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果园冲刺港股IPO:高增长背后暗含隐忧

DoNews4月22日消息,据博望财经报道,溜溜果园又来冲刺IPO了。深挖其招股书可以发现,其核心逻辑与潜在风险并存。市场地位方面,溜溜果园以青梅为核心构建产品矩阵,梅干零食贡献60%以上营收,梅冻(天然果冻市占率45.7%)成为新增长点,但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三只松鼠等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梅类产品,新锐品牌通过健康概念分流消费者,市场份额争夺加剧,利润空间被压缩。

财务隐忧突出,2024年溜溜果园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核心产品成本压力加剧,研发投入骤降逾四成,研发团队仅30人,与行业头部企业差距拉大;现金流承压,短期借款3.12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翻倍至1.63亿元,盈利质量存疑。

此外,溜溜果园还过度依赖头部客户、食品安全投诉超400条、代工模式品控风险,以及新品创新能力不足。若无法突破品类天花板、优化渠道结构并重建投资者信任,溜溜果园“青梅第一股”光环或将难以持续。

首先,溜溜果园所处的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加速布局梅类产品,新锐品牌通过健康概念分流消费者,市场份额争夺加剧。如何寻找新增长点,成为溜溜果园持续领跑的关键变量。

其次,溜溜果园的财务数据却揭示了其高速扩张背后的结构性矛盾。2024年,溜溜果园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4.1个百分点至36%,其中核心产品梅干零食毛利率同比暴跌5.6个百分点至32.1%,主要受青梅收购价上涨及促销让利拖累;西梅产品毛利率也同步下滑至32.4%,仅梅冻凭借技术壁垒维持47.8%的高毛利,但同比仍下降1.4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的萎缩进一步削弱了溜溜果园创新动能。2024年,溜溜果园研发费用骤降至1894.8万元,同比减少43.8%,研发费用率仅1.2%,不足三只松鼠的一半,尽管推出梅精软糖等新品,但其本质是对梅子原料的简单重组,当年新品收入贡献不足0.5%。

研发团队规模仅30人,且半数为应届毕业生,与良品铺子等企业200人以上博士领衔的研发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现金流压力亦不容忽视。2024年末溜溜果园现金储备仅7805万元,短期借款却高达3.12亿元,流动比率降至0.89,偿债能力承压;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同比翻倍至1.63亿元,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2.6天延长至2024年28.9天,部分经销商出现账期延长现象。

更严峻的是,溜溜果园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4000多万元至8437万元,与净利润增长趋势背离,暴露出盈利质量隐忧。

此外,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频发。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止2025年4月21日,通过检索“溜溜梅”,累计421条投诉指向异物、变质等问题。此前2016-2018年,溜溜果园的子公司因污水排放、标签违规被罚;2023年诏安工厂废气超标,环保罚款累计超百万,更引发公众对供应链管理的质疑。

在Z世代对健康与品质敏感度提升的背景下,此类隐患可能对溜溜果园品牌声誉造成长期损害。

标签: 溜溜果园
溜溜果园冲刺港股IPO:高增长背后暗含隐忧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