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开启“不客气”之年

撰文 | 小不董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奇瑞汽车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喜讯——以117.8万辆的出口量再次登上全球汽车出口国榜首的位置,其中奇瑞汽车以25.25万辆的海外销量领跑车企榜单,比亚迪(20.06万辆)、上汽、长安等车企紧随其后,共同勾勒出中国汽车全球化进击的新图景。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上,奇瑞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它是最早喊出“技术立企”的自主品牌,曾以ACTECO发动机打破外资垄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自2003年以来奇瑞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2024年全年,奇瑞汽车发布了十款全新车型,其中九款是新能源车型,绿色运营已然成为了奇瑞的最大的侧重点。这家有着27年历史的老牌车企,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正在上演一场“大象转身”。

从国内新能源车企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奇瑞新能源紧接着比亚迪、吉利和上汽排在了第四名的位置,后面才是零跑、理想等车企,自称为“汽车界理工男”的奇瑞和一众传统车企,正在用实力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虽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但对奇瑞来说,如何持续保持这样的势头才是关键。如今,随着鲲鹏混动技术的持续升级和产品线的不断完善,这位“技术宅”正式拉开了“不客气之年”的序幕。

01.

“中国心”到“世界级混动”

1997年,奇瑞在芜湖开启发动机自主研造之路,1999年首台自研发动机下线,中国汽车工业自此有了自己的动力心脏。随着电动化时代到来,混动发动机登上舞台,发动机依然是汽车的心脏,同时也是混动与增程等新能源动力的关键。

如今,奇瑞的混动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全球首创三挡双电机混动变速箱、鲲鹏超能电混CDM5.0等创新成果,支撑其成为出口470万辆的国际化品牌。从燃油时代到混动赛道,奇瑞敢说:奇瑞的混动,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世界级混动技术。

奇瑞的底气在哪里?

4月10日,以“中国混动 智领全球”为主题的奇瑞汽车混动之夜暨开源计划发布会在安徽芜湖召开。发布会上,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奇瑞布局混动技术的初心,是基于可持续的理念,一直追求“四个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安全、可放心的续航里程。

20余年的深耕布局,奇瑞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混动技术“三驾马车”:对核心技术的全链条掌控、以安全为底线定义行业标准、携手全球伙伴共建开源生态。这“三板斧”下去,奇瑞的混动技术确实站到世界前排了。

然而什么才是好的混动?奇瑞的答案是:“全域架构、全域超能”,做到高节能、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以及强越野。

  • 节能层面,46.5%热效率新一代混动发动机+93%综合效率混动箱,鲲鹏混动开启油耗2时代;
  • 性能层面,2.0TGDI混动专用发动机+鲲鹏混动DHT230和DHT280变速箱,实现全球混动最高功率280kW、全球混动最高电机转速24000rpm;
  • 智能层面,独家智控平台+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规划全程能量管理;
  • 安全层面,智云融合技术铸就10大安全防护,更有全球5大数据中心800+数据诊断能力,每时每刻为每辆车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奇瑞

鲲鹏混动还为喜欢越野的用户打造了CDM-O/CEM-O硬核动力方案,即使身处戈壁荒滩,亦可纵情驰骋。此外,奇瑞副总裁古春山还揭晓了新一代鲲鹏天擎混动专用发动机,可实现48%以上的全球最高热效率,将会搭载在奇瑞的下一代产品上。

图片来源:奇瑞

2025年,奇瑞将全面发力混动市场,计划推出39款新车型,涵盖HEV(3款)、PHEV(28款)和REEV(8款)三大技术路线。这些车型将覆盖奇瑞旗下各大品牌:奇瑞品牌19款、捷途9款、星途5款、iCAR 2款、OMODA丨JΛECOO 3款,以及智界1款。

为此,奇瑞宣布了混动技术开源计划,并开创性地构建了“开放开源-技术共研-人才共育”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孵化体系,这波操作不仅能让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度参与,也给整个行业的混动技术升级打开了新思路。

02.

品牌和转型

从奇瑞汽车的招股书中能够发现,2024年前9个月,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6%,虽然看起来并不算高,但上一年同期占比只有4.2%,而燃油车的收入占比则从2023年前9个月的88.2%,降低到了2024年前9个月的74.8%。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公告

仔细观察奇瑞的转型策略,会发现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首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多品牌战略。奇瑞手里握着一把好牌:从主打5-15万入门市场的凯翼,到10-15万主流区间的奇瑞本品牌,再到定位18-30万高端市场的星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品牌矩阵。

这还不包括专注“旅行+”场景的捷途、瞄准智能电动市场的iCAR,以及主攻海外年轻群体的O&J。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布局,在自主品牌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精准打击各个阶层和需求人群,也有效避免了资源稀释问题。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公告

但这么多品牌,研发和渠道成本怎么控制?奇瑞有老牌车企的解决方式,在核心技术方面,他们采用了“基础平台+个性调校”的模式。通过共享鲲鹏混动等核心平台架构,让各品牌研发成本降低的同时仍保持产品个性,比如星途瑶光C-DM和捷途旅行者C-DM虽共用混动系统,却通过差异化调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驾驶质感,这种模式也能有效降低研发成本。

渠道运营方面,奇瑞推出的“生态圈”模式,允许一家4S店同时销售多个品牌车型。想象一下:消费者在一家店里,左边是8.99万起的风云A8,右边是30万级别的星途,中间可能还摆着辆捷途旅行者。这种集约化的销售模式,在降本增效方面效果显著。

不过,转型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奇瑞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要数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3月份销量勉强过万,与预期相去甚远。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华为赋能的效果在汽车领域似乎还不够立竿见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消费者对“奇瑞制造”的高端产品还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官网

为了快速打开市场,奇瑞不得不祭出价格战这个大招。风云A8直接杀到8.99万起,这个价格放在三年前,可能连辆像样的燃油车都买不到。短期来看,这确实能带来销量增长,但长期而言,如何避免陷入“低端陷阱”,是管理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更关键的挑战在于智能化。在新能源赛道的下半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些科技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奇瑞虽然通过和华为合作补上了一部分短板,但要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还是得靠自主研发。这就好比请家教和自学的关系,前者能快速提分,但后者才能培养真正的能力。这家老牌车企正面临“保销量”与“促转型”的双重考验,其成败将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重要范本。

03.

出海

近5年间,中国汽车出口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中国首次登顶全球汽车出口榜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在中国汽车出海的浪潮中,奇瑞无疑是佼佼者,从2020年的11.4万辆到2024年的114.4万辆,5年间实现了10倍增长。

从芜湖一家地方车企成长为全球布局的“中国名片”,奇瑞的出海故事堪称教科书级案例。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奇瑞在国内有3218个经销商网点,覆盖逾310个城市,在海外有2541个网点,遍及亚洲(中国除外)、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车企中,奇瑞汽车也稳稳占据第一名位置。

但亮眼的海外数据背后,隐忧同样明显:主力车型仍集中在10万元级市场,高端子品牌星途迟迟未能打开局面。

更关键的是,当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狂奔时,奇瑞的转身显得谨慎而迟缓——它既没有比亚迪的全产业链优势,也缺乏新势力的用户运营基因。“物美价廉”的定位,确实为奇瑞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却也无形中固化了其“经济型品牌”的标签,星途海外均价不足18万元,仅为BBA同级车型的1/2。

当奇瑞试图通过星途突破品牌天花板时,却遭遇“向上突围”的典型困境:一方面,高端市场消费者对“奇瑞系”品牌认知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缺乏独创性核心技术(如高端智能驾驶、超充体系)导致差异化不足。在3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市场,消费者更看重智能科技标签,而这恰恰是传统车企的软肋。

这也印证了行业的新规则:在电动化转型中,品牌溢价能力正在从“制造规模”向“科技IP”转移。

奇瑞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其“多品牌广撒网”策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究竟是继续巩固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规模优势,还是集中火力打造一个真正能突破品牌天花板的“科技标杆”。毕竟,当比亚迪仰望U8都能卖到百万级时,中国车企的高端化想象空间早已被重新定义。

这位“出口冠军”正面临灵魂拷问:是要做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价格屠夫”,还是成为能真正与特斯拉、BBA同台竞技的全球品牌?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代奇瑞与华为的合作里。

标签: 奇瑞汽车
奇瑞开启“不客气”之年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