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力科技”)IPO注册申请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同意,将登陆创业板。2023年8月11日,太力科技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会议。直至2025年2月12日才提交注册申请。2月18日,太力科技IPO审核状态变更为“注册生效”。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太力科技IPO前曾连续多年亏损,去年还出现利润增速下滑的情况;公司销售费用高企,销售费用率超过30%,远高于同行业均值。此外,该公司实控人手中掌握着公司超八成表决权,背后或暗藏风险。
利润增速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太力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材料研发和真空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真空收纳、壁挂置物、气调保鲜、户外装备、安全防护等多品类家居收纳用品及相关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基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太力科技开启了IPO之路。此次IPO,太力科技拟募集资金约5.42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太力武汉生产及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升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企业的IPO之路离不开良好的业绩支撑,但从太力科技的业绩来看,却暗藏隐忧。根据招股书(注册稿),经审计2024年太力科技实现营收10.20亿元,同比增长22.07%;归母净利润8813.40万元,同比增长3.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572.20万元,同比增长6.15%。其中,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速相比2023年44.4%的增速,已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
回顾太力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早期业绩波动较大。太力科技曾在2013年至2018年持续亏损,到2019年才开始盈利。对此,深交所也高度关注,并要求公司说明相关背景及原因。
太力科技在问询回复中表示,2013年至2018年,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尚未形成品牌优势,毛利率较低。同时,公司的销售渠道以传统为主,销售规模较小。此外,公司前期人才及资产投入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2019年实现业绩扭亏,主要与公司产品研发、销售渠道升级、工艺改进、品牌力提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事实上,2019年以后,太力科技的经营业绩也出现了波动。根据公司披露,2021年,太力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4284.85万元,同比下降超过40%。
销售费用“爆表”
根据招股书,太力科技的销售费用高企,销售费用率也远超同行,这同样引发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太力科技的销售费用不断增加,分别约为1.88亿元、1.96亿元、2.80亿元、1.97亿元。同期,太力科技的销售费用率分别约为30.2%、30.7%、33.55%、36.31%;而同行可比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62%、5.89%、6.63%、6.10%。
太力科技表示,公司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要原因是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模式与公司有所差异,公司线上销售模式产生推广费用较高。
据了解,太力科技主要通过天猫、京东、抖音、亚马逊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目前,这些平台已经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开放电商平台,同时随着网购用户增量趋于稳定,互联网流量红利效应逐渐减弱,流量增速放缓,电商竞争加剧,一方面导致太力科技线上销售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商家的促销推广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促销推广成本呈现上升趋势。
太力科技表示,上述电商平台对卖家在平台上销售商品会收取一定的平台服务费,公司为扩大线上销售规模也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商品宣传、销售推广等活动,随着公司线上销售收入的不断增长,上述电商平台的费用也有所增加。
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太力科技电商平台费用占线上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9.11%、28.24%、33.99%、36.52%。如果未来电商平台收取的费用大幅上涨,或公司在上述电商平台的经营情况不及预期,促销推广成本将进一步提高,或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2024年第二季度以来,电商平台陆续推出“仅退款”“比价”等新政策,更是限制了太力科技的销售策略,大幅增加了运营成本。与此同时,这种过度侧重线上渠道的销售策略,也暴露出公司渠道管理混乱的问题。面对线上电商平台的变化时,太力科技缺乏足够的缓冲空间,只能不断增加线上销售费用来维持销售业绩,却忽视了其他渠道的拓展和维护。
销售费用高企,或将引发一系列风险。在财务方面,销售费用的增加将直接侵蚀公司的利润空间,2024年净利润下滑已经给公司敲响警钟。在经营层面,过于关注销售业绩,而忽视了长期战略规划与调整,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在市场层面,不合理的销售费用使用导致品牌定位模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可能下降。
实控人表决权超80%
推动太力科技闯关创业板上市背后,公司实控人手中竟掌握着超过80%表决权。
根据招股书,此次发行前,石正兵直接持有太力科技73.92%股份,并通过中山新正、中山魏力间接控制8.39%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82.31%表决权,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开资料显示,石正兵,中国国籍,1970年出生,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
太力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如果公司实控人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各种经营决策进行不当控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则公司仍存在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IPO公司实控人合计控制公司超八成表决权,该比例较高。从积极方面看,高度集中的控制权有助于实控人高效决策。但是,背后暗藏的相关风险也不容忽视。
对于公司来说,实控人权力过大可能导致决策缺乏充分的制衡和监督,如果实控人出现判断失误,可能做出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同时,公司的治理结构可能失衡,其他股东恐怕难以对实控人形成有效约束,影响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股权过于集中更是弊端明显。实控人可能凭借其绝对控制权,在涉及关联交易、资产处置时,做出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决策,以谋取个人私利。此外,由于实控人表决权占比过高,中小投资者的意见往往很难被采纳,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不仅降低了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