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 3月16日消息(刘文轩)不论居住、学习、工作、还是社交,居家生活的环境质量是影响我们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们有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如果居家环境的清洁不到位,那室内环境就像一个“培养皿”,其中的灰尘及其污染物颗粒可能给长时间处于室内的人们带来健康威胁。
为了向公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深度清洁方案,近日,戴森发布了2022年《全球灰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1个国家的12,309名受访者进行了深入调研,揭示了不同家庭的清洁观念和习惯差异,并深入研究了他们对于室内灰尘及其潜在健康危害的理解。
戴森微生物学研究员 Joanne Kang 与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与我们分享并解读了此次《全球灰尘研究报告》所揭示的中国家庭居家清洁领域的调研结果,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居家深度清洁的意义与科学的清洁方式。
科学认识“看不见的灰尘”
尽管近几年随着我国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的清洁观念和习惯在不断进步。根据报告显示,中国受访家庭对灰尘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在全球范围内相对领先,有82%的中国受访家庭已经意识到室内灰尘可能引发诸如哮喘等疾病;约半数的中国受访者家庭表示清除灰尘的目的是避免家人健康受到灰尘威胁。
尽管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灰尘与疾病(如哮喘)的关联性,但至今只停留在粗浅层面,并不知道真正可能引发健康威胁的源头。事实上,室内灰尘的构成十分复杂,且受访者对于灰尘主要来源的认知也相对存在误区——人体代谢掉落的皮屑、毛发;纺织品产生的毛絮;打喷嚏、咳嗽、讲话中可能产生的颗粒物……这些都是常见室内灰尘的一部分。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解释,灰尘到底由什么构成呢?戴森微生物学研究员 Joanne Kang 解释,灰尘的构成非常复杂:“主要分成两个大类,一是有机成分,二是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包括尘螨、尘螨排泄物还有人类和宠物的皮屑、花粉、霉菌孢子;无机成分包括粉尘、汽车的尾气、工厂中排放尾气积累的小粉尘。”更重要的是,“其中危害性更大的是‘看不见的灰尘’,因为质量很轻,可以在空气中悬浮更多时间,传播更远的距离,这就导致在居家环境当中很容易吸入微小的颗粒物,从而造成一定的健康损害。”
被忽视的致敏“元凶”——尘螨排泄物及其滋生的温床
这些看不见的灰尘中,容易被忽视却作为常见过敏原之一的的尘螨排泄物,中国受访者对其却知之甚少。报告显示,在中国受访者中,仅有3%的人认为尘螨排泄物也是灰尘的主要来源之一;只有 23% 的人认识到尘螨排泄物是可能引发过敏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36%的受访家庭对于尘螨排泄物是灰尘的关键成分感到惊讶,这一占比是所有被调研国家最高的。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卫涛涛博士指出,“屋尘螨的排泄物是典型的过敏原之一,可以在敏感人群中引起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出现皮肤瘙痒、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哮喘等疾病的反复发作。尘螨以人及动物脱落的皮肤碎屑为主要食物,并从空气中获得水分,它的繁衍生息高度依赖于食物与湿度。当我们安然就寝时,我们脱落在床上的皮肤碎屑和排出的水分也为屋尘螨营造了食物丰富、湿度适中的乐土:一个人在8小时睡眠中所脱落的皮屑可供数万只屋尘螨食用。消除环境中的屋尘螨是降低屋尘螨相关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步骤。”
如果家里有“小毛孩”,那面临的居住环境问题可能更为复杂。除了肉眼可见的毛发之外,宠物也会进行新陈代谢而产生皮屑并脱落,成为尘螨的食物来源之一。在中国受访者中,有 53% 的宠物家长至少每周为宠物梳理一次毛发,27% 的宠物主使用专为宠物配备的吸尘器配件来梳理毛发。但在悉心的照顾之余,仅有不到半数(41%)受访宠物主会对宠物窝进行日常清洁,而宠物窝正是尘螨滋生的重要场所之一。
消除清洁“盲区”,告别“被动清洁”
尽管这些“看不见的灰尘”在居家环境中无处不在,但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目光往往锁定在肉眼“看得见”的灰尘上,因此陷入了“被动清洁”的误区之中——报告显示,52%的中国受访者只有在肉眼看到灰尘时才会打扫清洁,较去年上涨了17%。Joanne Kang 表示:“如果家中有看得见的灰尘,说明看不见的灰尘已经积累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所以清洁的时候不止要关注硬质的表面,软质的家居物品表面也需要关注,这些地方往往也是居家清洁中常见的盲区。”
报告显示,69% 的中国受访者在日常清洁中忽略了床垫的除尘工作。虽然床垫、沙发、窗帘等织物打扫起来相对费力,但却是尘螨与它的排泄物滋生的“温床”。“家庭环境中的屋尘螨及其排泄物微颗粒主要集中于皮肤碎屑较多的床褥、宠物窝、沙发、地毯等处,也可以随空气流动扩散并沉降于家具底部、顶部、墙角、布艺装饰物等处。”卫涛涛博士指出,“鉴于屋尘螨排泄物主要以粒径10-40微米的微颗粒形式存在,且是主要的屋尘螨相关过敏原载体,为防止二次污染,需选用需具备HEPA高效滤网和整体密封的真空吸尘器。”
同时,Joanne Kang就居家环境中尘螨清洁问题为例,建议实行三个清洁原则:“首先,要清除尘螨本身;第二,也要清洁它的排泄物;第三,清洁尘螨食物来源,即人身上或宠物身上的皮屑。选择吸力强劲的吸尘器非常重要。既可以吸除尘螨,同时在可以清洁掉在床垫上的皮屑或其他适宜尘螨生长的物质和成分。同时,也需要关注吸尘器本身的密封过滤性能,防止二次污染。”
三十年灰尘研究,戴森创新方案攻破“看不见的灰尘”难题
在过去三十年里,戴森一直致力于研究真实家居环境中的灰尘。为此,戴森特别成立了微生物实验室和尘螨培育室,以了解灰尘的真正构成,并将科学实验的洞察运用到产品研发中,从而设计出更高效的清洁方案。
戴森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人胡宏飞表示:“作为一个吸尘器的设计者和生产商来说,灰尘研究对于戴森至关重要,只有了解家庭灰尘的复杂构成,戴森设计的吸尘器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解决用户真实的问题。在我们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灰尘研究的结果,了解灰尘,再反馈到产品设计上,长期完善并不断给我们的产品设计提出新方向。”
作为戴森迄今最强劲、最智能的 V15 Detect 无绳吸尘器,不仅提供了高达230AW且持久不减弱的强劲吸力,还配备了“可视化”清洁科技和卓越的整机密封HEPA过滤系统,为用户提供直观科学的除尘体验,构建洁净健康的居家环境。
谈及“可视化“设计的初衷,胡宏飞表示:“帮助人们理解清洁‘看不见的灰尘’重要性的第一步,就是让以前‘看不见的灰尘’现在都能‘看得见’,这也是我们设计‘可视化’技术的初衷。其中的激光探测技术源自工程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经验,当光从窗户照过来的时候,你就能很清晰地看到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这是因为灰尘颗粒通过对光线的反射,造成的一种对比效果。我们就想可不可以把这种经验带到产品设计中,这也是我们在使灰尘可视化中加入激光二极管的最初灵感。”
V15在纤巧软绒吸头上搭载的激光探测技术,在离地 7.3 毫米的高度,以向下 1.5° 的精准角度,从刷条的底部照射出激光,灰尘阴影与地面形成鲜明对比,肉眼也能清晰可见,让灰尘无处遁形。
除此之外,戴森希望用户能够清晰感知日常清洁的过程与效果,实现整个清洁过程的“可视化“。内置的压电式声学传感器对吸入的灰尘进行每秒 15000 次监测和统计结合戴森的独特算法,将颗粒物大小和数量分类显示于LCD显示屏,为用户提供直观科学的除尘证明,避免灰尘遗漏或反复清洁,让每一次清洁效果都清晰可见。
关于“看不见的灰尘“可能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V15配备的整机密封 HEPA 过滤系统,可吸附并锁住 99.97% 小至 0.1 微米看不见的颗粒物,排出洁净空气。吸尘器组件的连接处进行了整机密封的设计,确保在过滤和尘气分离过程中不会泄露污染气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戴森 V15 无绳吸尘器配备的防缠绕螺旋形吸头,其锥状的刷条和特定角度的刷毛,可将吸入的毛发甩入集尘筒内,避免毛发缠绕在刷条上。对于养宠物的家庭来说,清洁脱落的毛发也更加便利。在强效模式下,防缠绕螺旋形吸头还能深层吸除床垫、沙发深处的尘螨,守护睡眠健康。而其他丰富的吸头配件,能帮助用户针对性地应对不同的清洁场景,轻松完成整屋深度清洁。
总结
可以看出,尽管人们的清洁意识已然有所提升,但对于“看不见的灰尘”的相关认知及其可能引发的健康隐患更加需要予以重视。除了通过技术革新帮助中国消费者打造更干净、更健康、更安心的家庭环境之外,戴森也主动肩负起倡导室内环境健康的重任,不断推动灰尘和科学清洁的专业知识走入大众的视野。
胡宏飞也强调了戴森对于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重视,“通过在中国本土的灰尘调研,我们希望可以更加贴近中国消费者,数据的反馈使我们更加有效地设计出更加适合并且符合中国家居情况的产品。”
基于对灰尘的深入研究,戴森提出了深度清洁的四大考虑维度,即注重细节,针对微尘全面、精准地清除;其次清洁需要涵盖多个维度,包括床褥、沙发,以及避免清洁过程中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第三,深度清洁应该是切实、“看得见”的,以科学的数据证明为人们消除疑虑;第四,拥有高效、长久可靠的清洁方案,做到有效清洁、没有灰尘遗漏,是健康的家居环境的基础。
“解决他人容易忽视的问题”是戴森的初心,以科学研究和消费者真实生活中的清洁需求为本,不断尝试、研发和优化,以创新科技为消费者的居家健康护航。
科技创新始于生活,也当反馈于生活、引领着生活的积极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