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剪老字号张小泉被执行31.3亿

DoNews4月3日消息,据蓝鲸新闻报道,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富春投资有限公司及实控人张樟生、张国标等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31.3亿余元,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加上此前的 6 条被执行人记录,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38亿元。

2021年上市之初,张小泉市值一度冲至46亿元,年营收7.6亿元,净利润7873万元,风光无限。然而,短短三四年间,这家400年老店已然生变。

2022年至2023年,尽管公司收入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连续下滑。分别实现净利润4149万元和2512万元,仅为上市当年的三成多。

2024年前三季度,张小泉集团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净利润1720万元,同比大增85.52%。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隐患重重。

据南都报道,张小泉集团净利润环比波动剧烈: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净利润从1584万元骤降至493.9万元,环比跌幅一度达51.6%,虽第三季度回升7.38%,但增长持续性存疑。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暴跌78.57%,应收账款占净利润比例高达106.43%,资金回笼能力堪忧。

此外,还有高额负债压顶:截至2024年10月,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逾期债务超59亿元,质押股份比例达99.9%,上市公司50.19%的股权被冻结,控制权岌岌可危。

从实际控制人情况来看,张小泉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国标、张樟生和张新程。其中,张樟生已被19次列入限制消费令;张国标不仅被发布限制消费令,其所持富春控股集团的全部股份也已被冻结。目前,只有张新程尚未受到相关限制。

从“断刀门”到“刷单门”,张小泉的衰落不仅源于资本运作失当,更因产品力与品牌力的双重滑坡。

例如,2022年“拍蒜断刀”事件引发舆论风暴,客服“菜刀不能拍蒜”的回应被群嘲,品牌口碑一落千丈。事件入选“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后续类似事件频发,暴露品控短板。2023年,其子公司因组织员工刷单、虚构好评被罚25万元,进一步消耗消费者信任。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张小泉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1.65亿元,跌价准备为580.92万元,账面价值为1.59亿元。其中库存商品账面金额1.12亿元,占比近7成,产品滞销风险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从富春系的激进扩张与资金链断裂看,张小泉的债务危机,与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的激进资本运作密不可分。

富春控股通过频繁质押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高杠杆扩张——张小泉集团质押率近100%,资金多用于地产、物流等非主业投资,最终因项目回报不及预期导致债务逾期。

即便业绩连年下滑,张小泉仍坚持大额分红,三年累计分红1.4亿元,半数流入实控人腰包,在二级市场被指“掏空上市公司”。

据3月25日晚间公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决定对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启动预重整,并指定预重整临时管理人。

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 “弃车保帅”,试图通过预重整来分割风险,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至上市公司张小泉股份。若富春控股重整失败,作为间接持股48.72%的股东,其持有的张小泉股份可能会被处置,从而引发张小泉控制权变更。

标签: 张小泉
刀剪老字号张小泉被执行31.3亿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