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1月12日消息,据金融虎报道,近日,据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陆金所国内运营主体上海陆金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两位董事会成员——彭利与胡珊相继卸任董事职位,标志着公司高层人事布局迎来新一轮调整。
今年10月,陆金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该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经历了明显的业绩滑坡,营收与净利润双双遭遇严峻考验,跌幅之剧令市场侧目。
公开资料披露,平安集团下的陆金所控股市值巅峰时逾2700亿元人民币,但如今仅剩约174.18亿元人民币,市值缩水高达九成以上,蒸发市值超2000亿元。
2024年前三季,陆金所录得营业收入184.83亿元,较去年同期锐减32.54%,与此同时,净利润由盈转亏,直线下滑至-22.85亿元,相比去年的18.67亿元净利润,反差鲜明。
尤为瞩目的是,仅第三季度即告亏7.25亿元,相较于一年前尚有1.31亿元的盈利,可谓天壤之别。
回顾往昔,陆金所在2021年第三季至2023年第三季期间,营收与净利润已显现颓势,数额依次为159.62亿元、131.86亿元、79.96亿元与41.29亿元、13.27亿元、0.94亿元,一路下行,直至今日的巨额亏损。
尤其在2023年度,陆金所全年业绩报告惨淡收场:年末贷款余额仅3154亿,同比骤降45.3%;全年新增贷款额腰斩至2080亿,跌幅达58.0%;总营收211.5亿,比肩前年几乎折半;净利润区区8.9亿,同比暴跌89.8%,堪称全面溃败。
据了解,陆金所当前面临的挑战,实则源于其转向100%担保模式。此番转变意味着通过旗下融资担保子公司平安普惠进行的每一笔贷款都需提供全额保障,直接承揽资金端的风险压力,加强了金融机构的责任主体地位。
然而,这种模式的前置准备金调节,无可避免地对陆金所的短中期财务表现造成了冲击,进而触发了业绩连锁反应。
截至2023年9月底,陆金所的贷款余额已经缩减至2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削减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