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跨界造机,近期频频登上微博、脉脉等社区平台的热搜。
继今年年初明确造手机后,蔚来手机业务有了新的进展。“一年内要换手机的用户,就没必要换了;现在是安卓的用户,也没必要换了。”日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第一次就手机业务给出较为清晰的时间表。
进军手机领域的车企,并不只有造车新势力。早在2021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和亿咖通董事长沈子瑜共同创立了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今年7月,星纪时代收购珠海魅族科技,以79.09%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就在卡塔尔世界杯开赛后不久,李书福与网易CEO坐在极氪009内,用车机屏幕看球的场景更是引起网友的广泛热议。
实际上,除了国内车企在扎堆进军手机业务外,“不务正业”的马斯克近期也放话要造手机。在李斌对外透露蔚来手机新进展之后,新任推特老板的马斯克就苹果削减推特广告投放一事,向苹果宣战,扬言自己造手机!
蔚来、吉利和特斯拉,这些车企为什么要切入极度内卷的手机行业?谁又会成为全球第一家开售手机的车企呢?
01 为什么要“造机”?
从市场饱和度来看,智能手机市场早已一片红海。
除华为因为制裁被迫退出外,全球手机市场的格局基本已经稳固。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1年,OPPO、VIVO、荣耀、小米和苹果合力拿下84.4%的中国市场。也就是说,留给新玩家的市场空间并不多。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企造手机的出发点,一定不是看重手机市场份额,而是汽车与手机的智能生态联动。此前,对于蔚来造手机,李斌也曾解释更多地是出于提升车主的车机互联体验,而非商业角度。
但是,车企造手机背后真的只是想“联动”吗?
业界有一种看法,车载大屏目前仍存在争议,虽然目前车载大屏越来越花哨,但大部分车主还是更习惯在汽车上安装一个手机支架,借助手机完成导航等需求。所以说,通过软件实现手机与汽车的深度联动更助于降低成本。这也意味着,手机将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汽车的一个关键“零部件”。
如果说,手机真的取代了车载大屏,那手机将既是操控中心,也是数据汇聚中心,这样的设备就是汽车的命运,所以不能简单的只是跟成熟的手机厂商深度绑定合作。
“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李书福在控股魅族时曾表示,手机可以连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对于吉利集团的产业生态覆盖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车企们造手机,可能还有一个“隐藏任务”。
在脉脉汽车同行交流圈,认证为长城汽车的从业者表示,目前车机智能系统、驾驶辅助的人才流动率太高,收购手机品牌或者招聘有智能交互经验的人才,在体系化的开发环境下进行指导,可以缓解人才流失问题。
02 “车钥匙”行不通
与手机相比,汽车的精密与复杂程度更高,且手机在国内有着相当成熟的供应链,车企造手机的门槛并不高。但是,车企造手机真的只是“降维打击”吗?
事实上,对于车企造手机,业界普遍的看法并不可观。因为造手机不难,但是要打造一个手机品牌很难。
目前手机厂商基本都经历了10-20年的沉淀,无论是研发实力、渠道能力,还是品牌与产品力、组织管理能力,已经构筑了强大的竞争力围墙。而对于蔚来、吉利这些跨界者来说,很难以新品牌占据用户的心智。
其实,跨界造手机并不是新鲜事儿。
过去众多科技公司跨界造手机,但最后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虽然格力是其中为数不多仍在坚持的,2015年至今,格力已发布了6款手机,市场销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今年2月底在股东会上表示,不会放弃做手机,但不是为了市场份额,因为在智能家居时代,没有手机来控制的系统是不完整的。不过从格力手机与其主业产品的销量来看,结果并不匹配,这也从侧面说明格力没有实现战略目标。
所以说,如何判定车企造手机是否成功,衡量标准只是要看车企的手机卖给谁吗?
如果车企生产的手机主要面向自家车主,市场份额将会极小;但如果面向所有群体,很难打开市场局面。从现有的消费者数量来看,车企与手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前者每年的产量仅在百万级别,而后者的出货量则要以亿为统计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造手机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战局还在摇摆,无论是吉利还是蔚来,其主营业务的地位并不牢靠。虽然蔚来前两年销量大幅增长,但是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财政补贴退出等因素,其亏损巨大。近期,根据蔚来汽车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蔚来汽车今年三季度交付车辆 31607 辆,经调整后的净亏损 34.989 亿元。也就是说,三季度每辆车平均亏损 11 万元。
对车企来说,在主营业务之外造手机,两者的开发与迭代周期相差甚远,制造工艺和安全要求也有较大区别。在车市还处于白热化竞争阶段,车企能否两者兼顾,脉脉上,有从业者对此持保留意见。
那么,车企能摸着手机成功过河吗?早在蔚来传出要造手机之时,在脉脉上,有用户发起做调查,数据显示看好车企造手机的网友不足两成。
(图片来自脉脉)
不容忽视的是,万物互联时代,手机、汽车、家电等终端厂商间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在新的硬件互联生态尚未形成稳定格局前,一切都只是开始,哪家企业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体系内造就完整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