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潮”加剧,华泰保险何时走出“失血”困境?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华泰保险正置身于风波迭起之境。

一边是华泰保险子公司华泰资管因涉及一起规模庞大的“老鼠仓”交易而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据悉,华泰资管投资经理刘建义利用未公开投资信息,持续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趋同交易,合计趋同成交金额达33亿元。2025年1月,辽宁监管局没收刘建义违法所得2077万元,处以4355万元罚款,并处以10年证券市场禁入的严厉处罚。

另一边是同为华泰保险子公司的华泰人寿面临退保金额大幅上升及预收保费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导致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华泰资管、华泰人寿两家子公司陆续陷入困境,不仅折射出华泰保险深层次的治理缺陷,更暴露出其在战略转型层面的系统性危机。当前,华泰保险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如果能够实施有效的改革措施,或有望逆势突围,否则将永远错失中国保险市场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一、寿险深陷亏损

在华泰保险的战略框架中,华泰人寿被定位为“做大做强”的核心板块,同时也是寿险+财险+资管“三驾马车”格局的核心载体,其业务表现直接影响了华泰保险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尽管拥有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强大的外资股东背景,但华泰人寿的表现却令人担忧。

2024年,华泰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为92.93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2024年前三个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2.35亿元、25.83亿元和20.99亿元,呈现逐步下滑态势。‌同时,2024年华泰人寿的净利润为3757.2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其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高达-7.54亿元,也就是说,华泰人寿在2024年第四季度扭转了亏损局面。

在此之前,华泰人寿从2022年开始便深陷亏损泥潭,并且净利润存在大幅波动的现象。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2019年到2023年,华泰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61.82亿元、62.46亿元、64.74亿元、71.12亿元、73.12亿元,增速持续放缓。相比之下,华泰人寿的净利润却面临窘境。2019年,华泰人寿的净利润达到5.06亿元的峰值后便一路下滑,2020年至2023年,其净利润分别为4.12亿元、2.82亿元、-2.25亿元、-8.93亿元。

净利润难言乐观,原因主要指向了两个方面:一是华泰人寿预收保费持续下滑,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华泰人寿的预收保费分别为0.6亿元、1.82亿元、1.29亿元、1.37亿元、0.02亿元和0.05亿元;二是华泰人寿的退保金居高不下。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华泰人寿的退保金分别为3.10亿元、3.46亿元、4.99亿元、5.08亿元、6.5亿元,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仅“华泰人寿财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一款产品的退保金额就已达6.07亿,2024年累计退保金额规模前三的产品合计退保金额高达7.72亿元,显然,华泰人寿的退保金规模仍在持续增长。

事实上,华泰人寿之所以在2024年扭亏为盈,原因并非保险业务回暖,而是投资收益显著增加推动了净利润大增。

根据偿付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华泰人寿的投资收益率为0.68%;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97%,而2024年前三季度,其投资收益率为2.06%,综合投资收益率为9.16%。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华泰人寿的投资收益率提升至1.67%,综合投资收益率提升至3.29%,带动了2024年的投资收益率至3.91%,综合投资收益率至12.73%。

可见,华泰人寿保险业务面临的困境仍然没有消失,其业绩增长基础并不牢固,毕竟资本市场的波动性能推动业绩回暖,也能成为绊脚石。

二、频繁进行人事调整

面对重重压力,华泰保险试图通过人事调整来改变窘境。

2022年3月,华泰保险原董事长、创始人王梓木宣布因年龄原因辞任,由担任总经理职位长达十余年的赵明浩接棒,担任董事长职务。赵明浩同时还兼任着华泰资管董事长。

2022年9月,华泰保险副总经理李存强出任总经理一职,主导华泰保险进行战略转型,然而在2024年3月,李存强却因“个人原因”突然卸任,副总经理丛雪松接替李存强为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务。

2024年12月,原平安国际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胡玮出任华泰保险总经理,填补了李存强卸任后的空缺。胡玮曾负责平安集团的IT基础架构,开发,运营,科技创新工作,主导了平安集团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区块链、平安云、办公云的创新建设和运营,其技术背景有望弥补华泰保险在数字化领域的短板,推动精准营销、动态定价、智能客服等环节的科技应用。

作为华泰保险的子公司,华泰人寿的管理层同样频繁出现动荡。

原华泰人寿总经理刘占国自2022年7月卸任后,副总经理李平坤被任命为临时负责人。但三个月后,副总经理李林又被任命为临时负责人。直到2024年2月,友邦保险前高管郑少玮出任华泰人寿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不过郑少玮并未晋升为总经理,而是被任命为资深副总经理,导致华泰人寿总经理一职依然缺位。

与此同时,华泰人寿董事长也发生了重大变更。2024年8月,华泰人寿发布公告宣布,李存强不再担任华泰人寿董事长职务,此后该职务由现任华泰保险副董事长、安达保险董事长张蓓接任。

2024年8月,华泰人寿推出了“1+2+3”新战略,包括菁英营销员3.0、康养3.0、数字化3.0等内容,旨在重塑未来增长点。然而该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成效始终没能显现。如何有效落地新战略并且的成效,对于张蓓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华泰保险及旗下子公司经历了频繁的人事调整,既反映了战略布局的变化,也体现出了对行业转型的深层需求,但在内卷加剧与监管收紧的双重挤压之下,华泰保险能否真正破解增长难题,以及新管理层如何带领华泰保险走出困境,都还是未知数。

三、合规意识淡薄

华泰保险及旗下子公司的合规问题始终不容乐观。

2025年4月,华泰保险子公司华泰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因虚列服务费、虚列印刷费、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条款费率被罚款合计75万元。同时,销售管理部部门副经理、机构运营管理部部门副经理、经理成婉贞、EA业务部部门副经理袁永海、公用事业业务部销售总监、部门负责人虞小塘等在内的多位高管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事实上,华泰财险屡屡因合规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比如2024年12月,华泰财险汉中中心支公司因虚列专属代理门店服务费被罚款14万元,副总经理张炜被警告并罚款1万元;同样是12月,华泰财险江门中心支公司因虚列费用被罚款35万元,总经理李凤兰被警告并处罚款7万元。

华泰人寿多次受到监管处罚。2024年4月,华泰人寿营口中心支公司因内控管理不严格被罚款14万元1万元;华泰人寿宿迁中心支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被罚款14万元,总经理赵曙光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2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华泰保险及子公司累计收到11张罚单,处罚原因涉及虚列费用、条款违规、执业登记疏漏等多项问题。罚单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问题广泛,反映出华泰保险在合规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此外,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华泰保险及子公司收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投诉,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理赔困难、客服处理不当、乱扣费、虚假宣传、诱导购买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业务运营中存在对理赔流程管理不善、客服服务质量不佳以及费用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华泰保险在合规文化建设和内部管控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对分支机构和员工的行为也缺乏有效约束和监督。未来,新管理层如何治理合规问题,以及又会带领华泰保险驶向何方,仍不得而知。

标签: 华泰保险
“退保潮”加剧,华泰保险何时走出“失血”困境?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