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城商行的“领头羊”北京银行迎来了重要人事变动。
在杨书剑因工作调动辞去董事、行长、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后,北京银行迅速公布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其中霍学文继续担任北京银行董事长,副行长戴炜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事实上,近半年来北京银行的高管团队一直处于变动之中。2024年11月,北京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徐毛毛和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轶锋被委任为北京银行副行长。一个月后,北京银行原副行长王健因到龄退休;2025年1月,北京银行原外籍副行长魏德勇因荷兰国际集团内部工作调整辞去副行长职务。
北京银行曾经是毫无争议的城商行“一哥”,长期稳坐头把交椅。然而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北京银行却难掩颓势,后劲明显不足,虽然其资产规模虽仍居城商行首位,但总营收和净利润已被江苏银行赶超。
同时,北京银行的困境与隐忧正逐渐浮出水面,从盈利增速放缓到资产质量承压,从内控漏洞频发到多元化探索受阻。新高管团队完成调整后,北京银行能否拨开阴霾重见光明,仍是未知数。
一、盈利能力下滑
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北京银行的总营收为517.59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为206.18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62.15亿元,同比下降0.67%;归母净利润为60.39亿元,同比微增0.73%。
作为对比,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的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落后于江苏银行,具体而言,其总营收只有江苏银行的83.1%,归母净利润只有江苏银行的73%,北京银行的城商行“一哥”名号已然不保。
事实上,北京银行总营收增速放缓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19年至2023年,北京银行的总营收分别为631.29亿元、642.99亿元、662.75亿元、662.76亿元和667.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77%、1.85%、3.07%、0.01%和0.66%。不难发现,从2020年起,北京银行的总营收增速便断崖式下滑。
总营收增速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指向了利息净收入停滞不前,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70%,而在2019年至2023年,其利息净收入分别为498.8亿元、516.1亿元、514.0亿元、514.6亿元和503.5亿元,四年时间仅增长了不足5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略有好转,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385.6亿元,同比增长2.69%。由于受到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不断下调,宏观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等因素的影响,其利息净收入能否维持正向增长依然个问号。
净息差是利息净收入的“效率指标”,也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银行生息资产获取利息收入与付息负债支付利息成本之间的差额。
2019年至2023年,北京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95%、1.87%、1.83%、1.76%和1.54%,呈现出不断下滑的态势。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的净息差进一步下滑至1.47%,远远落后江苏银行的1.85%,仅略高于1.44%的城商行净息差平均值。净息差持续收窄,直接影响了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其盈利能力受到巨大限制。
归母净利润的表现也不容乐观。2019年至2023年,北京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分别214.41亿元、214.84亿元、222.26亿元、247.60亿元和256.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9%、0.20%、3.45%、11.40%和3.49%。
在此期间,北京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仅在2022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余时间增速普遍较低,尤其是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3.49%,几乎与2021年持平,而2024年前三季度又继续降至1.90%,显现出增长动力不足。
整体而言,北京银行正面临着业绩增长乏力、净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其竞争力,也严重削弱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如果北京银行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未来将很难夺回城商行“一哥”的名号。
二、瞄准儿童压岁钱
盈利能力下降,短期内可以通过非息收入增长或成本优化缓解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则需要通过结构性调整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以实现盈利能力的增长。为了探索新增长点,北京银行将目光瞄向了儿童的压岁钱。
2025年全国各地的压岁钱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名分别是福建省、浙江省和北京市,其中福建省的平均压岁钱约为3800元,浙江省的平均压岁钱约为3000元,而北京市的平均压岁钱约为2900元。
此前,根据网易数读的数据,在支配压岁钱的方式上,选择储蓄的占比高达40.3%。由此可见,儿童金融的确是块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早在2022年,北京银行就开始布局儿童金融业务,主动迎合相当一部分家庭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理财的心理,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除了金融账户和产品服务,北京银行还构建了亲子共创平台、打造儿童专属成长空间,经常举行线下活动,试图启蒙儿童。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银行的儿童金融客户数突破175万户,帮助管理压岁钱近114亿元。
需要指出是,虽然儿童金融蕴含着不容忽视的潜力,但能为北京银行带来的新增量却十分有限。
一方面,国内银行对于儿童金融市场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产品早已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主流地位,而北京银行虽在特色服务上有所突破,但在品牌认知度和全国网点覆盖率上仍显不足。此外,北京银行的儿童金融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别是其儿童金融产品的存款利率与普通存款产品并无明显优势,这种同质化导致北京银行难以形成竞争壁垒,同时还要承担开卡成本、活动运营成本等。
另一方面,儿童金融业务涉及未成年人资金管理,而未成年人由于经验不足,容易受到金融欺诈和不良投资的侵害,这意味着北京银行布局儿童金融业务面临着相当大的合规风险,如若产生任何纠纷,将直接对北京银行的声誉造成严重冲击。
尽管通过“金融工具+教育服务+文化体验”的深度融合完善了儿童金融业务,但在短时间内,儿童金融业务还很难成为北京银行的新增长点。
三、内控有待提升
业绩增长严重承压的北京银行,还面临着不小的合规风险。近年来,北京银行频繁受到监管处罚。
2023年6月,北京银行连续收到两张大额罚单,一张是北京银行衢州分行因5项违法违规,被罚款145万元;另一张是北京银行因“房地产类业务违规”、“地方政府融资管理不审慎”等14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4830万元,创下城商行单次罚款金额的新纪录。
进入2024年,北京银行被频繁处罚的势头仍未止住,其2024年因多项违规行为累计被罚款675 万元(不含子公司),涉及8张罚单。违规事项涵盖EAST数据漏报、房地产贷款管理不审慎、小微划型不准确等,暴露出系统性内控缺陷。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的客户投诉量也急剧飙升。根据北京银行2023年ESG报告披露,北京银行办理客户投诉3.57万件,较2022年增加2.36万件,同比增幅达195.04%。此外,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涉及北京银行的投诉量高达14897条,投诉原因主要包括暴力催收、虚假宣传、业务违规等方面。
不容忽视的是,合规问题已经成为北京银行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障碍,监管处罚案例的不断发生,极大损害了北京银行的市场信誉,投资者和客户难免会对其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担忧,进而失去信心。同时,巨额罚款直接压缩了北京银行的利润空间,对其盈利能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增长点,如何探索多元化业务,以及如何加强内控,这些都是摆在北京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能否解决这些难题,将决定北京银行能不能夺回城商行“一哥”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