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知名上市居住服务平台贝壳发布了年报,与此同时,还发布了一份自愿性公告,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拟捐赠部分股份。如此大动作到底该怎么看呢?
一、贝壳掌门捐了4.4亿?
据新浪财经的报道,4月17日,贝壳最新公告显示,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拟捐赠9,000,000股A类贝壳普通股,按当日收盘股价计算,捐赠金额高达约 4.68 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 4.40 亿元,资金将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和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行业分析人士看来,此次捐赠将助益于居住行业,同时也用事实破除了外界关于“天价年薪”的误解。
2022年5月贝壳香港上市时,根据联交所的上市规则,具有同股不同权(WVR)架构的公司,WVR持有人(即超级投票权持有人)的股份所对应的经济利益占比不得低于10%。贝壳具有此架构,且上市前超级投票权持有人之一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持有的权益相对较低。因此为了满足该上市规则的要求,在联交所批准的前提下,公司向彭永东授予限制性股票。该限制性股票,在会计规则上采用“直线摊销法”,因此在每年的“股权薪酬”科目产生了较大数额,但并非一般理解的年薪。
二、贝壳如此大动作到底该怎么看?
面对着彭永东如此大手笔的捐赠,我们到底该怎么更加客观的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控股股东的薪酬逻辑到底是什么?在一众媒体报道中,有一个关键细节值得深入剖析,那就是捐赠完成后,彭永东仍将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彭永东并非是从外部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贝壳的联合创始人与控股股东。公司经营得越好,其持有的股权价值越高。此次捐赠行为,更像是其在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担当之间找到的一种平衡,展现出超脱于个人经济利益之上的价值追求。
其次,限制性股票也不是普通的流通股。贝壳给彭永东授予的是限制性股票而非上市的流通股票。限制性股票对分红及解禁均有限制。只是一种看上去的纸面财富而已,并不能带来实际的现金流。
相比之下,控股股东更关注公司的实际运营和发展,通过提升公司的业绩和市场竞争力来实现提升股份价值。因此,限制性股票对于彭永东而言,更多的是激励他为公司的发展全力以赴,而非主要的财富来源。
第三,这次的捐赠是真正的真金白银。彭永东将这部分股票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无疑是用实际行动展现社会责任。这种将资产用于回馈社会的行为,彰显了其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与切实履行,并非简单的形象塑造,而是发自内心的使命驱动。此次捐赠行为不仅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担当,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声誉。对于贝壳而言,彭永东的这一捐赠举动向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表明公司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重视回馈社会、关注公共福祉。这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贝壳的信任和认可,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第四,贝壳的未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从长期来看,贝壳作为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其平台的模式无疑比传统模式更具生命力。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贝壳构建起一个涵盖房源信息发布、交易流程管理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贝壳能够精准匹配房源与客户需求,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具有更强的扩展性与适应性。
同时,随着“一体三翼”战略升级启动,贝壳还在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如涉足房屋租赁、家装、房地产开发服务等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对单一业务的依赖,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因此,贝壳掌门彭永东捐出价值4.4亿股票的背后,更多的逻辑需要我们真正去好好理解和分析。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