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豆包AI
近日,城商行“一哥”江苏银行因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悉,江苏银行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官网挂出四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涉及未偿本息合计约70.9亿元。这些不良贷款主要来源于个人网贷产品,逾期时间约为三年,涉及借款人约33万户,单人最高欠款金额达62.71万元。
面对70.9亿元的个人不良贷款,江苏银行对其进行了全额核销并打包上架,通过线上公开竞价方式转让,合计起始价仅为3.5亿元。若以起始价成交,江苏银行将面临67.4亿元的损失,损失率高达95%。
尽管江苏银行处置个人不良资产是基于风险管理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资产优化手段,但这场“0.5折大甩卖”还是创下了行业内个人不良资产处置的最大单笔损失纪录,同时也反映出江苏银行转型过于激进而忽视了风险管控的本质。
如何杜绝陷入“规模扩张-风险暴增-低价甩卖”的恶性循环,以及避免损害公众利益,已成为江苏银行当下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一、业绩增速放缓
在发展道路上,江苏银行曾一路高歌猛进,其资产规模不断扩张,业绩也持续向好,但最近几年的情况却与此前大相径庭。
2025年1月,江苏银行披露了2024年业绩快报,其总营收为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为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双双实现正向增长。尽管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表现不俗,但不能忽视的是,江苏银行的业绩增速正面临着放缓的局面。
图源:江苏银行业绩快报
如果将时间线往前拉长,2021年江苏银行的总营收为637.71亿元,同比增长22.58%,归母净利润为196.94亿元,同比增长30.72%,尤其是归母净利润增速在城商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到了2022年,江苏银行的总营收达到705.70亿元,同比增长10.66%,而归母净利润为253.86亿元,同比增长28.90%,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好景不长,江苏银行的业绩便进入下行通道,2023年其总营收为742.93亿元,同比增长仅5.28%,而归母净利润为287.50 亿元,同比增长13.25%。无论是总营收增速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较2022年出现了大幅下滑。
进入2024年之后,业绩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在持续。2024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的总营收为623.03亿元,同比增长6.18%,归母净利润为282.35亿元,同比增长10.06%。尽管业绩增速依然保持正向增长,但对比2023年同期的总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却并不乐观,2023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的总营收为586.78亿元,同比增长9.15%,归母净利润为256.54亿元,同比增长25.21%。
2024年,江苏银行的总营收增速较2023年同期增长3.5个百分点,而归母净利润增速却减少了2.47个百分点。整体而言,江苏银行的总营收增速已从曾经的两位数增长逐渐滑落至个位数,而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样大幅缩水,可见其业绩增长的步伐愈发沉重。
业绩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指向了净息差大幅收窄。净息差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银行生息资产获取利息收入与付息负债支付利息成本之间的差额。
由于受到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行及减费让利政策的影响,江苏银行的净息差从2022年的2.32%将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85%,而这直接影响到了利息净收入的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仅同比微增1.49%。
尽管净息差下行是利率市场化与经济下行的必然结果,但也暴露了江苏银行存贷结构失衡、风险定价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重重隐忧已浮现
业绩增速放缓之外,江苏银行还面临诸多隐忧。
首先是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提升,江苏银行的个人贷款主要包括个人房贷、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信用卡四大业务。其中,个人消费贷所占比重最大,几乎占到个人贷款的“半壁江山”。
以数据披露较为详细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为例,江苏银行的的个人贷款余额为6346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76%,其中个人消费贷为3009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29%。可见,江苏银行个人贷款增速放缓主要是受个人消费贷增速放缓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银行的四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或导致其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放缓甚至负增长。
此外,从2019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江苏银行的个人贷款分别为0.49%、0.55%、0.66%、0.70%、0.79%和0.89%,呈现增长态势。个人贷款不良率持续提升会削弱江苏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导致其长期战略遭受严重冲击。
其次是江苏银行的关注类贷款规模提升,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240.8亿元增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303.62亿元,同比增长26%,占比从1.32%上升至1.45%。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意味着江苏银行贷款中潜在风险贷款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关注类贷款点的核心特征是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款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若这些因素未能及时得到解决,贷款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若关注类贷款最终转化为不良贷款,江苏银行将面临巨大的资产减值损失,不仅会侵蚀利润空间,而且还可能会使得资本充足率高度承压。
可见,如果这些隐忧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解决,将会对江苏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三、合规问题待解
合规问题是银行稳健运营的基石,但江苏银行却屡屡因合规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
据不完全统计,江苏银行仅在2024年就收到约27张罚单,累计被罚没超过500万元。这些罚单涵盖了多个业务领域,从基金托管到存款业务,再到信贷管理,可见江苏银行的合规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在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扬州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江苏银行扬州分行因以贷款、贴现资金等转作存款或保证金,虚增存款,被罚款75万元。
通过公开信息梳理可以发现,在此前的2022年和2023年,江苏银行总行及多家分支机构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不仅如此,江苏银行还存在部分基金销售业务人员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以及存在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服务等情况。
不容忽视的是,合规问题已经成为江苏银行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监管处罚案例的不断发生,极大损害了江苏银行的市场信誉,投资者和客户难免会对其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担忧,进而失去信心。
大量消费者投诉也令江苏银行倍感“头疼”。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以“江苏银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投诉量高达2333条,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虚假宣传、业务违规等方面。比如有消费者投诉称,江苏银行在未通知本人的情况下,使用其信息为他人提供贷款,并影响了其征信记录。这反映出江苏银行在贷款审批、征信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诸多业绩隐忧及合规问题,让江苏银行陷入了艰难的处境之中。未来,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江苏银行能否坐稳城商行“一哥”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