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在2018:从五洲宾馆到黄浦江畔

 

2018年,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年,上海筹办了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北京成立了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互联网的热潮正在退去,人工智能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文|游勇

编|周路平

01

2009年,首届IT领袖峰会在深圳开幕,它的前身叫数字中国高峰闭门论坛,在北京和旧金山轮流举办,虽然参会的都是大佬,但因为是闭门会议,所以影响力有限。2009年移师深圳之后,更名为IT领袖峰会,当时的目的也很纯粹,仅仅是想着抱团取暖探讨未来IT产业的发展方向。

当时金融海啸的余波还在肆虐,全球IT产业遭遇严重挑战。所以第一年的主题,就叫“金融海啸后的中国高科技产业”。

大会地点选在了五洲宾馆,后来几届会场基本都固定在这里。这里曾诞生过很多故事。2000年,华为在这里搞了一个2000名研发将士出征仪式,鼓励员工奔赴海外,开疆扩土,当时打出的口号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从此之后,华为从一家全国性企业变成了一家全球性企业。

IT领袖峰会选深圳是有原因的,除了深圳本身的产业和地理优势外,跟当时的许市长也有很大关系。许市长在来深圳任职前,是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与IT产业天然走得很近。

而且,当时的深圳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引入科技行业的盛会,对深圳的IT氛围无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包括百度华南总部和国际总部以及阿里的国际运营总部落户深圳湾的总部基地,都是通过IT领袖峰会促成。

搭台的是深圳,组局的是吴鹰。吴鹰在人群中很好辨认,他的络腮胡子非常惹眼。他也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考生,上的是北工大的无线电通信专业,后来去美国深造,进入了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

2000年前后的吴鹰是国内IT通信圈叱咤风云的人物,他靠着小灵通一战成名,创立UT斯达康,赚得盆满钵满,被称为中国的小灵通之父。坊间传闻,孙正义因为投资过吴鹰的UT斯达康,吴鹰后来把孙正义介绍给了马云,促成了软银对阿里巴巴的投资。从这个角度来看,吴鹰也算是马云的伯乐。

当时还很有号召力的吴鹰,给IT领袖峰会拉了一个数十人的名单,几乎囊括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IT企业、金融资本、创投机构和媒体,包括马化腾、李彦宏、曹国伟、熊晓鸽等等,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邀请来了。

首届IT峰会后,二十几位IT业界领袖还专门发布了一份《深圳宣言》,比如“争当经济复苏先锋队”,“加强自主创新”。这份宣言,现在看来部分依然适用。

这被外界认为是深圳建市以来举办层次最高的行业会议。用李彦宏的话说,“IT领袖峰会记录着IT行业的众多前沿思考,也见证了中国IT产业的飞速发展。”

02

互联网时代的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BAT)一直是IT领袖峰会的主角,每年媒体都在关注谁去了谁没去,以及谁说了什么。热闹的场面和当年的乌镇峰会很像,既没有政经宏观论坛这么严肃,但来的嘉宾都是行业翘楚。

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三人同时参会是在2010年,马云是首次参加,第一个出场,单独发言,李彦宏和马化腾则被安排到后面的高端论坛上。当时交流的主题是云计算,尽管现在云已经成为公认的基础设施,但在当年还有不小的争议。

李彦宏或许会后悔他当时说过的一个观点,他说的“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这句话,每隔几年就要被翻出来,尤其是百度在2015年成立百度智能云后。好在这几年风水轮流转,百度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大厂之一,李彦宏成了各大会议的座上宾。

而三人真正同台其实是在2011年,大家当年的关系还相当和谐,三个人在台上忆苦思甜,追忆创业的美好时光。马化腾甚至自我调侃,“论口才不如马云,论帅气不如李彦宏”。

尽管也有唇枪舌剑,但外界看到的更多是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下的意气风发,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怕得罪同行。

有一张互联网流传非常广的图片也是发生在这个阶段,大胡子的吴鹰站在马云和马化腾身后,手搭在两人的肩膀上,两人的表情颇为复杂,像是在生闷气的两口子,而旁边坐着的李彦宏侧着头,像极了办公室里吃瓜的同事。这张图就是在IT领袖峰会的晚宴上。

马化腾和李彦宏出现的次数最多,几乎每一届都有他们的面孔。尤其是马化腾,因为每年都是深圳主场,近在咫尺,不去都不合适。但只有2014年是个例外,原因无他,纯粹是腰疼。马化腾不仅缺席了当年的IT领袖峰会,甚至还因为腰疼缺席了两会。

在腰椎病面前,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人平等。

马化腾爱来,也不纯粹是离家近或者跟吴鹰关系熟。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年参加IT峰会都非常有意思,因为从来不沟通背台词。虽然没有马云的口才和李彦宏的帅气,但马化腾主打的就是真诚。

而且,吴鹰很会来事,他不仅跟这些企业家私交甚笃,关键是什么问题都敢问,比现场媒体还希望搞个大新闻。

比如他问马化腾,如果阿里有一天是你的,你会做得比马云更好吗?马化腾被问得大脑一片空白,全程顾左右而言他。

他还问杨元庆和贾跃亭,如果两人联手能不能挑战马化腾和李彦宏?抓住机会的贾跃亭一如既往地自信,他甚至同时向BAT开炮,抨击BAT三座大山让中国互联网创新暗无天日,“中国互联网创新有三个命运,被BAT复制、被BAT并购、或者BAT参股皈依。中国互联网创新未来走向哪里?”尽管贾跃亭后来失败了,但他这些话放在当年的背景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2017年,是BAT掌门人最后一次在峰会上同台,当时马云被安排单独发言,没有和马化腾、李彦宏出现在同一个主题论坛上,三人的关系其实已经有些微妙,各自在往对方的边界上扩张。

但吴鹰眼疾手快,拉着正要往台下走的马云,和往台上走的李彦宏、马化腾一起合影,留下了三人在公开场合的最后一张合影。

峰会也见证了IT领袖们的沉浮。比如2016年,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首次出现在了峰会现场,靠着生态化反的贾跃亭待遇很高,首次出场就和马化腾、杨元庆同台。而此后,乐视的故事大家也知晓,贾跃亭别说来参会,甚至再也没回来过。

2015年则是余承东第一次参会,尽管华为Mate7已经发布,但华为手机当时还是低端形象,余承东的发言没有掀起太多波澜,大嘴的形象也没有那么深入人心。但在四年后,余承东第二次参会时,华为的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华为手机卖出了创纪录的2.4亿部,遥遥领先的余承东已经是全场的焦点,媒体还拍到他专门跑去给马化腾推销华为的首款折叠屏手机Mate X。

03

早年间,吴鹰还一度担心乌镇互联网大会会分流一些重量级嘉宾,但好在互联网大会基本都在秋冬季节举办,而IT领袖峰会每年都在夏季,互相影响不大,每年依旧有很多大佬去深圳参会,有大佬自然有话题度。

最近一届IT领袖峰会是在2019年,主角是马化腾和余承东。

刚刚经历“930变革”的腾讯开启了产业互联网的征程,成立CSIG事业群,正式进入了ToB赛道。四年后,腾讯ToB业务的营收首次成为了腾讯收入最大的板块。

而这一年的华为虽然遭到了美国打压,但营收创下了历史新高,余承东所在的消费者BG更是搞得风生水起,首次占据华为的半壁江山,手机销量突破2.4亿部。

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经济遇到了麻烦,IT领袖峰会也遭遇了不少挫折。2020年至今没有举办过,前几年都是因为疫情推迟,官方预告都出了,时间也定了,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取消。

而组局者吴鹰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吴鹰从UT斯达康出局后,便投身了资本市场,但并没有投出太多出色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通信产业,反而错过了互联网的风口。

2023年5月,吴鹰还因为旗下上市公司中嘉博创未按规定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义务,一度被限制高消费。而中嘉博创也已经被戴上了ST的帽子。

但IT领袖峰会停办的背后,是时代的潮水正在发生转向,人工智能的时代在加速到来。最早一批的IT领袖们从商海中逐渐隐居二线,BAT的锋芒已不如往日,马斯克甚至还在问,Jack马去哪儿了?而张一鸣、王兴、黄峥等移动互联网的新贵向来不太喜欢抛头露面,很少参加这些活动。这也注定了IT领袖峰会很难维持早年间的辉煌和热度。

04

东风吹向了千里之外的黄浦江畔。

2024年7月4日,上海38度,正值中午,但黄浦江畔的世博中心依然人潮汹涌。为了给场馆降温,最先进的人工智能也离不开最原始的冰块。过去两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比上海的天气还要燥热。热闹的场面一度让人们感慨,当年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热潮又回来了。

前两年还是WAIC大会主角的元宇宙已经被挪到了偏僻的二楼,一楼的黄金地段几乎都是大模型的海洋。但也有不走运的,Minimax是国内一家大模型明星创业公司,本来想占据展厅入口的C位,结果据说赌错了位置,大门开在了另外一边,Minimax反而在角落里。

这些年,已经很少有行业会议有如此的热度。今年的WAIC热度比往年都要高,以前免费进入的今年开始收门票了,路边甚至出现倒票的黄牛。

这一切,与其说是魔都的魅力,不如说是大模型的魅力。

与去年大家争相发大模型不同,今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寻找落地和应用场景,强调Agent,强调要赚钱,很少人再去说自己的模型参数大小。

对大模型探讨的话题正在变得越深入,包括Scaling Law是否继续有效、商业模式是2B还是2C、选择开源还是闭源、模型和数据如何治理,每一个话题都在激烈交锋。

属于互联网的激情燃烧岁月已经过去,但没有人希望失去在AI时代的话语权。那些IT领袖峰会的熟面孔,频繁出现在了WAIC上。万众期待的名场面,开始向北迁移。

李彦宏依然是WAIC的常客,除了2023年因为身在国外未能参会,每一届他都来,努力巩固着AI布道师的形象。今年李彦宏还因为说开源模型是智商税,引起了不少开源模型厂商的不满。傅盛甚至公开回击说,付费的闭源大模型才是智商税。

当话语体系超出互联网范畴之后,大家的认知似乎更难以达成共识。2019年,老马家的两位大佬在WAIC上进行了一场45分钟的对话。当时,马斯克的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在动工建设,中国速度让马斯克大开眼界。而上海作为大会主场,马斯克一直表现得非常积极。马云也已在此前一年正式从阿里巴巴退休,当时出席的身份还是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其实,两个人都在尬聊,一个人对火星感兴趣,一个人对地球感兴趣。杰克马认为,机器不可能比人更聪明,因为机器是人类发明的。但埃隆马觉得,我们可以创造比我们更聪明的东西,他们并不一定要是人。

这场对话,马云的表现遭到了不少人诟病。但抛开历史的局限,风口却正在酝酿。

产业的潮水正在快速向人工智能汹涌而去。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其实比互联网的发展史更早,但过去几个AI发展阶段,大家的印象还停留在下象棋和下围棋的阶段。

ChatGPT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展现了什么叫做AI速度。卖铲子的英伟达从2万亿美元市值到3万亿美元仅仅用了不到4个月,英伟达的增速超过了所有上一代的互联网企业。ChatGPT从0到1亿用户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而整个互联网的用户数达到1亿花了七年时间。

与IT领袖峰会属于IT大佬的舞台不同,AI时代的明星创业者同样吸引着无数目光。被誉为“AI界春晚”的北京智源大会,年仅31岁的杨植麟享受到了创业明星的待遇,被现场观众层层围堵,最后还是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才得以脱身。

杨植麟是汕头人,当地热衷做生意,但杨植麟学习很好,他是汕头市的高考理科状元,也是当年汕头唯一一位考入清华的学生。不得不感慨,在重商轻文的汕头,教育上确实是个短板。同样是经济特区的珠海,这一年光珠海一中就有6人被清华录取。

知名的AI青年学者谢赛宁也是被围堵的对象,他在之前被谣传是Sora的发明者之一,但海外大厂的经历和多篇高质量论文,让其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在智源大会上,他还与Sora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对话。

而月之暗面、智谱、Minimax、百川智能、阶跃星辰和零一万物成为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钱拿到手软,除了智谱和Minimax,其他四家都是2023年上半年才成立,但都拿到了数亿甚至十几亿美元的投资,迅速成长为独角兽。几乎所有VC都害怕错失这一轮风口,除了朱啸虎。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琼海说过一句话,“大家一提互联网就是阿里腾讯百度,以后不是这样的模式了,跟不上的就倒下,大模型时代到来了。”

从金融到工业,从教育到医疗,从办公到生活娱乐,AI正在重构一切想象。正如当年移动互联网大潮到来时,所有人都想要拥有一张船票,现在大家也同样希望拥有一张AI的船票。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说得很实在,颠覆性的技术一定会诞生巨头,同时也会有原来的大公司烈火重生。大家在关注大公司如何涅槃重生的同时,更关注哪家创业公司会在新的时代用革命的工具,成长为巨头。

05

城市和企业一样,在时代的大潮面前,一切都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当其他城市举办的各种峰会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各类AI峰会开始异军突起。

2018年,北京和上海几乎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

这一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办,规格很高,上海市政府和多个部委联合主办。上海办会的一大背景是,首部国家级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出台,人工智能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了国家战略。

其实也是在这一年,一向紧跟趋势的IT领袖峰会的主题也是“人工智能:中国机遇与挑战”。只是当时还是在阿尔法狗战胜围棋冠军李世石的大背景下,掀起的一轮人工智能热潮,技术路线和当下火热的大模型并不是一回事。

错失了互联网浪潮的上海,对人工智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不仅将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并列为上海的三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上海高地,誓要把魔都变成“模都”;而且年年搞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会,主持的不是市委就是市政府的一把手,请全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佬过来献智献策,比如2023年定的主题叫“通用人工智能的上海作为”。

国际大都市办事就是底气足。各项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上海专门划了包括浦东在内的三个人工智能应用试验区,给钱给地给高级专家职称,还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如何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019年,商汤还将总部从北京迁到了上海。

千里之外的北京也同时在发力,喊出的口号是打造AI第一城。北京有这个底气,根据网信办备案的117个大模型,北京占了51个;6个大模型独角兽,5个在北京。

也是在2018年,北京发布了北京智源行动计划,依托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大厂,成立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用微软总裁史密斯的话说,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上三家公司处于绝对前列,一个是OpenAI,第二个是谷歌,第三个就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评价非常高。王小川则将其称为大模型的黄埔军校,很多大模型项目的骨干都与这个机构有关联。

但在京沪努力争抢人工智能先机时,一些微妙的情况也正在发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马斯克在今年的WAIC上没有出现,去年的WAIC他通过视频方式亮相,还说很期待下一届来现场参会,但到现场的只有一辆造型前卫的特斯拉皮卡和被玻璃柜罩着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海外知名的AI企业和知名AI创业者也未能出现。科技无国界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现实挑战。

AI时代的威力可能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凶猛,但这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之间、资本之间的较量,也是城市甚至国家之间的较量。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人工智能
转折在2018:从五洲宾馆到黄浦江畔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