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游城十代
11月12日,《英雄联盟》2023全球总决赛半决赛迎来第二日比赛,LPL战队JDG1比3不敌LCK战队T1,止步半决赛,无缘大满贯。由于选手发挥失常,愤怒的观众涌入京东app,在交个朋友等直播间刷屏“不抗寒(指JDG战队未能在比赛中“抗韩”)、下播”。
京东不是第一支因为旗下战队比赛失利影响到直播间的公司,在此前的八强赛,李宁旗下LPL战队LNG不敌T1,李宁直播间同样有大量网友涌入,主播一度被骂下播。
在电竞投资中,战队作为品牌方最重的资产,拥有的选手与取得的成绩既是恩赐,也是诅咒。当战队取得好成绩时,往往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但当战队出现成绩或其他舆论问题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甚至高于回报。
输比赛输上热搜,在电竞行业并不少见。但因为输比赛殃及池鱼,被大量观众追到自家主播直播间骂,今年还是第一次。
11月5日,运动品牌李宁旗下LPL战队LNG输掉了与韩国战队T1的焦点之战,国内LPL粉丝对这场比赛充满期待。在这场比赛之前开打的另外三场八进四比赛中,三只LPL队伍均取得了胜利,只要LNG获胜,LPL便可实现4支战队会师四强的成就,提前为LPL赛区锁定冠军。
然而天不遂人愿,LNG战队的两位韩援在这场比赛中发挥失常,比赛时连官方解说都质疑其中一位韩国籍选手在“打假赛”。愤怒的观众冲击李宁官方直播间,向李宁官方讨要说法,部分过激观众开始在直播间及其他平台发起双十一抵制李宁的活动。
三眼查数据显示,李宁旗下三个主要直播间11月6日的场观均达到半个月以来的顶峰。
但是大批流量进入,不但没带来更高销量,反而影响到了销售额。据数据显示,李宁官方直播间11月6日直播时长为9个半小时,但销售额仅5.68w,运动旗舰店开播时长13小时,销售额28.2万。而仅仅一天前的11月5日,两个直播间的销售额分别是41.05万和45.33万。
更要命的是,李宁“不防寒”(防韩)成了一个热梗,不仅观众在李宁直播间嘲讽李宁,友商们也迅速跟进热点,用自家衣服防寒来吸引电竞用户。
一周后举办的另一场比赛堪称LNG战队的翻版,同样面对韩国战队T1,只不过这次发挥失常的换成了京东旗下JDG战队的几名选手。同样有愤怒的观众冲进直播间,同样有人号召卸载京东,双十一不参与京东的活动。
但京东比李宁幸运一些,京东的比赛在11月12日,此时双十一已经过了一天,考虑到事件发酵需要时间,以及最重要的双十一已过,玩家们的愤怒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比双十一前受到失败影响的李宁稍小。
类似的事情在传统体育里不少见,但在电竞行业里发生这种事,影响还真比传统体育大。对电竞俱乐部来说,粉丝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是上天的恩赐,却也是致命的诅咒。
传统体育俱乐部的盈利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比赛日收入,包含门票收入与当日餐饮销售,这部分收入偏商业地产。2、转播权收入,这部分联赛需要与俱乐部共享。3、商业收入,包含企业赞助、球员商业代言、周边销售、特许经营权等。4、其他收入,如球员交易及赛事奖金。
电竞,尤其是LPL俱乐部目前的盈利模式与足篮球俱乐部大相径庭。足球赛事的门票收入一度是这项运动唯一的盈利手段,即使到了现代,门票收益依然客观,疫情前,诸如曼联皇马等欧洲豪门每年的门票收入有1亿多欧元。
转播权收益是目前国内电竞俱乐部营收的重要组成,在传统体育中,尤其是足球俱乐部,传播权收益是进入电视转播时代后最主要的收益来源,常常一个赛季有几亿欧元的收入。2022年LPL卖出了5年20.13亿的价格,平均到每支战队身上,每支俱乐部每年也有保底几百万到上千万的收入。
看起来这部分转播权分成很多对吧,但就像国内足球俱乐部很难赚钱一样,电竞俱乐部也很难赚到钱。究其原因,选手太贵了。据相关人士透露,今年JDG的五位首发选手年薪总包接近一亿,多名选手年薪超千万。当然,LPL不是所有战队都是这样的银河战舰,但想要打出点成绩来,几百上千万的转播权分成是肯定不够的。
无论是赞助商、广告还是售卖选手周边,都离不开粉丝的支持,只有粉丝基数大的战队与选手,也能拥有好成绩与好的商业价值。
以LPL为例,据统计,今年表现最好,队员身价最高的JDG战队,拥有OPPO、杜蕾斯、Intel、海信、蔓迪、倍思、虎牙、安克、伊利等20家赞助商;表现稍逊些的BLG、LNG、WBG以及未进入世界赛的WE、TES、EDG,有接近10家赞助商,OMG、RNG、NIP、AL等俱乐部,赞助商只有1-3家,当然,这还不是最惨的,UP与LGD两家俱乐部,今年就没找到赞助商。
不难看出,如果没有成绩,或者队内没有明星选手,就很难拉到赞助。根据去年李宁财报显示,LNG俱乐部是未盈利的。目前没有太多关于各大俱乐部盈利状况的公开资料,但根据业内人士预测,目前能够盈利的俱乐部并不多。
这有点像一个恶性循环,俱乐部想要赚钱,必须投入资金组建一支银河战舰,博得更好的成绩。或许有人会说,如果粉丝只为选手买账,并不在意成绩,那岂不是组建一支人气选手战队,或者将选手打造成“偶像”,也能实现盈利?
在电竞历史上,还真有俱乐部做过这样的尝试,但结果并不好。看重成绩的粉丝永远占大多数。
曾经,中超俱乐部盈利能力也很弱,但投身足球的企业非常多,究其原因,在足球里亏损的钱,很多时候能够通过拉拢足球用户、粉丝与强曝光转化为母公司主体业务的收入。京东、李宁投身电竞,或许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