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美东时间1月19日上午8点,苹果备受瞩目的新品Vision Pro准时开启预售,共256GB、512GB和1TB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4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3699美元(约合人民币2.6万元)和3899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Vision Pro开售不到5分钟,服务器就被挤爆了,很多订单无法处理,仅仅开售半小时后后,便已显示全部售罄。因为订单较多,导致Vision Pro发货时间大幅延后,苹果官网显示,发货日期已经延至3月份,部分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4月份。
Vision Pro被苹果视为第二增长曲线,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Vision Pro将开启空间计算时代”。自立项到发布,Vision Pro历经八年时间,是是苹果继iPhone、iPad、iMac和iWatch之后的“第五块屏幕”。
由于Vision Pro预售过于火爆,甚至催生了代拍业务。所谓代拍业务,实际上黄牛就是帮助消费者抢购,待抢购成功后消费者需要支付相应的代拍费用。有代拍者声称,目前Vision Pro在美国已经炒到了1.1万美元左右,国内价格炒至8万至10万元。
在京东、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上,还出现了大量代购商家,目前Vision Pro的代购价正一路攀升,已经达到了9万元。“抢购热潮”之下,消费电子产品Vision Pro似乎变成了“理财利器”,谁若能在此时抢购成功,转手就能获得近五倍的收益,着实令人咋舌。
对于股价接连受挫、iPhone销售情况不及预期的苹果而言,Vision Pro的火爆程度犹如一针强心剂,不过Vision Pro最终能否力挽狂澜并帮助苹果创造新的消费电子时代,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一、代购价被炒至10万元
Vision Pro配备了M2芯片,基于Vision OS提供三维用户界面和输入系统,并完全由用户的眼睛、手和声音控制。同时,还配备眼动追踪系统,加入了EyeSight功能,使得从近距离看,设备的屏幕部分在外部呈现透明的状态,这也意味着带着头显也可以和现实世界进行交互。
由于Vision Pro目前仅在美国市场开售,很多国内用户想要第一时间体验,只能通过在美国的朋友家人或者三方平台代购的方式购买。
尤其是第三方平台,有的商家要求顾客全额支付;有的需要提前支付定金,收到货之后再付尾款;还有商家提出先支付定金,等2月中旬产品到货后,再根据市场行情定价,多退少补。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价格都比官方售价高出几万元。综合多种代购渠道,Vision Pro的到手价格普遍浮动在2.5万至7.5万元,最高价格甚至达到近10万元。
图源:网络
不只是国内,在海外电商平台eBay上,也出现了高价转让的情况,并且有抢到首批用户挂上了转售链接,以512GB版本为例,在eBay平台上有用户转售价格高达6000美元,相比官方原价的3699美元溢价62%。
除此以外,在正规第三方渠道中,京东国际已经上线了Vision Pro的预约链接,页面显示预约成功后将于2月2日23点开始抢购,其物流链显示从美国到京东国内保税仓,再到用户所在城市,产品由京东国际提供发货和售后服务。
事实上,Vision Pro变成“理财利器”在意料之中。此前,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表示,苹果Vision Pro头显的初期备货约为6万至8万台,由于备货数量并不多,在上市初期会出现脱销现象。
不过,目前看来,Vision Pro的金融属性正在减弱,郭明錤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根据预购前的备货水准,以及出货时间,预估苹果在开放Vision Pro预购后,首周末卖出16万至18万部Vision Pro,在今年的出货量达到50万部应不难。但在预购销售一空后需求却快速下滑。郭明錤还表示,早期迹象可能意味着,市场对Vision Pro的需求正在减弱。预订开放后48小时内,那些延长的发货时间并未发生变化,这引发了一个重大担忧:即在核心粉丝和重度用户下单后,需求可能会迅速减弱。
二、Vision Pro难成救命稻草
现阶段,苹果的核心创收业务仍是iPhone,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50%,但不容忽视的是,iPhone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遭遇巨大的危机。
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iPhone全球出货量位5520万台,市场份额20.5%,同比下滑2.3%;第二季度,iPhone全球出货量位4250万台,市场份额16%,同比下滑6.3%;第三季度,iPhone全球出货量位5360万台,市场份额17.7%,同比增长2.5%。可以看出,iPhone的销量整体呈现出下滑态势。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1.669亿台,同比下滑3.2%。其中,苹果出货量位2.346亿台,市场份额20.1%,同比增长3.7%,拿下了全球第一的名号。
苹果拔得头筹,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市场研究机构BCI的数据显示,在iPhone 15发售后的11月,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苹果虽然位列第一,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但市场份额数值却同比下滑了21.2%。在iPhone 15系列发售四个月的时间里,iPhone系列在多个平台都出现大幅降价,苹果之所以能在2023年一举夺冠,降价策略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进入2024年,苹果再次打起了价格战。1月18日至1月21日,苹果中国官网开启新春促销活动,只要以符合条件的支付方式购买指定产品,便可获得50元至800元优惠,其中去年刚发售的iPhone 15系列最多降价500元。
作为苹果的核心创收业务,iPhone屡屡降价,意味着苹果也在为销量发愁,业绩增长出现了乏力的情况。
尽管Vision Pro销售火爆,并被苹果视为第二增长曲线,但目前而言,Vision Pro很难成为苹果的救命稻草。
一方面,要想让用户持续使用并购买Vision Pro ,就需要建立一个丰富的内容生态,包括游戏、电影、音乐、社交等各个方面,而Vision Pro运行的是visionOS系统,此前有报道称,visionOS主要面向的目标用户是iOS开发者,但他们对空间开发环境还不熟悉,而且当前visionOS版本App的应用都还停留在2D交互层面,无法发挥Vision Pro硬件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内容生态要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并不是短期内能迅速解决的事情。
另一方面,Vision Pro的价格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与国产AR眼镜厂商相比,动辄超过两万元的价格并不具备性价比。
此外,有市场机构曾预估,Vision Pro首年销售预期约为30万至40万部,即便顺利实现这一预估目标,也只能为苹果带来 14亿美元的收入,不足苹果总收入的1%。可见,现阶段Vision Pro还难以成为苹果的救命稻草。
三、能否寄希望于苹果汽车?
iPhone销量不及预期,Vision Pro难以独挑大梁。长远来看,苹果汽车被外界视为苹果的终极武器。然而作为由智能手机领域跨界进入汽车领域的先行者,苹果从2014年至今不仅毫无产出,而且就连汽车项目团队也爆发了数次危机,甚至被迫解散。
近日,有报道称苹果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开始增加新的驾驶测试员,该项目自2023年初裁减团队后,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目前,该项目拥有162名测试驾驶员和68辆自动驾驶汽车。有知情人士称,苹果汽车有望于2026年发布,售价低于10万美元,采用定制芯片,发布时没有完全自动驾驶。
苹果汽车可谓命途多舛。早在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泰坦计划”,集中发力硬件,致力于整车制造,该项目由初代iPod团队领导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担任负责人,为了达成目标,苹果组建了1000人的汽车团队,并不断从谷歌、特斯拉、奔驰、福特等车企高薪挖人。
不过“泰坦计划”进展不太顺利,随着苹果汽车项目4任领导离职、内部冲突与管理问题频发,“泰坦计划”一度停滞,直至2020年年末,苹果才宣布重启该计划。
尽管动荡不断,但汽车业务却是苹果必须攻下的一座城池。花旗分析师吉姆·苏瓦(Jim Suva)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汽车市场蕴藏着巨大的长期增长机会,苹果进入汽车行业,可能是推动苹果总市值从2万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的催化剂。
造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从产业链来看,汽车产业链远比智能手机产业链更加冗长和繁琐,造车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要面临无法交付的风险。不过,对于现阶段的苹果而言,一个更加紧要的问题在于,当iPhone销量增长见顶时,Vision Pro究竟能不能及时扛起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