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海消保委点名最近爆火的AI相机产品——妙鸭相机,直指其在付款页面以灰色小字标注的“一旦购买成功,不支持退款”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当天,妙鸭相机发文回应“不退款”争议,称:
妙鸭相机提供的是基于算力的服务,因此照片生成后即视为服务完成。如果因为技术问题,造成数字分身生成失败,可以退款,而且免费再次生成。
由于下载照片涉及虚拟币充值,虚拟币和现金目前只能单向流转,充值协议已进行明确约定,因此目前不支持退款。
明明白白说清楚正常情况下“不支持退款”后,前来体验妙鸭相机的用户却并没有停下脚步,直至27日,微博“妙鸭相机”广场仍然被用户的正向反馈刷屏。
不止妙鸭相机,近半个月来,多款AI写真产品陆续上线。
这些号称“爆杀海马体、天真蓝等写真品牌”的AI拍照产品们,真的能带着最新的算法,引领写真行业的变革吗?
随着电影《芭比》上映,从打造了一个芭比梦想豪宅的Airbnb到快时尚品牌Zara、HM、Gap、Forever 21等等,再到奢侈品牌Balmain,首饰品牌,运动品牌,各大彩妆品牌,“感觉芭比跟全世界联名了”。
而小红书上越来越多关于芭比主题的写真帖,同样构成“芭比粉攻占世界”的一环。
打开小红书上被提及较多的“45AI”小程序,选择“芭比”模板后,上传9—15张清晰的正脸和侧脸照片,再支付9.9元,就可以获得一组AI生成的芭比写真集。
一套AI写真集共包含9张照片,均为胸部以上半身照,包含了蓝色、粉色、直发、卷发、皇冠、蝴蝶结发箍等不同造型元素和风格。
九块九成了AI写真最核心的竞争力。
同样是千人一面的“流水线妆造”,景区300多的“西域公主”旅拍已经可以被推上性价比的神坛了。
而一直被吐槽过分精修的海马体、天真蓝等线下写真“正规军”,299元的价格只能换来一张写真精修照,最基础的韩式证件照也需要139元一张。
相比之下,AI写真九块九的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刚上线期间,用户还可将自己购买一次写真生成的邀请码分享给3个好友,收到邀请码的朋友可免费获得一套写真。
除此之外,不像影楼需要提前预订,AI写真“随叫随到”;线上写真也不用考虑妆造、天气和置景,不用在摄影师、灯光师的走位中浪费一天时间;更不用纠结在有限的时间的到底选择哪一组模板拍摄,在小程序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全部模板的写真集。
芭比写真爆火后,45AI写真小程序被挤到崩溃。
小红书上,用户吐槽的预计排队时间从两小时到四小时再到一天,“交完钱才知道我前面有两千八百多人排队”。
7月22日,“45AI”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致歉声明,称小程序刚刚上线,“没有预估到超高人气,导致前期服务器部署严重不足,影响了整体服务体验”。
按照官方在公众号说的“两万多位用户”以及9.9元的生成单价粗略计算,上线不过两天,芭比模板已为该公司带来超20万元的收益。
“AI相机爆火、排队时间过长、发表致歉公告”,这已经成为爆火的AI相机们的固定流程。近半个月来,AI相机产品频频刷屏,感受到降维打击的线下照相馆要坐不住了。
二、背刺影楼的“AI写真”们
上个月,和B612隶属于同一家公司的拍照软件SNOW AI也在韩国爆火,不少明星都亲自下场体验。
不久前,美图公司旗下美颜相机也发布了“AI写真”功能,这是美图公司继“AI绘画”“AI简笔画”“AI商品图”“AI试衣”“AI海报”之后推出的又一AIGC功能。
“AI基于用户形象模型,5分钟内即可快速生成场景妆造,为用户提供一套高级写真。”
而过去一周,一款名为“妙鸭相机”的AI写真小程序上线并在多个社交平台刷屏走红。
用户上传20张照片,付费9.9元,即可制作专属的证件照、职场照、写真照或风格大片,合成风格与天真蓝、海马体等摄影机构的作品近似。
天眼查显示,妙鸭相机获得阿里文娱的天使轮投资。
妙鸭相机背后的主体是2006年成立的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龙同时也是优酷视频(西安)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公司监事冯云乐在阿里巴巴、钉钉、优酷等阿里系公司担任监事。
知名互联网科技博主爆料称,这款“现在用的是阿里云的产品”的“优酷旗下的内部创业项目”引发了海马体的焦虑,“海马体已经立项了对标妙鸭相机的小程序,誓要比妙鸭相机的体验功能更多更丰富”。
AIGC概念爆发的当口下,AI写真并不是新鲜产物,为什么妙鸭相机的出现让线下写真馆如临大敌?
其一,妙鸭相机、SNOW AI等一系列新出现的写真产品既继承了以往美图秀秀、B612等拍照美颜软件的“傻瓜式操作”,没有使用门槛的小程序极具爆款潜质。
以功能齐全的大型AI社区Mid journey为例,虽然它早被“第一批用AIGC挣钱的人”宣称是“告别海马体”的产品,但由于Mid journey登录注册太过于麻烦,生成写真还需要自己输入长段的英文关键词,大部分人并不能熟练上手。
此外Mid journey每个月的费用也不低。
其二,“妙鸭相机”“B612”等的AI写真生成的照片效果,摆脱了以往AI作品的二次元感,保留了五官特色后的面部美化几乎和线下照相馆的精修无异。
因此,海马体的AI焦虑完全可以理解。
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傻瓜式操作”+“没有AI感”的“妙鸭相机”等AI写真产品是继ChatGPT之后最让普通人有AI参与感的AIGC应用层产品,毕竟热火朝天的AIGC融资热和大部分人没什么关系。
但AIGC应用层想赚钱,真的容易吗?
三、成也AI,败也AI
一直以来,在基础大模型快速发展下,AIGC应用层产品护城河本就有限。“芭比”模板、SNOW AI、妙鸭相机相继爆发后,连线下照相馆都声称正在立项AI写真小程序。
“妙鸭相机”爆火后,美图旗下的美颜相机App立刻卷起了价格,6月初上线时的9.9元的AI写真如今被下调至3.9元。
至于为什么美颜相机的AI功能上线较早却还是没能最大程度上吃到第一批红利,可能妙鸭相机一下子推出的30套模板可以回答它。
业内公认普通用户对工具/SaaS类产品的付费意愿并不强。
不过性价比都是比较出来的,和免费的美颜相机比,9.9元的AI写真似乎性价比一般,但展现出“吊打海马体”的功能性后,AI写真的9.9元在线下写真馆的199元、1999元面前根本不算回事。
不过,正如不少体验者感受到的一样,“唯一能限制AI的只有算力”。体现在用户端的是动辄几小时的排队、付完钱拿不到照片的闪退,在开发团队这边则是高昂的算力成本。
妙鸭相机背后的AI模型被起名为“提香”(Tiziano),但具体模型并未被公布。
有人认出妙鸭相机背后的技术,是一种称之为LoRA模型的微调技术。虽然不能和动辄百万的从头训练的大模型相比,但AI写真的算力成本怎么也不会低。
毕竟Midjourney的V5版本发布不到一个月,就被叫停了免费试用,原因是“异常请求和滥用”。
不管是妙鸭相机“原价29.9元,现价9.9.元”的限时特惠,还是B612借SNOW AI效果宣传“比海外划算很多”,都带有一定的引流拉新性质。
推广期过后,是否会“恢复原价”还不好说。
算力紧张下,阶段付费成为常态。例如B612咔叽生成一套30张不同风格的“影棚级写真”,24小时内出片5.8元,如需加急到1小时内出片,可选择特快通道,9.8元。
颜值经济下,人们拍照的需求逐渐旺盛。
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写真市场目标人群突破2亿,越来越多人愿意为个性化写真买单。
除婚纱摄影为一生一次之外,30%以上的用户拍摄各类写真的频率都在1年一次。2020年,腾讯营销洞察出品的《2020写真消费人群需求报告》就曾指出写真市场需求强烈,约有1亿多高潜人群。
在各种小程序、APP刷屏之前,AI写真早已流行。
林俊杰、郑容和等明星就在IG上上传过自己的性转版本AI形象照。
二手网站上替人制作AI写真也可以是一门生意。
但哪怕是选择应用AI照片的人也会提醒大家“切记不要随便让别人给自己生成照片,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AI加入写真业后,看似方便了大家,背后的隐私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妙鸭相机刚上线时,最初版本的用户服务协议中写明,用户需授权妙鸭相机在全世界(包括元宇宙等虚拟空间)范围内享有永久的、不可撤销的、可转让的、可转授权的、免费的和非独家的许可,使得妙鸭相机可以任何形式、任何媒体或技术(无论现在已知或以后开发)使用用户的内容。
引起争议后,妙鸭团队更新了《妙鸭相机用户协议》,删除了原来引发争议的条款,并承诺“上传的照片只会用于数字分身制作,不会提取也不会用于识别和其他用途,且分身制作完成后自动删除”。
虽然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这只是一次无心之失,但用户并不安心。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劝告想体验AI相机的用户“上传自己各个角度的照片让屏幕后的公司掌握你的面部数据,这意味着你不仅要信任AI相机团队,还要相信没有数据泄露的风险、没有黑客盗用的风险。”
而已经上传照片的用户似乎没有后悔药。
上海消保委26日发文称,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的工作人员翻完该小程序的服务协议,并没有找到退款相关条款。唯一跟退款相关的只有在支付下方的:一旦购买成功,不支持退款。
上海市消保委还查询了该小程序的注册公司为未序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所留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空号。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妙鸭相机在付款页面以灰色小字标注的“一旦购买成功,不支持退款”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妙鸭团队随机回应表示“如果因技术问题,造成数字分身生成失败”这样的正当理由是可以退款的,否则“照片生成后即视为服务完成”。
显然,第一批吃到AI写真红利的团队反应很快,态度也很好。
而下一阶段,排着队上场的玩家们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能讲出什么样的故事,仍然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