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新匠师陈思宇:海归名校女老师,带孩子走进小鹿编程的世界

教师简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STEAM教育者,拥有多年海外学习背景,曾参与用编程模拟材料性质的学术研究。她亲切活泼,秉承STEAM教育理念,善于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引导孩子在遭遇困难时拆解复杂问题,致力于打造孩子热爱的趣味编程课堂,是作业帮素质教育“新匠师”之一。

海归女老师,编程+STEAM教育者

女老师陈思宇在小鹿编程带着孩子们学python,是学生眼中总能带来神奇和惊喜的人。她的课堂妙趣恒生,天马行空,常常为孩子们打开前所未见的世界。

在此之前,她只身一人在海外学习了九年,从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两所名校,一直读的是工程类,积累了丰富的编程和工科应用经验。

在亲身感受了海外高校在STEAM方面的学术氛围和教育理念后,她选择回国,结合自己所长,带国内的孩子学习编程。在国内,少儿编程这一日益火爆的领域,被视为最适合承载STEAM教育的新兴学科,正在迎来社会更多的重视。

什么是STEAM?是指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共同构成的跨学科课程。随着科技发展对社会改造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愈发深刻,跨学科思维和知识日益成为一个人需要具备的认知素养。

陈思宇看到了编程对青少年可能带来的改变,在她的判断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前景今后将有可能比传统学科要好,孩子们需要去学习这项技能。

于是,一个生活中有些文静、内心丰盈的女生,就这样化身成了小鹿编程课堂上活泼、有趣的Ada老师。

近几年,国家关于鼓励少儿编程发展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家长已经看到趋势,而在三四线城市,学科概念和重要性还需要普及。作业帮小鹿编程面向全国孩子推出了优质的在线编程直播课,希望能让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素养类课程。

如何让家长和孩子认识到编程的魅力和意义?陈思宇认为,让课堂变得有趣很重要。小鹿编程的每节课都有特定的主题和场景,比如讲无人配送车,从介绍它的原理入手,带着孩子一步步去揭秘。在保证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每节课用不同的故事、情景带着孩子去探秘周围的高科技,对科学产生兴趣。

与语数外学科不同的是,编程有很多抽象的概念,需要让孩子无障碍理解。“比如变量,这种概念需要打比方、举例子,做类比迁移,不然可能讲100遍孩子也不懂。”

还有一个技巧是幽默。编程课堂,知识本身总有一些不好理解、会让学生觉得困难、枯燥的部分,这个时候,陈思宇就会用幽默有趣的讲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让学生顺着老师的讲述来思考,把知识点吸收、琢磨明白。

从“我在学”到“我爱学”,兴趣是STEAM教育的基石。

所有的孩子都一样聪明

在小鹿编程,一二线城市的学生占比不足百分之三十,三四线城市的孩子相对更多。这个比例,符合我国小学生的地区分布情况。

作业帮官方团队研发了面向全国孩子的小鹿编程课。起初,有人担心三四线孩子视野相对受限,不一定跟得上课程内容。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孩子们的表现超乎想象,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无明显差别。

“我觉得孩子本身就不分几线,他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接纳和包容度其实是超乎我想象的。”

陈思宇的学生中,有来自攀枝花、佛山这样的地级市,还有内蒙古这样的大草原,或是一些很偏远的地方。很多时候,她以为学生们不知道的,结果发现孩子们都知道,从黑洞、宇宙行星到雷达,连仿生学、开普勒都知道。

面对这些00后,她最大的感受是;“可能我们把孩子想的太弱了,其实他们都很厉害。”

当然,也有一些时候,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条件的孩子,由于接触的信息不尽相同,会出现一些“不均衡”的情况。陈思宇会在每节课开始前,花几分钟播出课程主题相关的背景视频,科普相关的概念,保证所有孩子来到同一起跑线上。

去年,北京首钢园举办了一届科幻大会。她担心其他城市的孩子接触不到,专程去拍摄了一个Vlog,在课堂上播放、讲解,孩子们特别开心,课堂反响很好。

编程如何改变一个孩子?

编程对于一个孩子的改变,用陈思宇的话说,主要还是在“逻辑思维”。这样一种思维的养成,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受益终生的。

逻辑思维可以让一个孩子拥有清晰的思考能力,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的路径和办法,或者知道如何去寻找破解的线索。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由于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很快具备逻辑清晰的能力,甚至一些人直到成年,还存在做事拖泥带水、分不清主次的毛病。

小鹿编程的图形化编程和python编程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分为不同的level来教授。以python为例,共分为4个level:

Level 1,学生会跟着老师学习编程的基本概念,以及拆解项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老师们不断重复,教导学生如何拆分一个任务,把问题想全面。不管一个孩子此前有没有接触过英文,在小鹿,都可以掌握相关的编程词汇。

Level 2,基础进阶,在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了解更多方法和技巧。

Level 3,学生进入自写函数的阶段,用编程知识解决更多抽象问题,就像开始骑一个卸下小支架的自行车。

Level 4,与成人接轨,熟练地运用编程进行爬虫、数据分析、建模等。

每当看着孩子们从最基本的编程英文单词,到听明白了课堂上的各种抽象、绕来绕去的原理、知识点,陈思宇就会为孩子们感到自豪。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编程改变,有的英语考试有进步,有的学会分拆法之后数学应用题错的少了,都会跟她分享。

在这样的改变背后,陈思宇看到的,是素养类课程相比传统学科对老师的更高要求。素养课往往跟综合能力直接相关,知识本身也可能更难,很多孩子也都是第一次接触,就更需要好老师、好课程教授清楚。

她认为,一个优秀的素养类课程老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其次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幽默有趣地讲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素质教育的过程,改变学生,让他们拥有更好的理念,比如敢于尝试、敢于犯错,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我在我的课堂里传达观念,让他们觉得没关系,要尝试。教育真的特别重要,一边实践,一边告诉他们很多事情应该是怎么样。我觉得软实力的培养很重要。”

她希望学生乐观、有勇气、有智慧,这是她向往的理想的人生状态,也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机会做到。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