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润光能再战IPO 能熬过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吗?

《投资者网》蔡俊

光伏龙头中润光能(下称“公司”)再次提交上市申请,目的地为港交所主板。

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4年公司在全球专业光伏电池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18.3%,产品涵盖N型电池、P型电池,及光伏组件等产品组合。

此次港交所IPO,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机构,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新的海外生产基地,生产高效光伏电池片;未来五年在新型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产品方面的研发工作和技术创新;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当下,光伏行业正经历一场产能出清,阵痛传导至每个角落。唯有充裕的现金流才能抵御这场周期,谁能坚持等到下一轮周期起势,考验每家企业及其实控人。

行业寒冬里的IPO

中润光能的上市之路,一番波折。

2023年,公司就申请上市创业板,之后顺利过会。但2024年6月,保荐人海通证券向深交所提交撤销上市申请,深交所根据“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对公司IPO终止审核。相关规定对发行人和保荐人都有所要求,如发行人财务或其他状况明显恶化,保荐人被责令整顿等。

受挫内地资本市场,公司寄望于在香港融资,尤其撞上行业寒冬,资金储备比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3.2亿元,同比下滑45.68%;净利润由2023年16.81亿元转为-13.63亿元,由盈转亏。同期,公司资产负债率也攀升至83.7%。

光伏行业过冬,追溯整个产业链,供大于求的局面令行业中的每个“毛细血管”都感受到凛冽寒意。2022年,电池片的单价还是0.99元/瓦;但2024年,单价已降至0.32元/瓦。

对此,公司在申报稿中表示“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光伏产业价值链各环节产能突增,光伏行业整体出现阶段性和区域性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出现下滑。”

大环境的泥沙俱下,对主营电池片的公司而言,哪怕身为赛道龙头也不能独善其身。截至2024年,公司P型电池片产能仍占32.8%。一方面,短期内行业仍将承担产能过剩的阵痛。另一方面,产品迭代也逐渐开花结果。性能更优、转换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片,开始加速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P型电池片的市场占比降至20.5%,预计2026年以后P型技术线路退出市场。国内部分厂家已着手产能淘汰或产线升级,比如钧达股份计提同类资产,通威股份启动改造升级。

这种趋势性的变化,可能倒逼公司处理P型电池片产线。实际上,公司目前正加紧研发N型 TOPCon电池技术,2024年该产品量产效率26.9%,拥有67项发明专利,主要集中于制造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研发上投入有所减少。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为350人,2022年为621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3.69亿元、6.32亿元、2.89亿元。站在经营和战略层面上,减少研发帮助公司降低成本;从专利方向看,创新设计的含金量高于制造环节,因此公司此时的减少可能是一种研发资源再分配。

不止于募资

2010年,全球新能源热潮兴起,创业多年的龙大强敏锐捕捉到商机,决定投身光伏行业,其与配偶共同成立中润光能的前身。

随后的岁月,就是一场光伏行业波澜起伏的峥嵘历史。2016年,公司迎来第一个成长节点,即产能突破1GW。2019年,公司又顺利投产2GW单晶PERC产线,率先完成从多晶向单晶的转型。2020年,公司再度兴建产线,顺势巩固在电池片的龙头地位。

甚至海外市场,公司先后在柬埔寨、老挝投建电池片以及组件建设项目,抢滩国际市场份额,并与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全球龙头组件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客户覆盖全球十大组件巨头中的九家。

十余年时间,龙大强造出了一个光伏龙头。但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能接住上一波红利的企业,也得在光伏红海中寻觅下一次崛起的浪潮。以此来看,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下游组件厂商开始自建电池片产能,寄望于垂直整合产业链,力图在大浪中翻涌跳跃。

相比之下,公司起家于电池片,垂直扩张到光伏组件。当行业内的其他大玩家整合之际,公司的布局能否扛住产能过剩的大风大浪,还有待观察。

实际上,上市的意义不只是募资发展,完善内部治理也是每家企业需要沉淀的内功。

根据此前深交所的反馈,2020至2022年,龙大强夫妇以关联企业拆借的形式占用公司资金累计超18亿元,用于对外投资、代发薪酬等。申报上市前,龙大强夫妇通过转让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股权,套现超11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及个人支出。

其中,1.56亿元、6.84亿元、1.24亿元、0.29亿元、0.99亿元分别用于缴纳股权转让税款、归还公司借款、对中善新能出资、家庭支出、控制的其他企业偿还银行借款等本金及利息。企查查显示,中善新能持股公司7.17%。龙大强旗下的产业布局,除了新能源外,还有房产开发,具体为徐州和泰房产开发有限公司。

在此期间,龙大强还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原因是向无关联第三方提供担保、被担保方丧失偿还能力而产生的被动债务。之后其与银行签订执行和解协议,才被移出名单。

不止如此,2020至2022年,公司与子公司不规范票据使用金额分别为9亿元、13.45亿元和11.47亿元。2020年和2021年,公司向员工或第三方个人提供借款,余额分别为60万元、150万元。(思维财经出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中润光能
中润光能再战IPO 能熬过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吗?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