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308
编辑 | 经纬
「我尽力告诉人们,激光雷达并不适合汽车。因为道路是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设计的,因此数字神经网络 + 摄像头就能够实现最好效果」。
无论是在公开谈话,还是在社交媒体中,马斯克都一以贯之地用类似的话语,来表达他对于激光雷达的不屑,并借此为特斯拉 FSD 所采用的纯视觉方案反复辩护。
于是,马斯克成为了激光雷达行业最大的敌人。
但也正是因此,作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领军人物,身为 85 后的禾赛科技 CEO 李一帆,在 2025 年 4 月 21 日的禾赛技术开放日上,对马斯克的纯视觉理论进行公开质疑。
不仅如此,他也在用禾赛科技自身在激光雷达相关技术进展、产品发布、应用回报、商业回报等方面的实际动作,来进一步证明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行业的价值。
而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李一帆的激光雷达商业版图,早已经瞄准了更为广阔的机器人赛道。
禾赛的「千厘眼」:从 L2 到 L4
作为自动驾驶行业的重要参与者,禾赛科技在本次活动中的动作备受关注。
一方面,自 2014 年 11 月成立到现在的超过十年时间里,禾赛科技凭借它以往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的深入布局、技术突破和广泛客户落地,它在车载辅助驾驶(ADAS)市场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另一方面,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仍旧在寻求面向 L2 到 L3 前进的大背景下,无论从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本身来看,还是从行业对于激光雷达的应用和落地来看,禾赛科技都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也因此,禾赛科技又以上海车展为节点,对外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动态。
其中,在本次活动中,禾赛科技发布了其面向 L2 到 L4 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并且命名为「千厘眼」,与「千里眼」构成了很明显的谐音——其寓意很明显是在强调,这一方案其拥有极远的感知距离,同时感知精度可达厘米级别,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精准感知与安全护航。
需要明确的是,「千厘眼」分为 A/B/C 三种解决方案。
「千厘眼 A」是是面向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方案,包含 4 颗超高清 AT1440,以及 4 颗纯固态 FTX。这一方案的特点是,能够实现远距近距兼备,全视野无盲区,以业界最高线数的超高性能激光雷达实现 360°全覆盖,可实现厘米级小目标探测能力。
其中,在「千厘眼 A」中,AT1440 的角色非常关键。
它是全球最高线数的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达到 1440 线,搭载禾赛第四代自研芯片,测距达 300 米 @ 10% 反射率。其采用前沿的高效感光和超高并行处理技术,激光雷达线数相比市场上同类产品提升 10 倍。
值得一提的是,AT1440 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在卡尔动力全球首款未来运输机器人上首发,并同步搭载在量产的卡尔动力 L4 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解决方案中。
再来看「千厘眼 B」。
它是面向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方案,该方案采用 1 颗前向超远距激光雷达 ETX+2 颗近距补盲激光雷达 FTX 的多雷达协同架构,实现了超远距探测能力与 320°感知视野覆盖的结合。
其中,「千厘眼 B」所搭载的 ETX 是全球测距最远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是专为 L3 而生的超远距产品,它搭载了禾赛自研的光矢量芯片,可搭载于舱内挡风玻璃后,在视窗高度仅 32 mm 的前提下,能够实现 400 米的超远测距(@10% 反射率)。
目前,ETX 已获欧洲顶级主机厂多年定点,并将在 2026 年底开始批量交付。
当然,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最接近于落地的是「千厘眼 C」。
在禾赛科技的定位中,「千厘眼 C」是是面向 L2 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感知方案,它的核心传感器为 1 颗 ATX 小巧型远距激光雷达。
从产品特征的角度来说,ATX 拥有 200米@10% 反射率的超远测距、最高 256 线的高清部署,同时,它也拥有极致小巧的设计和超低功耗,使其能够灵活嵌入车身和挡风玻璃后,为汽车厂商提供了更多安装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ATX 已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极氪等 11 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并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截至 2025 年 4 月中旬,ATX 的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 5 万台,成为众多主机厂 2025 年量产车型的标配安全件。
从商业落地的角度,毫无疑问的是,ATX 和基于 ATX 的「千厘眼 C」方案,已经拥有成为行业爆款的潜质。
在机器人领域,寻求技术商业新突破
对于禾赛科技来说,车载辅助驾驶,固然是一个已经开始规模化落地的市场——但是,从激光雷达商业落地的场景来说,在车载市场之外,最近越来越火热的机器人领域,实际上拥有更大的市场机会。
原因很简单,在自动驾驶技术面向汽车行业大规模落地的过程中,行业里关于自动驾驶如何发展,还存在非常激烈的「纯视觉」和「激光雷达」之争;但是在机器人领域,随着行业里对于感知问题的探讨愈加深入,大家正在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
3D 激光雷达是机器人移动的最佳传感器。
原因很简单,当前的机器人行业,就机器人在复杂物理世界(其复杂度远远超过了自动驾驶所适用的道路场景)的移动问题,已经发现了三大核心挑战,比如说机器人的定位,机器人的建图和导航,机器人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以及认知)……
这些挑战,往往很难通过视觉来解决。
也因此,这些挑战其实都与 3D 激光雷达关联密切。比如说,3D 激光雷达可以通过激光精准测距解决定位问题,而建图和导航都依赖于激光雷达 3D 建图来还原,感知系统也不例外——简单来说,要想让机器人真正地在物理世界运行,3D 激光雷达毫无疑问是必然选择。
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知,禾赛科技实际上也早已经开启了 3D 激光雷达在机器人市场的布局和商业化进程。
从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禾赛科技已经在全球激光雷达上市企业中获得了机器人领域交付第一的成绩,出货量超过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综合,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超过 1700 个优质客户,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亚马逊、滴滴、英伟达、京东、美团等企业。
当然,为了进一步降低机器人行业仿真训练的门槛,加速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禾赛科技也在 4 月 21 日的禾赛技术开放日上宣布了进一步的新突破。
其中,在生态合作上,禾赛科技与空间智能企业群核科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出机器人仿真训练场景生成新方案。
通过禾赛激光雷达与群核科技空间理解模型 SpaitalLM、空间智能解决方案 SpatialVerse 的深度融合,实现毫米级 3D 空间建模与物理属性智能标注,打造机器人高保真空间快速训练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双方的合作,能够有利于客户将激光雷达技术与空间智能解决方案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解决机器人的空间感知问题,从而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智能的机器人仿真训练场景生成方案。
毫无疑问,与群核科技的合作,是禾赛科技在机器人领域进行生态布局的一个关键举措。
不过,除了与群核科技合作之外,禾赛科技还在本次科技开放日中宣布了它在技术应用和商业落地层面的最新进展——具体来说,禾赛科技与追觅生态链高端智能庭院机器人品牌可庭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
可庭科技专注于庭院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产品线涵盖割草机器人、花园电动工具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目前,可庭科技在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在欧洲和北美主流市场建立起持续增长的销售网络,并进入东北欧、西南欧等多个区域市场。
具体来说,未来一年内,禾赛科技将为可庭科技提供 30 万颗 JT 系列激光雷达,赋能追觅割草机器人,显著提升其性能与用户体验,进一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与可庭科技科技的合作,可以看做是禾赛科技在机器人市场进行商业化落地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机器人领域,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已经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得到应用,覆盖割草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多个细分市场——从商业落地的角度来看,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产品能够适用于各类机器人应用场景。
李一帆的商业版图:从中国到世界
对于禾赛科技来说,2025 年 4 月 21 日的这场技术开放日活动,有着非常明显的承上启下的意味。
一方面,禾赛科技确实在十年间取得不错的成绩。
比如说,从出货量的角度来看,禾赛确确实实拿下了激光雷达行业领头羊的位置,其在 ADAS 领域和机器人市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已经可以称之为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企业」。
尤其是在 ADAS 领域,禾赛科技更是持续取得一系列商业突破。
比如说,禾赛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成功赢得国际车企的广泛认可,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通过德国 VDA 严苛审核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
同时,禾赛还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签订了多年独家定点合作协议,在《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中,全球收入最高的 10 家国际汽车厂商有 6 家(或其合资合作伙伴)与禾赛建立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禾赛还连续四年荣获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 ADAS 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以及全球 L4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的成绩。
当然,从财务的角度来看,禾赛科技自 2023 年 2 月成功上市之后,在 2024 年年度给出了历史最佳成绩。
具体来看,除了营收达到 20.8 亿元的历史新高度之外,禾赛科技还实现了 1400 万元的 Non-GAAP 净利润,并由此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年 Non-GAAP 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
这些所有成绩,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节点,也可以说是禾赛科技成立十年以来的一个很好的「生日礼物」。
但是,另一方面,从禾赛科技的长远发展来说,这些眼下的成绩,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从商业落地的角度来看,禾赛科技在激光雷达赛道依旧是大有可为。
所以,从技术层面,禾赛科技依旧在车载激光雷达探索面向 L3 和 L4 进行技术布局的产品,其中,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 ETX 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AT1440 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都表明了禾赛在技术上的进一步探索。
当然,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尽管禾赛科技也不得不从零部件厂商的角度来应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禾赛科技也瞄准了利润空间更高的海外市场。
而从应用落地的角度来看,禾赛科技也在汽车市场之外积极布局机器人市场,这个市场的毛利率更高,落地场景更加广泛,覆盖到推动消费级机器人、无人驾驶出租车、工业自动化以及其他机器人领域应用的发展。
由此可见,禾赛科技在 2025 年将大概率走出一个亮眼的增长曲线。
根据此前禾赛科技在财报中给出的数据,2025 年,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出货量有希望提升到 2 到 3 倍,出货量预计将达 120 万至 150 万台,其中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预计将达 20 万台。
当然,在产能供应方面,禾赛科技表示,截至 2025 年年底,其激光雷达的年产能有希望高达 200 万台,为大规模交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禾赛科技整体上确实处于非常强劲的发展态势,并且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禾赛科技已经隐隐约约有了激光雷达细分领域「小巨头」的态势。
当然,禾赛科技能够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毕竟,激光雷达这个赛道,与它一路相伴而来的自动驾驶赛道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片未曾有人涉足的科技荒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禾赛科技所经历的,其实就是技术和商业化层面的一路艰难跋涉,才能够到达今天。
这需要坚持,需要努力,更需要洞见。
但作为一家典型的硬核细分赛道企业,无论是在 ADAS 领域,还是在机器人市场,禾赛科技的跋涉之旅都还将继续,这条路未必会更加容易——但好在,从这次技术开放日的情况来看,将近 40 岁的李一帆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已经做好了迎接下一轮挑战的准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见 Time”,作者:308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