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嘉欣 太和智库助理研究员
不过,伊核问题、利比亚问题和巴以冲突可能成为2023年中东地区矛盾新热点。在美国共和党重新执掌众议院的情况下,通过谈判恢复伊核协议履约的可能性已明显下降,伊核问题前景不容乐观。利比亚在2022年一度出现两个政府平行存在的局面,本应在2021年年底举行的总统和议会选举仍遥遥无期,利比亚和平稳定在短期内仍难以实现。2022年3月以来,巴以冲突烈度一直保持在高位。以色列右翼内塔尼亚胡政府于12月29日就职后更是在巴以问题上表现出强硬态度,引发巴勒斯坦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强烈抗议,2023年巴以紧张局势及其导致的武装冲突或将进一步升级。
2022年,中东经济呈现明显两极化发展势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东及北非地区2022年GDP增长约5.5%,为自2016年以来最高增速。但是,中东地区内部发展并不平衡,国家与国家之间差距极大。一方面,以沙特和阿联酋为代表的能源出口国,受油价上涨影响,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速保持高位,并不断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另一方面,以埃及、黎巴嫩、约旦为代表的能源和粮食进口国,受到俄乌冲突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国内经济局势动荡增加,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民众日常生活面临困难。在2023年全球经济放缓的前景下,世界银行预计中东地区经济增速将降至3.5%,新兴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将更加严峻,失业率的增加可能在中东地区内部引发新的动荡。
美国中东战略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视野重新聚焦中东,不断通过制裁威胁等霸权手段向沙特等国施压。但地区国家对美履行安全承诺的能力存在信任危机,对美国是否有能力推动地区合作仍然存疑。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不断要求中东国家配合美对俄进行制裁。不过,大部分中东国家并未对美方呼吁作出积极回应,反而加快了追求战略自主的步伐。在俄乌冲突引发能源价格上涨后,拜登政府急切希望与沙特进行能源合作,沙特对此却反应冷淡。7月13日至16日,拜登访问中东意图组建地区军事联盟,获得能源输出国的支持,但出访成果最终寥寥无几。在沙特宣布欧佩克+组织将减产石油后,美国国内更是出现要求拜登政府制裁沙特、全面停止美沙合作的声音,彰显美国霸权主义本色。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