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靠上市冲破行业天花板?

撰文|H.H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一碗面的生意,竟然也能做到上市?

最近,连锁餐饮品牌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若最终上市成功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式面馆第一股”。2014年从一个只有30平的路边小店出发,到如今在全国坐拥近400家门店,2024年的营收、净利润和拓店速度更是在行业内领跑。

只是一方面中式面馆市场集中度极低,哪怕贵为行业龙头的和府捞面市场份额也不足1%;另一方面遇见小面的单店销售额下滑、地域限制及并不算便宜的客单价也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今冲击上市,会成为遇见小面继续维持高增长的跳板吗?

中式面馆第一股,要来了

2014年,遇见小面被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三位校友在广州创立,最初只是一家30平米的街边小店。

彼时国内整个中式面馆市场仍然处在有品类、无品牌的时期,曾在麦当劳工作过的创始人之一宋奇感受到了中式面食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标准化的机会,于是遇见小面成立之初就通过在重庆的考察确立了主打产品“重庆小面”的定位。

从一碗小面开始,遇见小面成功进行了转型,门店流水上升的同时还在开业只有三个月的节点就遇到了第1位天使投资人。等到线下第4家门店开业,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九毛九也进行了投资。

此后遇见小面的热度水涨船高,先后有包括百福控股、碧桂园等在内的知名机构进行投资,拿到融资后的遇见小面也在资本的加持下进行稳步拓展。

数据显示,2014~2019年遇见小面开了20多家门店,2022年旗下门店数量达到170家,截止到2025年上市前夕遇见小面在内地拥有374家门店,香港则有6家。近400家的门店数量,帮助遇见小面成为仅次于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和老碗会等中式面馆在内的行业第四大品牌。

图源:遇见小面官方微博

结合所披露的招股书来看,2022~2024年间遇见小面营收分别为4.18亿、8亿、11.54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2%,增速方面在所有中式面馆中位列行业第一。同一时期遇见小面的订单量也在迅猛增长,总订单数从2022年的1416万单增长到2024年的4209万单,2024年的年度利润超过6000万。

客观来说,中式面馆赛道的参赛选手并不在少数,为何遇见小面能够成功崛起并成为第一个冲击上市的连锁品牌呢?

首先是在口味选择方面,遇见小面把重心放在了极具川渝风味的重庆小面身上。凭借着遍布全国各地的川渝口味餐馆,遇见小面实际上并不需要重新去抢占消费者心智,大多数人即便是初次进店也能够轻松接受。

除了门店招牌重庆小面外,遇见小面还对产品进行了多元化布局,包括推出烧烤、特色小吃等多条产品线。

有了全国消费者都能够接受的产品,标准化便成了遇见小面能够不断复制的关键影响因素。事实上,从成立开始遇见小面就在标准化方面进行不遗余力的投入,毕竟品牌线下门店遍布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高铁机场等不同区域,为保证能够和麦当劳那样做出统一的餐品,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端上餐桌,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标准化。

这也是为什么遇见小面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标准化数字运营体系,很多传统中式大厨口中常说的“少许”,在遇见小面这里都有严格的配比。

遇见小面,瓶颈期难过

不可否认,凭借着能让人反复消费的产品再加上足够标准化的流程,遇见小面在复制自己这条路上已经炉火纯青。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自身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与隐忧。

首先也是最严峻的挑战在于高客单价对自身营收所带来的反噬作用。事实上遇见小面的客单价一直都不算低,招股书显示,2022年时遇见小面的订单平均销售额为36.1元,把门店的招牌产品如豌杂面、酸辣粉等包含在内,主食单价普遍维持在13~35元之间,搭配小食和饮品之后价格只会更高。

有个很明显的悖论在于,30多元的客单价对处在工作日的普通打工人而言并不算便宜,但若在周末走进遇见小面的门店似乎又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改善生活”。

关于这一点,最近几年在全国疯狂拓店、主打兰州牛肉面的陈香贵和马记永同样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日常选择偏贵,大餐又完全算不上”,对于中式面馆的诸多品牌有消费者如此吐槽。

图源:陈香贵官方微博

之所以公司整体营收过去几年仍然处在增长通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遇见小面线下门店的持续扩张。仅2024年遇见小面就新开了120家门店,拓店速度达42.9%,似乎在为最终的上市冲刺做准备。

为解决消费者在价格敏感度方面的疑虑,遇见小面曾开启连续的降价模式,力求吸引更多消费者。2024年遇见小面的订单平均销售额进一步降低到了32元,不过这也使得单店日均销售额和同店销售额出现下滑。

以开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门店为例,遇见小面2023年的同店销售额为6.03亿,到了2024年便下降到5.72亿,包括翻台率在内基本陷入停滞。

价格和收益之间的平衡难题只是其一,虽然贵为中式面馆中的第四大品牌,不过遇见小面的现金流状况并不算理想。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24年底遇见小面的账上资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4200万,反而流动负债净额高达2.42亿,核心原因就在于遇见小面所采取的重资产直营模式。

目前遇见小面在内地22个城市总共开出了360家门店,其中279家为直营餐厅,占比高达77.5%,无论是房屋租赁、门店装修还是人力运营等成本都很难直接控制下来。

图源:遇见小面官方微博

更不用说,摆在遇见小面眼前的难题还有至今尚未突破的地域限制以及门店扩张过程中所带来的食安问题。

截止到2025年4月,遇见小面旗下300多家门店中仅广州一座城市就有117家门店,占比超过30%,整个广东市场在门店总数中的占比更是超过六成。去年6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工作中发现遇见小面部分门店违反食品安全法,社媒平台还有消费者吐槽在遇见小面就餐后上吐下泻、门店餐品内有异物等。

上市,是继续扩张的不二法门?

目前国内整个中式面馆市场,仍然有着不错的增长前景。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所公布的数据,2024年国内中式面馆市场的总商品交易额为2962亿,预计到2029年将会突破5000亿大关,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在这之中,以川渝风味为代表的中式面馆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13%,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面馆都优先选择川渝风味的关键原因。

虽然市场前景极具潜力,不过在中式面馆这一细分赛道,哪怕是排名靠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也并不算高。

据遇见小面所发布的招股书显示,中式面馆中排名第一的和府捞面2024年市场份额只有0.9%,排在第二第三位的李先生牛肉面和老碗会市场份额分别为0.7%和0.5%,遇见小面同样以0.5%的份额排在第四位,哪怕把前五大品牌加起来的整体市场占有率也不足3%。

市场极度分散,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竞争的激烈程度。事实上,除了遇见小面连续下调客单价试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店之外,作为行业龙头的和府捞面同样不遑多让。

早在一年多前,在全国80多个城市坐拥600多家门店的和府捞面便官宣了降价策略。以会员价格作为基准,和府捞面所推出的30元以下产品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客单价降幅约30%。甚至包括马记永、陈香贵等新中式拉面品牌,整体售价也略有下滑。

图源:和府捞面官方微博

除此之外内卷的风也吹到了服务方面,遇见小面已经开始主打全时段和全场景,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早餐和下午茶等,另一方面进行全天候营业。截止到2025年4月初,遇见小面旗下有47家餐厅实行24小时不间断营业。

遇见小面冲击上市的理由几乎人尽皆知,尤其在面临着资金压力、地域局限、行业竞争等背景下,若上市成功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压力。只是如今面临着餐饮行业整体过冬,上市能够帮助遇见小面继续向上扩张吗?

客观来说,遇见小面并未把所有的筹码全部押注在上市这一条路上,开放加盟、拓展下沉和海外市场,就是其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图源:遇见小面官方微博

开放加盟自不必多说,这是当下很多连锁消费品牌在突破瓶颈期时优先选择的一条路,遇见小面也计划在2025年新增150家特许经营餐厅。例如新茶饮赛道,哪怕是在成立之初数次拒绝加盟的奈雪和喜茶在面临行业疯狂内卷时也曾打出加盟牌。

关键是在下沉市场和出海的挑战,遇见小面需要认真应对。首先是下沉市场相较而言对价格的敏感度会更高,门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遇见小面在下沉市场并不一定能够很快走通;其次是海外市场的推广难度可能会更大,毕竟除了本土地区,海外市场消费者对川渝风味的接受度目前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无论如何,在自身造血能力并不算充足的当下,通过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就看在这场中式面馆战役中,遇见小面究竟能够坚持多久?

标签: 遇见小面
遇见小面,靠上市冲破行业天花板?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