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之乡”盛产网红背后的“反常识”

撰文|肖岳

编辑|李可馨

题图|IC Photo

江西省抚州市东部的小县城资溪,素有“中国面包之乡”之称。

这一称号,既简明扼要的体现了资溪的产业结构,同时也体现了资溪,在国内烘焙产业波澜壮阔发展史上的重要性。

甚至在烘焙行业的从业者口中,如果江西是推动国内烘焙行业发展浪潮的始作俑者,走出了像鲍师傅、泸溪河这样的知名品牌,那资溪就是这场国内烘焙行业发展浪潮的起点。

同时,当下无论传统烘焙品牌还是新中式品牌,也都或多或少与资溪乃至江西有所交集。

“最开始是资溪当地人有做烘焙的,赚到钱了,然后陆续的带着周边村里的亲戚一起进入这个行当,越做规模越大,最后成为产业了。”一位烘焙行业从业者说道。 

DoNews注意到,在资溪发展烘焙产业,带动周边城镇发展、为国内烘焙市场添上浓墨重彩一笔的同时,其背后所曾被外界视为“反常识”的种种特性,却是江西人勤劳、智慧的体现。

以资溪为例,在地理位置上,四面环山,也并非小麦面粉的盛产地,这也就意味着生产面包所需的面粉、白糖等材料需要依靠从外地采购。

同时,在时代背景下,相较于沿海城市的开放,资溪并不沿海,某种程度上,也匮乏面包这一类偏西式的饮食基因,在这样的背景下,或许从传统角度来看,资溪并不是一个适合发展烘焙产业的地方,但手持这样的一张“牌”,资溪愣是让烘焙成为了当地的产业,还让“中国面包之乡”成为了自己的名片。

地理因素外,从年代来看,烘焙产业在资溪落地生根之时,尚处上世纪80年代,而在物质匮乏的当时,面包还被当做是一种奢侈的消费品,如果用现在投资人的视角去看,当时在资溪做烘焙产业这件事,并非一件明智的事情,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80年代,资溪已经培养起了一支庞大的“面包大军”,这对于日后资溪面包的发展壮大,埋下了伏笔。

以上还仅仅是资溪发展烘焙产业,在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里的反常识,而这种“反常识”即便是在资溪成为“中国面包之乡”后,也仍然存在,比如在人们通俗理解中,只有充分竞争,才能激活产业活力,让置身其中的品牌得到“进化”,但近些年来,资溪却在努力打造“资溪面包”这一品牌,试图通过地方品名,形成更强的凝聚力,让资溪面包的名气走向全国和海外。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曾在其自传《将心注入》中,提及自己合作伙伴文森特喜欢的一句话,并深以为然,“如果你根据空气动力学来研究蝴蝶,试图让它飞起来,它不可能会飞起来。正是因为蝴蝶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它飞起来了。”

而在资溪成为“中国面包之乡”的初期,恰如那只蝴蝶,第一次振动翅膀的背后,或许只是引出了个人奋斗史的故事,但随着产业逐渐庞大、数字化手段引入后,资溪的烘焙产业的下一次振动翅膀,又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烘焙行业带来怎样的巨变,颇令人期待。

1、资溪的“反常识”

在资溪成为“面包之乡”的故事里,张协旺和钟启文是常常被提及的两个人。

从公开资料来看,是张协旺让面包乃至烘焙产业,在资溪日后的落地生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身处赣东深山的资溪县马头山镇杨坊村的张协旺为什么会爱上做烘焙这门生意,从公开资料中或许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据说在其小时候,张协旺在偶然的机会下,第一次吃到了面包,而面包的良好口感,也在张协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想从事烘焙行业的种子,以至于在当时,他就和母亲说,他的梦想就是天天吃面包。 

虽然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但受限于地理等因素,梦想的种子一直没有等来合适的滋生土壤,直到张协旺在1984年入伍福建漳州龙海县消防中队后,这一切才迎来了转机。 

入伍后的张协旺在消防中队里成为了一名给养员,而作为工作任务中的一部分,他也会经常去附近面包店采购面包,而这也让张协旺离“天天吃面包”的梦想落地,有了更直接的实践路径。 

据了解,当时张协旺发现,面包店是门很赚钱的生意,同时,在赚钱的生意里,又属于投资小、利润高的类型,他平时接触的一家面包店,在当时的每天营业额已经有三四千元,算下来一个月能赚上几万元,这样的营收,放在八十年代中期,不得不说非常令人心动。

如果怀揣梦想是张协旺进入烘焙行业的种子,之前其所从事的消防队给养员一职让“烘焙梦”的种子进一步长出萌芽,而当时部队战士在退伍之前,可以参加“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这件事,则助力张协旺的烘焙梦成为了现实。

据说,张协旺找到了当时消防队的大队长,并请大队长批准自己去面包房学做面包,在当时大队长自然对一个消防队队员去学做面包这件事难以理解,但在得到张协旺,借此学一门手艺,退伍复员后好就业的答案后,还亲自带上张协旺前往军营旁的面包房找面包师学艺。

但显然,仅有学艺的诚意,想真正跨入烘焙行业还是不够的,当时拜师心切的张协旺吃到了闭门羹,面包房老板拒绝的理由也比较实在——手艺不外传。

虽然遭到拒绝,但这并没有成为张协旺进入烘焙行业的绊脚石,他多次前往拜师,同时也得益于部队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政策的推动,最终面包房老板同意了张协旺学手艺的请求。

学得手艺后,伴随着1987年退伍复员,张协旺在烘焙行业的闯荡也自此展开。

回到家乡后,张协旺凭借在部队培训班期间学到的面包烘焙技术和战友洪涛一起在江西鹰潭做起了面包生意。 

公开资料显示,两人在鹰潭开的第一家面包店,第一年便赚了3万余元,这样的成功放在当时不可谓不巨大,这也激发了周边乡亲们的创业热情。 

在张协旺二人不断探索烘焙市场同时,也与日后将对资溪面包产业将带来新变化的钟启文有了交集。

在1989年,作为马头山镇杨坊村任民兵连长的钟启文,从资溪走出来,来到了张协旺开在吉安市的面包店里当上了学徒,在学成之后,开启了在商业版图上的探索。

2001年,钟启文在杭州市西子湖投资1500多万元成立了杭州艺发食品有限公司,公司经过一年的运营后,鲜奶油销售量便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自此,在钟启文的带领下,资溪面包产业规模以及从业人数,开始了呈规模化的发展,据了解,目前“资溪面包”加盟连锁饼店在国内各大城市已有近百家。 

另据公开数据显示,成为资溪县主导产业之一的资溪面包,其年产值接近300亿元。

 

2、面包师之乡

与国内其他城市类似,一但一个行当被验证成为是赚钱的,往往率先入局这个行当的人们会把技艺通过亲戚、邻居之间的“传帮带”的方式进行推广。 

而以钟启文为例,在其此后陆续在各地开店的同时,也将烘焙的技艺以这样的形式,推广给了家乡的人们,很多江西早期的烘焙行业从业者,也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进入了烘焙行业,并在向外界展示江西烘焙产品的同时,掀开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比如红遍大江南北的鲍师傅,其创始人鲍才胜便出生在江西资溪县,同时,鲍才胜的父母也是从事面包生意的,早年曾在安徽开了一家面包房,而这种基于家庭因素,对烘焙行业的耳濡目染,也让鲍才胜此后从事了烘焙行业,也才有了后来鲍师傅红遍大江南北的故事。

同样,与鲍才胜经历类似的还有泸溪河创始人黄进,他来自于与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地区与资溪接壤的鹰潭。

而在鹰潭,烘焙产业的从业人数也较为众多,以至于在烘焙业内有“哪里有烘焙市场,哪里就有鹰潭人”这样一个说法,此外,作为中国四大名点之一的桃酥,也早已成为鹰潭市的传统特色产业,鹰潭此前于2018年还更是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全国工商联烘焙业公会授予“中国桃酥之乡”和“中式糕点之乡(桃酥)”等称号。

在泸溪河创始人黄进的自述中,可以了解到,在江西,其初中还没毕业便当起了学徒,学习中式糕点的制作,并在17岁的时候,怀揣着800块的启动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而如今泸溪河早已在全国开出了多达200余家门店。 

鲍师傅、泸溪河之外,即便是中式点心新贵——墨茉点心局,也与江西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较于鲍师傅和泸溪河创始人在烘焙行业拥有的深厚经历,墨茉点心局创始人王瑜霄在品牌创立之前曾就职于湖南卫视,换句话说传媒才是她的老本行,而在从传媒跨界到烘焙赛道的背后,王瑜霄也有一段拜师学手艺的经历。

据此前媒体报道,当时王瑜霄师承的小店,恰恰就是一家江西鹰潭人开的,而墨茉点心局此后因产品等备受资本热捧,在斩获多轮融资后,也开启了快速的扩张,并先后在北京深圳、武汉等地开设了超过50多家店。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是,当这些后辈们站到了烘焙行业的聚光灯下时,与这些品牌颇有渊源,也是最先发现烘焙行业商机的资溪和资溪面包却被人们所忽视,以至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钟启文都曾提到,“相比‘面包之乡’,把资溪称为‘面包师之乡’更加准确。”

 

3、人才、技术、文旅的多重发力

无论是传帮带的方式下发展壮大,还是凭借江西人的敢闯敢拼让江西资溪的烘焙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在江西帮占据烘焙行业的一席之地的背后,江西以及资溪当地的烘焙产业也在进行着变革。 

比如为了让资溪面包取得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在2018年,“资溪面包”正式注册成为协会品牌。

在“资溪面包”商标注册成功后,通过直营、联盟为主的运作形式,在统一的商品标识、技术标准和包装下,“资溪面包”正式向大规模以及品牌化的发展进程开始迈进,据公开资料显示,此举之后,仅在2020年,“资溪面包”品牌门店新增超1000多家,总数更是达到了2000余家。

也是在2018年,钟启文在政府的鼓励下,返乡创业,并创办了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身处工业园里的占地90亩的面包生产厂房,被其定位为“中央厨房”,并承担为线下烘焙门店制作和配送面包、蛋糕、中式糕点成品、半成品的重担。

据该公司副总游小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该公司在省内及福建地区共开设直营门店150余家,同时,通过从海外引进的先进智能化生产线,也让生产效能实现了提升,“手工作业在以往最少需要近600名工人才能完成,有了智能化生产线后,仅需约200名工人就能实现。”游小辉说道。

除在商标、技术等层面的重视外,作为品牌长远发展的人才建设上,资溪也没有落下,比如早在2002年,资溪便成立了面包培训学校和艺术蛋糕培训学校,此外,面包科学研究中心、艺术蛋糕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也相继落地,让资溪不断为烘焙行业输送人才。

而在以上种种外,资溪还投资30亿元,别出心裁的建设全国首个面包食品产业城,据悉,该产业城除承担了围绕面包产业链上的研发、生产、培训、集采等能力外,还是资溪县规划建设面包小镇核心项目、产业支撑项目,同时,该项目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显然,随着该项目的陆续落地,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在“面包+旅游”之外,资溪还通过面包烘焙大赛、面包产业高峰论坛、烘焙展、面包音乐节等与面包相关的活动,让资溪面包被外界更多的看到......

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落地,以及从资溪走出的企业对当地的反哺,面包之乡资溪再次的蝶变分外值得期待。

标签: 食品产业
“面包之乡”盛产网红背后的“反常识”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