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出海解千愁?

撰文|H.H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冻品一哥”、“预制菜之王”安井食品,要冲击港股二次上市了。

前段时间安井食品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计划实现A+H双重上市。虽然此举遭到了部分中小股东的反对,不过安井食品的目标仍然相当明确,香港上市的原因也在于想要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布局。

作为国内冻品市场的绝对龙头,营收早已突破百亿大关的安井食品为何决意出海呢?据过往财报来看,2020~2022年间安井食品营收增长均在30%以上,到2023年便下降到15%,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更是只有7.84%,净利润甚至还出现了同比下滑。

营收天花板越来越可见无疑是安井食品坚定走出去的关键原因,只是立足于香港到海外市场掘金,就能够帮助自身寻找到新的增量吗?

火锅丸子起家的“冻货一哥”

2001年,安井食品创始人刘鸣鸣在厦门创办了华顺民生公司,这正是安井食品的前身。背靠福建丰富的渔业资源,华顺民生最开始主要以鱼豆腐、鱼丸等产品为主。为了能够和思念食品等巨头展开错位竞争,彼时安井食品一直把重心放在下沉市场。

转折点发生在2007年,随着懒人经济的崛起和在家吃火锅的热潮来临,安井食品在产品方面开始主打更易于标准化生产的火锅食材,接连推出包括千叶豆腐、撒尿牛丸等在内的多个亿级单品,同时和海底捞的连锁餐饮店进行合作,2016年时的营收就达到了30亿元。

图源:安井食品官网

2017年初,安井食品正式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市场份额高达10.88%,在行业内被称为“速冻食品一哥”。数据显示,2011~2017年间安井食品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靠着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火锅丸子,一举撑起了百亿营收。

深耕火锅食材只是安井食品快速崛起的推动力之一,最近几年随着预制菜赛道的火热,安井食品借助自身优势快速切入预制菜领域。如今已经成功推向市场的爆款产品包括小酥肉、酸菜鱼等,在速冻面米制品中,奶香馒头和手抓饼等产品深受“不会做饭星人”的热捧。

财报显示,2021年~2023年,安井食品营收分别为92.72亿、121.83亿、140.45亿,同比增长33.12%、31.39%、15.29%;归母净利润为6.82亿、11.01亿、14.78亿,同比增长13%、61.37%、34.24%。

事实上,安井食品的产品能够在终端消费市场大杀四方,供应链端的努力同样功不可没。据招股书显示,安井食品目前在湖北、四川等地拥有12个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其中生产基地往往处在主要销售区域的中心,从而缩短供应商、生产基地和消费者之间的运输距离。

左手火锅食材,右手预制菜,再加上速冻面米制品,安井食品在三轮驱动下逐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速冻食品公司,2023年的市场份额为6.2%。在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更是以12.7%的市场份额超出第二名3倍之多。

图源:安井食品官方微博

时至今日提及火锅食材和预制菜,很多消费者都会优先选择安井品牌,安井在普通消费者心智中几乎已经成为靠谱预制食材的代名词。

虽然在速冻食品领域,安井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品牌,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自身就没有任何隐忧。

预制菜行业的热度逐渐消退所导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下滑、竞争日趋激烈的冻品赛道,再加上高管扎堆减持风波和食品安全问题等,眼下安井食品进一步扩张途中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预制菜之王”也不香了

据此前所披露的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营收110.77亿,同比增长7.84%;净利润4.62亿,同比下滑6.87%。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安井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营收增速首次下降到个位数,也是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于营收和净利润不及预期的原因,安井食品曾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政府补助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同时促销费、广宣费等相较于上年同期增加所致,其中仅销售和管理费用就增加了1.89亿”。

若细分到不同业务板块,安井食品的速冻调制业务和速冻菜肴制品在2023年的增长还分别达到了近20%和47.46%,然而到2024年前三季度这两大板块的增长幅度只有13.88%和7.34%,以米面制品为代表的冻品业务在去年三季度更是同比下滑了9.5%。 

图源:安井食品官网

跑不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行业内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及预制食品赛道遇冷有关。

首先是在市场竞争方面,冻品行业发生了各大品牌都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战。据中国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速冻米面价格同比下滑5%~8%,遭受不景气大环境的洗礼后各大品牌都在试图通过降价来抢夺消费者。

原本这一市场的竞争门槛就不算高,产品同质化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过程中,哪怕安井食品贵为行业龙头也不可避免会受到波及。

其次是安井食品的第二增长引擎预制菜业务,2023年安井食品的预制菜业务营收为39.28亿,在总营收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到了28%。只是到2024年上半年这一业务板块步伐明显放缓,营收22.08亿,同比增速从此前的近60%暴跌至0.4%。

事实上,整个预制菜赛道发展不及预期的又何止安井食品一个?同样在2024年前三季度,三全食品营收51.25亿,同比下滑5.35%;净利润3.94亿,同比下滑28.61%。除此之外,包括味知香、千味央厨、国联水产等知名预制菜企业均交出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成绩单,最终只能陷入被迫卷价格的恶性循环。

客观来说,预制菜行业的整体遇冷和一年前315期间被曝光出使用槽头肉来制作梅菜扣肉的事件有关,负面事件的影响使得不少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购买和食用预制菜一度成为很多人调侃的对象。

即便把目光锁定到安井食品这个单一品牌身上,食品安全问题也无法彻底解决。黑猫投诉平台上以“安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看到580多条投诉,大多集中在食品变质、有异物等。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同样为外界所诟病的关键,还在于安井食品的大股东减持问题。2024年9月27日,安井食品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黄建联和黄清松分别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了公司54万和57万股股票,再往前看包括控股股东国力民生在内也在一路减持,不少投资者吐槽其吃相难看。

港股二次上市,能实现出海梦吗?

目前来说,安井食品本身并不算缺钱。结合此前所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24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有20.13亿。冲击在港股二次上市,更多是因为自身第二增长曲线预制菜遇冷,多年以来高度依赖的冻品基本盘也在遭到竞争对手的持续冲击…

内忧外患之下,安井食品试图通过在港股二次上市,把目标放在海外市场。毕竟2024年的表现不佳,已经让安井食品意识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

据招股书显示,安井食品在香港上市主要目的是通过上市来提供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增强海外融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

图源:安井食品官网

国际化战略方面,安井食品把东南亚放在了出海的首选地,包括在越南建设生产基地以及和当地商超巨头签订冷链合作协议等。一方面在于东南亚地区的饮食习惯和国人更加接近,相关产品不会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食品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通道,消费潜力巨大,预计接下来安井食品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还会有一系列动作。

截止到目前,安井食品的速冻鱼糜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等相关产品已经出口到菲律宾、柬埔寨等多个东南亚国家,预计接下来还会增加预制菜等产品线。

同时,2021年3月底安井食品还以523万英镑的价格收购了主要在欧洲市场生产水饺和小笼包等产品的英国功夫食品,此后通过增资获得后者近70%的股份。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安井食品将境外收入单独列入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安井食品的境外营收为1.22亿,同比增长36%,只是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

回过头来看,安井食品的海外扩张主要通过两条腿走路,其一是通过海外经销商和销售网络的布局真正把产品卖出去,其二则是通过并购海外品牌扩大自身影响力。

不过对安井食品来说,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在。

首先是迄今为止,公司在海外业务板块的营收占总营收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其次是在国内市场高度依赖经销商的经营策略,究竟能否直接复制到海外市场暂时也不好说,毕竟目前海外经销商的数量还不足国内市场的10%。

再者,敢于走出去的冻品企业远不止安井食品一个,被称为“美国华人超市渠道第一品牌”的思念食品在2023年海外业务的营收突破4亿元,除此之外还包括圣农食品等国内预制菜巨头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同样如火如荼。

面对多重挑战,即便在港股市场成功上市,想要真正走出营收放缓的困境,恐怕也不会如想象中简单。

标签: 安井
安井食品,出海解千愁?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