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信马
题图 | 百度AI开发者大会
作为资深科技媒体,我们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但此刻,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都来自百度刚刚推出的这款产品——“心响”。
4月25日,在武汉举行的Create 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通用超级智能体——心响App重磅发布。
自2022年至今,来自大模型领域的消息狂轰滥炸了科技圈两年多,炫技的表演多到了让人审美疲劳,但真正实打实能解决复杂问题的——很少。而心响App,似乎要成为这个僵局的破冰船。
通过多智能体复杂组合、协作,从信息检索到任务完成,心响号称能满足用户「一站式」解决复杂问题的使用诉求。而且不需要昂贵的配置,一部手机,就能帮用户随时随地处理超过200种类型的任务类型,百度官方表示,未来支持的任务类型还会扩展到10万+,真正“长在用户的手机和心里”。
这么牛逼的产品,是不是先来个预告片,给大家看看PPT,然后等个个把月再上线?
NO!这次百度选择“立等可用”,心响App上线安卓的时间甚至比发布会还早了几天,而且无需邀请码,无需内测,所有用户均可使用,主打一个真金不怕火炼,说到就让大家用到。
DoNews也是第一时间就测试了这款App,把那些复杂的繁琐的问题测试了一圈,看到了实际效果后,不得不说:真香!
一、终于有了自己的“打工AI”
大模型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可是狂喜,AI终于聪明到能替人干活了,自己岂不是要轻松了?
但两年过去,很多人发现,AI说是给自己当助手,可要一问一答才能推进任务,那到底是AI给我干活,还是我给AI汇报?纯聊天还好,可处理问题的话,这效率也没多高啊!
心响App用起来的体验则不同,它更像是一个主动的资深助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
作为科技媒体,我们测试了几个问题,首先让它「分析过去十年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演变」。通过用户界面可以看到,不同于以往简单的一问一答,对这个任务它会进行分析,然后拆解成多个环节来进行:
- 收集美国2015年-2025年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文件
- 整理政策文件发布时间线
- 分析政策内容关键词
- 统计政策发布频率和趋势
- 比较不同政府时期的政策差异
- 分析政策演变的关键转折点
- 生成最终结果
而每一个环节又会有多个步骤,比如「收集美国2015年-2025年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文件」包含13个步骤,点开之后会发现,首先要调用智能搜索工具来搜索具体的网站和内容,然后整理信息,对搜索到的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权威性、时效性、内容丰富度等,做综合反馈,还会列出无法回答的部分和后续建议,最终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
答案中,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演变被分为三个阶段,即2015年-2019年的技术引导期,2020年到2023年的战略竞争期,还有2024年至今的地缘对抗期,都分别给出了标志性事件或者转折点,以及更多元和具体的分析。
以科技媒体的角度来看,这已经可以当做一篇相对独立的文章了,不仅结构严密,而且论据充足,文章结尾都给出了高达33篇的具体参考文献,如果让人类的分析师来写,可能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类似的任务。
紧接着,我们给了它一个更复杂的任务:
「研究文章和行业报告,编制一份将于 2024-2025 年推出的 AI 眼镜综合清单。将数据整理成详细表格,包括品牌、产品规格、定价、核心组件配置及其供应商和预计销量。」
按我们之前的经验,这种任务扔给实习生,没一两天整理不出来,而且可能有不少错漏,资深的从业者,又不愿意进行这样简单但繁复的工作。而心响App除了文字回答外,还返回给我们了一个13✖12的表格,详细、丰富,参考文献的数量也上升到了55篇,在效率提升上,只能说太令人惊喜了。
之后,我们又试了下在教育、法律、旅游,甚至AI相亲这些场景下,心响App的回答都超过预期,无论是严肃专业,还是亲切高情商,都被它轻松拿捏住了。
二、「快工」出的好活儿
这么一款强大且实用的App,投入想必很大吧?
但在之后的采访中,我们吃惊的了解到,心响App实际是一款内部创业形式诞生的产品,一个95后团队用了30天就做出来了。
心响App的产品经理黎宇昕回忆,大概一个月前,他们产生了一条思考,一位同事说,感觉市面上的AI助手或助理,它不是你的助理,而是你是它的助理,因为你要把需求描述非常清晰,在发布前,得小心打磨,可能一不小心点了一下就得取消。
科技的使命,不应该就是把复杂的生活变简单吗?于是他们开始讨论,如何让AI真的变成你的助理。是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对你循循善诱,一点点把你的需求表达出来吗?似乎不是,黎宇昕说:“我的微信列表有将近2000个人,他们也是覆盖了各行各业的专家。但是我想不起来,我认识什么人,我有什么需求,我应该找谁。”
那是像金牌销售,会主动找你说事情,也不让你烦吗?似乎也不是,没事的时候,大多数人并不想聊些枯燥的专业问题。那是像一位专职的全能专家,除了聊天,还能记清楚你交给的任务,并且每天按规定汇报?这个好些,但最好连日程都不用自己做,而是将别人的日程拿来就用。
在这些想法的激励下,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内部创业团队,团队大部分都是95后年轻人,从零开始,不断想着脑海中的画面去推进,3月18日正式开始开发,4月15日冲刺,并在一周后应用商店审核通过上线,最终完成了这个项目。
百度智能体业务首席架构师、心响App负责人黄际洲说:“我们为啥能做这件事呢?只为能在今天,我们是以现货,而不是期货的方式,把一款真正有用、可体验的通用超级智能体产品交到每一位用户手中,让大家能够亲自去感受,当AI真正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时候,所带来的体验焕新和高效便捷。”
那么,心响App的工作流程和技术原理是什么?下面这张图可以概括。
可以看到,在一个复杂的需求被提出之后,首先由主智能体将提出的复杂需求拆解成一系列子任务,它就像一名「AI 指挥官」,确保任务分解到位、执行有力;然后是多智能体协作,通过自主规划,自动调度多个领域智能体、使用多种工具解决问题,最终交付与用户需求契合的成果。
而且,心响App还支持MCP Server 接入,开发者可以不需要改造,就让拥有自己专业知识的优质智能体或AI应用被心响调用。
在用户界面上,心响App也是做到了极简主义,比如用「灵感」与「回放」功能替代传统产品使用引导,「指令发布模式」替代传统「对话发起模式」,真正传递了「把难题交给心响,把时间留给生活 」的产品理念。
三、百度未来的关键一战
虽然已经足够令人惊喜,但目前心响App还不是最终形态,可能也不存在最终形态。
“对我们来讲,我们想做的事情太多,但团队资源就是这样。”在采访中,黄际洲谈了不少想做还没做的事情,比如iOS到现在还在审核,现在只能敲字,还不能上传文件,还有上线PC端等,他表示,这些都在计划中,会随着产品的不断迭代加上去。
“大家放心,有我这样吹毛求疵的人在,会让大家用上更好的功能。”他开玩笑地保证到。
但这份保证,不止来自他是个“吹毛求疵”的人,也不止来自这个年轻的团队的执着追求,更来自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所趋。
对百度来说,超级智能体是未来不可避免的关键一战。
知名学术期刊《Nature》曾于2025年3月刊登了非营利机构METR的研究,并指出:AI智能体完成长期任务的能力正以每7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指数级增长。这一趋势被称为“AI智能体摩尔定律”,若持续此增速,预计5年后(约2029年)AI将能自主完成人类需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
这意味着,生产力和创造力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人工智能将彻底重塑各行各业的未来。其中,多智能体协作是这场未来之战的重要战场,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大模型企业和大厂角逐的目标。
随着近期MCP的火爆,展现出来了“AI界的HTTP”的潜力,还有Manus框架的发布,也让业界看到了多智能体协作的可能。AI不止能陪聊天,还能直接进行文件管理、数据调取等操作,丰富且专业的智能体协同合作,真正能帮用户解决复杂的问题,大模型对现实世界的颠覆开始爆发。
旧的一切逻辑都可能被改写,尤其在互联网领域更是如此。对百度来说,这是危机,是挑战,比如传统的搜索引擎已经被大模型深深改变了,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先驱,这同样是重要的机会,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心响App,无疑就是百度大模型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长期科研投入和实践的厚积薄发。
目前心响App还在持续迭代中,未来会接入更多的MCP和工具,实现通用超级智能体定位。黄际洲将AI Agent时代的竞争,比作一场没有终点的“红皇后竞赛”。
“《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面的红皇后说,在这里不断奔跑,才能保持原地不动,所以这是没有终点的比赛。你在拼命跑,对手也在跑,你稍微不动,就会被落下。这个事能不能做成呢?真诚地告诉你,我们不知道结果。我们只能努力往前奔跑,我们能不能率先撞线呢,什么时候欢呼,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努力往前奔跑。”
但至少,我们在今天看到,就像曾经文心大模型为国产大模型实现了“0”的突破,在智能体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寄托百度厚望的心响App又一次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