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太和文明论坛】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许红平:所有的教学要迈向产教融合

9月4日,在第六届太和文明论坛上,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院长许红平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其演讲题目为《迈向产教融合》。

许红平认为,无论是家庭教学还是社会教学还是学校教学,我们国家所有领域的振兴都要依靠教学。应该让我们所有的教学迈向产教融合,也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基础教学、高等教学、职业教学,都应该实施产教融合。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线上、线下的专家和全国战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我也听了一些专家的发言,深深感受到整个职业教育学院受到了全国各界的高度关注,今天下午的论坛主题是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我个人认为,所有的教学都是职业教学,无论是家庭教学还是社会教学还是学校教学,我们国家所有领域的振兴都要依靠教学,这个是我首先要强调的。

今天因为时间有限,我们面对的主题是职业教学乡村振兴和就业。我认为谈这个主题的核心应该让我们所有的教学迈向产教融合,包括娃娃教学,也就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基础教学、高等教学、职业教学,都应该实施产教融合,换句话说,我们国家的教学缺少的是从小时候一直到大学毕业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职业的体验感,根本没有职业习惯、职业兴趣的培养。所以我觉得,产教融合应该是所有教学,当然也包括职业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今天我分享的题目叫《迈向产教融合》。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题目?因为我认为产教融合应该是所有国家地球上面的人要培养与需求方(产业界)相适应的刚需人才唯一的路径,也就是说我们考虑教学的入学起点应该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而不是升学导向、学历导向,因为最终你是不是人才不是凭你的学历来定的,而是凭用人单位,凭产业界对你的真实评价来定的。按照我的观点,能够评价你是不是一个人才唯一的权威就是用人单位,绝对不是教育部,也不是人社部。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是非常清晰的。我认为这是唯一的路径,而且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新生代就业以及他今后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产教融合,我认为新生代就业难,发展更难。

这里要产教融合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要重构教学,重构我们国家的教学。我认为我们国家整个教学生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病得很厉害的原因显现在教学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方不匹配、不适应、不精准,最终导致目前社会非常尴尬的一个局面,大学生就不了业,产业界要不到人。

我认为有些媒体界的说法也是不正常的,比如年轻人不喜欢进车间,喜欢去送外卖。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导,他没有从实质意义上讲清楚这个问题,严格意义讲,按照现在我们的培养模式,因为没有产教融合,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学毕业没有很好的进行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以当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一进了车间之后,看到那么多设备、那么多机器根本不认识,操作也没有操作过,他和这些装备、产线根本没有任何的感觉,他们无法操作,你说他怎么能够喜欢上这个车间?但是他为什么会喜欢外卖?因为外卖就是一个对简单的技能,骑电动车,电动车人人会骑,我认为不需要大学毕业就能够骑电动车,不需要大学毕业就可以去送外卖。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本质上看。

另外,我们的社会也生病了,而且也病得非常研究,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我们人类社会离不开职业劳动技能这六个至高无上的大字,人类社会离开这六个字,不要说发展,连生存都不可能,因为人类整个发展生存的过程中,离不开职业,离不开劳动,离不开技能。但现在的社会,一谈到职业就色变了,好像低人一等了,它是一个崇高的事业,一谈到劳动就好像脸上无光了,劳动是我们最崇高的,人类离开劳动,什么都不是。还有一个技能,人每天24小时都离不开技能,技能伟大到这样一个程度,我们睡觉有睡觉的技能,喝水有喝水的技能,吃饭有吃饭的技能,我们竟然把这个技能当作是没有尊严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病态。

究其原因,回顾今天的主题,我认为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肯定出问题了,表面上看都说是层次问题和结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本质上这是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模式问题,而目标和模式的问题都是我们头部认知问题,换句话说,我们的头部认知出了问题,我们的决策、规划、顶层设计毫无疑问也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我们首先存在着认知缺失的问题,特别是对整个趋势发展的认知趋势。按照整个的发展趋势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应用:1.万物互联。2.世界集成,整个世界是往集成方向走的,包括手机就是一个集成世界。3.科技颠覆,明天不知道发生什么,会不会发生黑天鹅事件我们都不知道。4.产业在迅速重构当中。5.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战略转移。这是大的趋势,我们要看的非常清楚。这个趋势就要求我们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这三个高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主要诉求,这也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布局,也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毫无疑问,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人与机器肯定是要重新分工的,不是以前的工业2.0时代,而是现在从原来的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过渡到现在的数字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个人认为,人与机器如何分工?我用三句话总结:一是主旋律;二是分水岭;三是主方向。时间关系,没有办法一一给大家分享,这个PPT主持人可以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必须要考虑人与机器如何合理分工。

另外是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认知缺失了。我们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首先要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全改变了,人才培养的层次全线提高,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对人才要求的层次全线提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学校,职业教学和普通教学有区别,但又没有区别,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而且今后人才边界越来越模糊,换句话说,人才越来越集成。

比如工程师和技师就无法区分了,你是工程师一定是技师,你是技师一定是工程师,否则工程师干不好技师也干不好。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后职业教学、清华北大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培养四个字的人:首先是识,需要有见识,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力,我个人认为认知力和心力、能力是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人发展的天花板,我认为这个比品德更重要。我个人认为,在教育当中德智体美劳在前面还有识,我认为识比德更重要,因为有高的认知力、有高的见识,他会有高超的品德,会有一系列的,包括文、武都会上去,他会知道我要服务社会,肯定要把我们自己的能力、文、武全部提升。所以我觉得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缺失了。

另外对人才培养的现状认知也是缺失的,我们现在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本没有敬畏职业劳动技能,刚才讲到的人类社会依靠的六个字,没有敬畏这六个字的习惯,没有尊重这六个字的兴趣,就没有发挥每个人这六个字的特长,这六个字必须从娃娃开始,现实教育当中存在着比较大的缺失。最终导致目前什么样的状况?上午有很多专家在说,就是就业的问题,有人说职业教学是就业教学,我反对这个观点,清华北大也是就业教学,职业教学也是就业教学,但是就业教学一定是发展教学,不再是工业2.0的时代,因为它要和科学技术,和今后高端的软件、硬件打交道,完全需要就业当中去发展。所以这个观念我提出我个人的主张。这就导致人才消费市场疲软,我认为人才消费市场非常疲软,产业界要不到人,大学生就不了业,大学生就业现在是整个国家的重点难点。人才供给侧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破“五唯”,也就是说再也不能进行升学导向,而且是无目标的升学导向。升学导向我不否认,另外是学历导向,学历拿出来如果和整个的产业不匹配,这个学历有什么用?哪怕你是博士学业又有什么用?

另外,我们对人性、人本的培养模式的认知也缺失。因为每个人都有个性、有特长,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本、人性,还要尊重人道,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条件,特别是素质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也就是线上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生态也要彻底变革,包括我们培养的模式。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一个班一个班的教学,我把它叫做大批大量的生产,毫无疑问,它只是适应工业2.0时代培养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是可以的,一个班一个班的培养。

但我们现在不再是培养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你还再一个班一个班的培养,毫无疑问,培养出去的一定是跟产业不适应、不适配、不精准的。因此,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坚定不移在实施我们的小班教学、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按照真正对人性、人本尊重的,要实现有效有趣的教学化,必须要从现在现有的国家的教育生态(集中式、被动式、参与式、人工式、学知识、整班化、同龄式、顺向育、一次性),我认为这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教育生态。

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迈向与未来教育生态相匹配的生来生态,比如从集中式到分布式,我们一直在讲原来是工业化的集中式学习,现在要过渡到数字化的个性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参与式到沉积式,从人工到智能,从学知识到学能力,从整班化到个性化,从同领式到混合式,从顺向育到逆向造,也就是说我们有兴趣了,我们的高中生照样可以学大学里的东西,我们不一定一步一步来。萧山技师学院目前在试的我觉得非常成功。另外从从一次性到终身化,我们的教学肯定要终身化,因为我们遇到的是一个不连续、不确定的世界,明天可能什么都变了,科学技术发生变化了,肯定要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教育生态要不断搭建,创设混合式的教育生态,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混合式的教育生态一定是个性化的学习平台,混合混什么?我认为有“五混”:1.混教学内容;2.混身份,他既可以是企业员工也可以是大学生也可以是高中生甚至也可以是小学生和初中生;3.混年级;4.混年龄;5.混专业。我叫做“五混”。“五混”有什么好处?充分尊重人性,尊重人本,尊重人道,它可以充分把小孩的兴趣、特长、潜力激发出来,实现高年级的学生教中做,低年级的学生问中做,最后他们一起学实施创中做,能够解决产业实际问题。

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这样的生态当中已经为包括华为公司、特斯拉、中国汽车研究员解决了他们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他们创中做实现的。另外还可以实现项目式、探究式、团队式实现,同时激活学生的自主性、自发性、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充分利用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企业师傅和学生身份的时空(时间与空间)优势,因为他可以利用他的学习时间、晚上时间、双休时间和假期,而且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比较长。我觉得这个模式应该成为我们未来教学主要的模式。这批学生既有大学生又有高中生,他们在一起学,非常有兴趣,你要让这批学生玩手机都不玩了。

最后我分享一下在这样的教育认知情况下,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有很好的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品牌,萧技的毕业生,萧技就是一个品牌,是知名企业一才难求的品牌。我从原来的萧山电大(原来是开放大学)当副校长调到这个学校13年,13年当中我很自豪地说,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就业来找过我这个校长,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根本不存在就业的问题,我们的追求是追求我们学生高质量的就业、高起薪的就业以及高发展的就业,这是我们目前的就业状况。我们合作的著名企业包括华为、网易等等,这些大牌企业今年主动到我们学校场景来招揽我们的学生。今年因为我们学校作为人社部管辖的技师学院的代表,也受到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关注,我们今年上了人民日报也上了新华社。

我们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大家一般的惯性认知,我们学校的生源素质已经达到普通高中或者重点高中的90%,生源素质很好。我们对毕业生进行了五年的跟踪。我们今年刚刚对接了浙江大学杭州科创园就业案例的分享,浙江大学杭州科创园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和我的微信交流以及他给我们学校的一封感谢信。我们去了七个人,他们用了感到非常惊讶,认为技师学院竟然能够培养出如此优秀的人才,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的能力,我们的七名进去之后他们迅速停招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把所有的指标(不包括博士生)全部让给面向杭州技师学院来招,后来通过他们的宣讲,我们又有20个学生奔赴这家集成电路芯片长工作,这也是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就业成功今年集中的案例。

像这样的案例很多,时间关系我只能分享到这里。大家如果还需要进一步交流可以加我的微信,也欢迎全国各地的同行抽空到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指导,谢谢大家!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