价标准。

最后我想呼吁一下,在职业教育上应该根据这个行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比如在数字艺术人才的培养上,很多学校还按照原有的惯例做法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纸质的教材,但坦白说,我在这个行业里待这么多年,每一个人从来没有是看教材学会技能的,一定是跟着老师学、跟着视频学才学会了这些技能。

最后完美世界教育期待和在座的领导、专家一起,把职业教育的使命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把梦想变成现实。谢谢大家!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