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3月15日消息,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行业电话营销存在诱导升级、隐性扣费等现象,这些免费升级背后多暗藏扣费内容,限时优惠实为套路。
营销套路多,消费者频踩坑
大家经常能看到身边一些人反馈,称自己会在某段时期频繁接到运营商营销电话,被告知可“免费升级”或“降低资费”,但实际情况却与宣传不符,其背后就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
名为“降低资费”,实则开通服务
广东东莞的王女士接到某运营商电话,对方称可将其 99 元套餐改为 39 元,并要求提供验证码。王女士在确认来电号码为官方号码后提供了验证码,却被开通了 6 元增值服务,套餐资费并未更改。
通知“限时优惠”,实则无需升级
江苏常州的汤女士接到某运营商电话,被告知其 60 元优惠套餐即将失效,需升级至 89 元套餐,否则下月将恢复原价 219 元。汤女士“升级”后,被官方客服告知其原套餐可自动延续。
声称“免费”,实则扣费
广州的谢先生接到运营商营销电话,对方称可免费将其 4G 套餐升级为 5G,并赠送 20G 通用流量包。次月,谢先生的话费账单中出现 20 元流量包费用。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营销人员常使用模糊话术或夸大优惠力度,对限制性条款避而不谈,导致消费者被误导。消费者在办理后,往往难以取消。
同时,“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运营商营销相关投诉达 800 多条,涉及电话诱导消费和霸王条款等方面。
对此,运营商内部人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营销渠道的业绩压力是导致乱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