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如“长城”一般的企业
长城汽车可以说是我国汽车工业崛起路程上的重要成员,1996年,长城汽车推出了第一辆皮卡迪尔,开启了长城汽车生产和销售汽车产品的新纪元。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长城汽车不断丰富产品线,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1998年,长城汽车成功实现产品出口,走向世界舞台。在全球化市场中,长城汽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实现海外销售60多万辆,海外网络覆盖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中东、非洲、南美、亚太等区域市场。同时,长城汽车在海外布局全球研发和生产基地,先后在德国、日本、美国、印度、奥地利、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七国十地”研发布局,因地制宜开发新产品,一度成为国内燃油车时代的领军者。
可以说,长城汽车真的如他的名字一样,在我国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上,像一座万里长城一样抵御着外资车企的入侵,甚至展开了反击!
黄金时代,中国汽车行业按下“加速键”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汽车工业仿佛按下了“加速键”,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而迈上2000万辆新台阶,仅用了1年零5个月。中国汽车工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
黑马诞生,比亚迪厚积薄发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集团宣布,其生产的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从0到100万辆,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1年半;从300万辆到500万辆,仅用9个月。卧薪尝胆,厚积薄发。比亚迪的发展充满韧性和后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生动实践,一度成为系能源时代最大的一匹黑马。
短兵相接,两个时代的“王者”
2023年5月25日,中国汽车业爆出大新闻,两家国产汽车企业,先后发布一纸声明,将双方的明争暗斗,齐齐亮相在公众面前。
先出招的是长城汽车,亮出的声明里说,早在一个月前,4月11日,长城汽车已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 PLUS DM-i、宋 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迅速接招的比亚迪,在声明里直接认定对方的举报无效,称长城送检的车辆,送检状态检不合行规,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没有完成3000公里磨合。反正就是,一方说,你违规我把你举报了,等着看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另一方说,你的举报不成立,大家都不容易,小心我告你损害名誉。
但是长城为什么要对比亚迪打响第一枪呢?相信看完下面这组数据大家心里就会有个定论!“2015年,跨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因“排放门”事件引发行业关注,公开资料显示,大众因“排放门”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欧元,30多名高管牵连其中。遭受巨额罚款的同时,大众汽车还面临车辆召回和品牌形象受损。”如果这一次,比亚迪也做实“高压油箱”事件,以秦 PLUS DM-i、宋 PLUS DM-i的火爆的销量,那对比亚迪虽不至于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也会让比亚迪伤筋动骨,承受不小的损失!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不难看出长城汽车这一动作背后的目的!对于正在新能源市场狂飙突进的比亚迪来说,其发展节奏很有可能会因为此次事件发生改变,甚至出现停滞!而作为另一当事方的长城汽车,可以趁此机会加速追赶新能源市场的脚步!
在燃油车时代,长城汽车曾是销量冠军,而在新能源的大潮之下,比亚迪的领先优势已经十分明显。这次举报事件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商业竞争的真实演绎,只不过整个过程显得不是那么的光彩,也意味着汽车行业两个时代领军者短兵相接正式开战。
冲突升级,比亚迪沦为“自燃王”
2023年12月,继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之后,又一事件进入公众视野,一张长城汽车4S店的宣传展架曝光,展示了哈弗H6PHEV和比亚迪宋PLUS-DMI两款插电混动车型的性能参数,并在电池方面指责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2022年发生过43次自燃事件,称其为"自燃王"。这一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也让长城和比亚迪之间的竞争再次升温!
公平竞争,良性发展才是中国车企该走的道路!
最后,作者认为,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应该是公正、平等、理性的竞争,而不是通过贬低竞争对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势来保持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这次长城汽车与比亚迪的事件中,长城的做法的确有些不太光彩,长城汽车本该如企业名字一样,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万里长城”,团结民族企业一起抵御外资入侵市场,而不是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屏障。同时,在面对竞争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为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只有这样,市场竞争才能蓬勃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才可以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