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业的2023:跳水的锂价,苦熬的锂企

撰文|小不董

编辑|李信马

题图|IC Photo

作为一种金属元素,“锂”在近几年成为了热门话题。

碳酸锂和氢氧化锂是制造动力电池正极的主要原材料,动力电池又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认为,从资源端来说,锂是一种“白色的石油”。他曾表示:“锂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等战略性资源,一旦开采出现瓶颈,可能会跟石油一样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虽然战争还没有爆发的迹象,但在市场上,围绕着“锂”的争斗却日益激烈。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让锂价飞涨。2021年初,碳酸锂还是5.3万元/吨,2022年底,已经涨到了56万元/吨,上涨超十倍,让一众锂业巨头赚的盆满钵满。

但今年年初,碳酸锂价格却开始一路下跌,4月底跌至17.64万元/吨后一度回升,但又逐步下跌。据Wind数据,时至12月20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跌至10.1万元/吨。

近一年碳酸锂价格变化

图片来源:Wind

锂价(文中为碳酸锂价格)的下跌,是个好消息还是个坏消息?这个问题对新能源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来说,有着不同的答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一、锂价“跳水”

锂价的起伏,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

碳酸锂来自于锂矿,锂矿是指含有可提取锂的矿物或岩石,主要分为硬岩型和盐湖型两种。硬岩型锂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等国家,盐湖型锂矿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家。

2016年至2017年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需求的爆发,让锂电池供不应求,碳酸锂价格迅速上涨,从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锂矿热,资本市场争相投资,加大对锂矿的开发和储备。

自2017年4月以来碳酸锂价格变化(单位:人民币)

图片来源:Wind

2018年底至2020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经济下行让大众的消费意愿也大幅度降低,使锂电池供大于求。同时,锂电池技术的创新和提升,让锂电池的性能和效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碳酸锂价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供需不平衡和库存积压,导致碳酸锂价格下跌。

进入2021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重新增长起来,对锂电池的需求增长,带动锂价又出现大幅回升。尤其是在2022年,持续处于45万人民币每吨以上的高位。

不过,繁荣背后,隐藏着崩塌的危机。毕竟,需求的增长再快,也比不上采矿业生产的速度快和稳定。据TrendForce发布的《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市场供需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锂产量达到约86万吨碳酸锂当量(LCE),并预计2023年全球锂产量将达到121万吨,增长超40%——这显然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长。

生产过剩导致供大于求,锂价于是“跳水”,好日子到头了。

二、吃最“肥”的肉,挨最“毒”的打

从深埋地下的矿藏,到飞驰的电动车上的电池,锂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了锂电池的产业链。我们将这条产业链简单进行划分,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1. 上游,是原材料的供应商,实现了锂元素从锂矿到碳酸锂的转变。
  2. 中游,是电池生产商,实现了锂元素从碳酸锂到电池的转变。
  3. 下游,是电池的购买者,包括新能源车企等。

具体来看,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们,决定了“锂”的供给。在国内,处于上游的企业包括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盛新锂能等。前一年,它们赚到了最多的利润,产量也随之“大跃进”,观察者网报道,今年1-11月,我国电池级碳酸锂月度产量达到72850实物吨,同比增加53.79%。但在碳酸锂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它们就成为受损最严重的一批企业。A股被纳入锂矿概念的公司共27家,前三季度营收平均同比下滑3.43%,净利润平均同比下滑63.47%。可见,产量增加,收入却减少,利润更是骤降了一半多。

更痛苦的是,目前锂价已经跌破了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生产越多,赔的越多。

国内碳酸锂的原料主要来自西藏和青海的盐湖、四川的锂辉石、江西的锂云母,以及外采的精锂矿,制备成本依次增加。根据业内专家估算,使用盐湖制备碳酸锂,成本最低可至3万元/吨,而锂辉石制备碳酸锂,成本约7万元/吨。

《21世纪经济报道》曾估算过,随着生产的扩大,2022年,国内12家上市公司生产碳酸锂的平均成本增加至12.44万元/吨。而据《晚点财经》报道,宁德时代江西宜春项目碳酸锂成本在每吨13万至15万元之间。

目前锂价即将跌破10万元/吨,也就是说,即使是拥有自有矿产的企业,能不赔本继续生产的,也只剩下少数了。DoNews整理了部分企业的前三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普遍下滑,表现不佳,尤其是利润变化格外惨淡。

作为行业龙头的赣锋锂业,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256.8亿元,同比下降6.99%,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下降59.3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5.37亿元,同比下滑42.76%,净利润1.6亿元,同比暴跌97.88%。 

天齐锂业第三季度营收85.76亿元,同比减少17.14%,归母净利润为16.46亿元,同比减少70.89%。对于利润的下降,天齐锂业表示,锂化工产品销售均价下降,是导致锂化工产品毛利下降的核心原因。

考虑到,不少新的锂盐项目也在陆续进入产能释放阶段,碳酸锂供过于求的局面,很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碳酸锂价格将在10万元/吨甚至更低的位置运行,作为原料供应商的上游企业,要苦熬的日子也许还远着呢。

三、锂电跌倒,车企吃饱?

锂电池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涉及的是锂电池的生产和制造,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和加工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一类是生产动力电池、3C电池和储能电池等。

这一环节的企业,有的在上游的锂矿有所布局,有的则没有,原材料完全来自采购。

理论上对前者来说,锂价下滑,就得承受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一样的压力;对后者来说,采购成本有所降低是好事,但是销售产品的价格也降低了,因为锂电池价格的波动基本上与碳酸锂是一致的。可实际上,并不能一概而论,整体来看,行业在今年普遍出现了利润缩水的情况,但大公司的表现,明显好于中小型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锂电池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前十个月全国锂电池总产量同比增长31%,总产量超过765GWh。虽然如此,但行业的利润并未同比大幅增长。

在锂矿上有所布局的锂电池企业中,代表性的有行业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

宁德时代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2946.8亿元,同比增长40.1%;归母净利润311.5亿元,同比增长77.05%。第三季度,宁德时代营收达到1054.3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10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和10.7%。

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放缓,引发了市场担忧。花旗称,宁德时代三季度营收和核心净利润小幅低于预期,分别下调公司2023-2025年的盈利预测4%、8%和9%。

亿纬锂能自2021年以来,先后收购了大华化工、金昆仑锂业、兴华锂盐等公司股权,加码布局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区的锂矿资源。今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营收355.3亿元,同比增长46.31%;归母净利润34.24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第三季度营收125.53亿元,同比增加34.16%;归母净利润12.73亿元,同比减少2.53%。

 

财务表现看起来还可,不过其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2023年的营收考核目标定为不低于700亿元,如今三个季度才刚刚完成一半左右。

没有锂矿等资源傍身的企业中,长远锂科的业绩与去年同期对比,基本上一个“惨”字就能概括了。前三季度,长远锂科实现营收83.65亿元,同比降低34.11%;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减少93.51%。

DoNews整理了五家同样主营锂电池相关的的企业,其中Q3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上涨的企业一个都没有。可以说,产业链中游的企业,没上游的企业那么惨,但也没多好。

不过,对下游的新能源车企来说,这却不是件坏事。曾有媒体测算过,一块典型的70kWh容量动力电池组(磷酸铁锂),从年初到年末,物料成本下降了约1.5万元人民币,这让新能源汽车有了更大的降价空间——今年车企也的确打起了价格战。

四、供给与需求,跷跷板的两端

碳酸锂的供给量,和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就像一个跷跷板的两端,供给增长更快,锂价就下跌,需求增长更快,锂价就上涨。

上文提到,碳酸锂的产量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发展,全球对锂电池的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对锂电池的需求将增长14倍,到2050年将增长42倍。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根本上,决定了行业的未来。我们将在下一篇的年度盘点中,着重谈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度盘点。回到锂电业,虽然行业发展减缓,但中国企业的商业版图却在扩大。

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今年1-8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扩大至36.9%,持续排名全球第一;海外市场份额达27.7%,比去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其中,在欧洲市场份额为34.9%,同比大幅提升8.1个百分点;在中美欧以外地区市场份额为27.2%,同比大幅提升9.8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方面介绍,欧洲市场是率先突破的海外市场,已全面覆盖欧系本土车企。从合作车企来看,宁德时代与日韩车企密切合作关系,尤其是丰田、现代和本田等。

今年,亿纬锂能也把动作放在了海外投资建厂上,在匈牙利和马来西亚都斥巨资建设电池项目。

雅化集团11月13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公司津巴布韦锂矿项目一期今年即将投产,投产以后的锂矿将陆续运往国内投入生产使用。

新能源市场未来将是无比庞大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深信不疑,锂价的起伏虽然让不少企业倍感难受,但只要技术还在进步,效率还在提升,总会等到行业回暖。对上下游所有的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活下去,在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不会缺少机会的。

锂业的2023:跳水的锂价,苦熬的锂企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