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刘扬声主旨演讲


本文作者:刘扬声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浩然资本创始人


导语:本届太和文明论坛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于9月3日至9月6日举行,下设国际关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三个分论坛,聚焦亚太问题、欧洲问题、“双碳”问题、职业教育等主题,洞悉世界潮流、迸发前沿观点、激荡思想火花。


ESG是人类目前应对环境危机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但全球在建立ESG标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统一的ESG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全球南方国家在保障发展的同时,如何推进ESG标准的建设?在ESG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副作用,以及如何解决?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浩然资本创始人刘扬声先生深入解读ESG标准在全球南北国家和不同企业中的发展进程。


金句导读

演讲正文


ESG影响究竟几何


今年夏天席卷全球的大热浪,警醒了我们世界是何其脆弱,人类又是如何将环境破坏至此。中国、北美还有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受到了热浪的冲击,以至河流湖泊几近干涸。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亟需人类关注,其中就包括ESG,即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


谈及ESG,要追溯到21世纪初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南方工业化尤甚,中国也在这一领域表现突出。但如果对ESG进行密切关注,就会发现有人指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以环境污染、糟糕的工作条件,甚至侵犯人权为代价的。中国更是因为发展速度首屈一指而备受指责。但总的来讲,ESG的提出是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做到更环保,对社会更负责,并进行更精细的治理。


在21世纪初,受新自由主义的推动,对发展中国家所寄予的良好愿望演变为政治正确。如今,ESG已成为各发展机构及政府机构宣扬的主题,其核心涉及借助市场力量来宣传环境及社会主题,但ESG的宣传实际只可影响社会的一小部分,即商业企业。采用ESG标准对一些细分市场确实有益。以绿色债券为例,卢森堡目前是全球绿色债券发行中心,其发行的大部分绿色债券都是零息。为了政治正确,欧洲一些主要的金融机构,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在其全部投资组合中,按10%、12%、15%等比例配置绿色投资,使企业获得更低资本成本。ESG如今已然变成一门生意,初衷不再。


考虑到南北分歧。首先,由谁制定ESG的衡量标准?能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非洲吗?当然不能。我们要从全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ESG。从宏观角度来看,ESG是社会、国家或全球层面的责任,而从微观角度来看,ESG则是个人、公司和政府层面的责任。从环境的宏观层面来讲,过去两百余年,历史上造成环境污染的绝大多数排放物均为欧美工业化的产物,其为造成当今全球迅速变暖和大规模污染的历史基础。然而美西方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和环境退化中取得平衡。相较于传统化石燃料,新型可再生能源价格较高。据研究,如果印度想以满足其人口需求的速度实现平衡的发展,则需1万亿美元的补贴。那么,谁来为此买单?发达国家从未主动揽下这份责任。


另一问题在于,由谁负责实施?如今北京的蓝天不禁让人想起十年前北京的大规模污染。显然,是政府的果断行动解决了这一问题。依靠市场进行小额金融激励与企业家主动承担责任,两者效果并不相同。中国经验对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在此情况下,相较于借助市场力量,强有力的政府政策和执行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取得成果。遗憾的是,ESG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力量。


在社会责任方面,发达国家的表现乏善可陈。以美国为例,有些公司年收益可达数百亿美元,而美国却仍有五十多万人无家可归,流落街头。追溯过往,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也值得探讨。


关于治理。良好治理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制定?各国是否应该完全遵守由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标准?当今某些国家政府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堪称荒诞。比如,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制裁于环境而言绝无裨益。制裁导致了天然气危机,德国受此影响开始烧煤并试图重新启动燃煤发电厂,这会向大气中排放更多污染物,加剧全球变暖。此外,此次制裁也影响到欧洲的食物和能源供应,这是政府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中国基于自身强大的供应链和广阔的市场已建立起规模经济。目前,全球80%以上的太阳能设备均由中国生产,且此类设备质量上乘、成本极低。作为更清洁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比燃煤发电更为环保,而美国却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和风能设备征收进口税,这意味着美国减缓采用太阳能和风能,如此一来,不仅会增加发电成本,还会削弱减排成效。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了一切能源,却呼吁中国停止资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燃煤发电厂,阻碍非洲国家购买新型可再生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这显然不合理。


ESG欲成为重要的全球积极力量,仍需解决潜在的利益冲突。如若政府将ESG政治化,而需践行ESG的主体不愿意或不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资本,以保证其在遵守ESG标准的同时,其发展不受此影响,那么,此类标准实际为发达国家所强加。


ESG已从善意的初衷转变为政治正确,如今又成为了一门生意。目前,全球主要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投行均设立了部门和人员,帮助企业进行ESG达标。金融界目前流行“漂绿”,即让企业账目看似符合ESG标准,将其包装为绿色品牌,从而让企业获得更为廉价的资本。这一现象在欧美已相当普遍。公司使用ESG标准或绿色标准降低资本成本及品牌宣传成本。但这是否有助于全球环境改善仍待商榷,任何东西只要成为生意,就失去了最初的主旨、目标或动力。ESG已成为粉饰西方企业行为、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的生意,这必然会降低发展中国家机构或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全球南方将再一次落后。


因此,中国政府不应跟随西方脚步,将ESG作为一项标准宣传,而应为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设定不同准则。实际上,在过去十五年中,ESG并没有如宣传的那样产生足够影响,来解决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泛滥的环境恶化问题以及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真正的影响需要深思熟虑的全球合作、强有力的政府政策、政府的监督执行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持。时不我待,行在当下。


英文原文:http://www.titcf.org/Content/2022/08-30/1636051539.html


————————————————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太和智库,关注时代需要。

微信公众号:taihezhiku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ESG
「2022太和文明论坛:经济科技分论坛」刘扬声主旨演讲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