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木森
暑期档时间跨度长,影片数量多,容易出爆款,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2018-2023年,国内暑期档电影票房规模基本占全年的30%以上,其中2023年在头部高话题度影片的供给驱动下,票房规模达到206.2亿元,占全年比重38%,可见分量之重。
从6月起,2024电影暑期档大幕已经拉开。据灯塔专业版上映日历显示,截至7月9日10时,2024暑期档已有100部影片上映或定档。本次暑期档影片涵盖了多个类型和题材,剧情片32部、动画片20部,纪录片7部,动作片、喜剧片6部,爱情片、青春片4部,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中金公司预测,2024年暑期档总票房或介于去年档期票房的85%(175亿元)至105%(217亿元)之间。
另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发布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默杀》观众满意度评价居2024年春节档以后第三位、五一档以后第二位、七月以来第一位。而《默杀》票房单日冲高至1.1亿以上,成为五一档的《维和防暴队》之后首部单日破亿的电影。
电影院里“神仙打架”
今年以来,电影市场持续回暖。
回顾2024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票房规模预计为240.7亿元。其中2024Q2票房规模预计为75.9亿元,同比下降27%,主要原因系供给侧缺乏头部影片。
分档期/非档期来看,2024年上半年主要档期(包括元旦、春节、情人节、清明、五一、端午)观影意愿高涨,观影人次达到2.69亿人,同比增长27%,是驱动档期票房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如今正迎来一年中最为火爆的“暑期档”,一般来说电影暑期档自每年的6月1日开启,8月31日结束,是全年最为重要的档期之一。时间上,该档期和学生群体的暑假重合,吸引增量观影群体;季节上,暑期天气炎热,而短途便利、低客单价、高获得感的室内观影活动成为居民日常消遣的重要方式。
加上今年暑期档呈现多元化供给,是罕见的“百家争鸣”局面,整体票房表现有望于7月中旬起逐步释放。
今年暑期的100部影片特色十足,极具吸引力。
从地域来看,进口片引进力度加大,其中包括好莱坞大片《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死侍与金刚狼》等,头部日本动漫剧场版《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航海王:强者天下》、《蓝色禁区:凪》等。
从类型来看,国产影片延续2024年以来的多元化特征,涵盖喜剧、犯罪、动画、动作等多个细分类型,有望通过满足观众多元的观影需求。其中影迷关注度较高的影片有《抓娃娃》、《默杀》、《异人之下》、《逆行人生》、《解密》等。
从影片阵容来看,这次暑期档堪称“顶配”。在导演阵容方面,既有唐季礼、陈可辛这样的国际名导,也有之前成功打造多个爆款的徐峥、陈思诚、乌尔善,还有管虎、闫非等金牌导演。
演员卡司方面也不示弱,既有沈腾、徐峥这样的“百亿影帝”,也有成龙、张学友、章子怡这样的票房顶梁柱,还有徐峥、谢霆锋、马丽等实力演员,再加上刘昊然、易烊千玺、胡先煦等“小鲜肉”加盟,今年暑期档堪称“神仙打架”。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7日19时25分,2024年暑期档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30亿元。其中,《云边有个小卖部》、《默杀》、《头脑特工队2》暂列档期票房榜前三位。
与2023年暑期档电影206.19亿的总票房相比,今年暑期档已过去三分之一,但似乎目前的成绩想要赶超去年暑期档,还要寄希望于后续上映的影片。在2023年暑期档上映的影片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分别以35.26亿、35.23亿、24.81亿的票房位列前三,而今年暑期档影片中还未出现10亿+作品。
国泰君安则认为,7月6日的周末,国内电影票房达到1.89亿元,创近两个月单日新高。而往年7月中下旬暑期市场高峰期,创造过《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西虹市首富》、《独行月球》、《封神第一部》等多部票房2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票房爆款。因此,接下来的暑期档如延续上周末的上升势头,则有望进一步创造惊喜。
另一方面影片扎堆热门档期,主要原因还是对质量不自信,寄希望于档期本身的高流量带动票房,盼着观众去看贾玲看沈腾的时候,觉得另外某个片子可能也不错,要不也看看……影院热度被带起来以后,确实会惠及整个市场,但不能完全依赖于此。
新一轮排位赛开启
虽然券商预估今年的暑期档有着冲击200亿元票房容量的机会,但资本和电影公司却依然谨慎。
相关业内人士透露,虽然总体而言市场需求正在逐渐回暖,但增速仍然较慢。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6月放映场次1187.55万场,同比上涨6.38%,环比下跌3.17%;上座率3.6%,同比下跌43.75%,环比下跌26.53%;观影人次0.43亿,同比下跌50.57%,环比下跌41.10%。
鉴于此,部分以往在暑期档尝到甜头的公司纷纷选择了“保守策略”。
传统五大电影公司在今年春节档表现不一。光线影业只有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且该片仍未定档;万达影视和博纳各参与了两部影片;华谊兄弟和北京文化,在这个暑期档“零输出”。
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厂则纷纷出手,阿里影业、猫眼娱乐、哔哩哔哩、阅文集团等频繁出现在出品方的名单中。其中猫眼娱乐有望成为暑期档最大赢家,《来福大酒店》、《抓娃娃》、《默杀》、《伞少女》、《白蛇:浮生》、《解密》背后的出品方中均出现了猫眼娱乐的名字。
以《默杀》为例,猫眼娱乐不仅是该片的第一出品方,还深度参与了发行、宣传等环节。这说明猫眼不再局限于提供线上票务以及影片发行服务,而是开始主控项目,深入到电影产业链上游,这种跨界似乎已经威胁到了传统影视公司。
从市场反馈来看,《默杀》凭借调动大众情绪的“校园霸凌”话题以及惊悚悬疑的剧情,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逆袭。截至7月10日,该片票房已经突破5亿,有人士预测其内地总票房有望达到13.78亿,如若预言成真,影片第一出品方猫眼则成为这场逆袭中的最大赢家。
券商分析师苏楠称,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在于,依靠线上票务起家的猫眼,逐渐加大了对电影出品上的深度投入,不再满足于参与出品,而是尝试主控项目。伴随着业务上的转变,猫眼在影视行业的话语权也在持续攀升。
事实上,这并不是猫眼娱乐首次尝试将触手伸到产业链上游。据财报显示,2023猫眼娱乐主发行的影片数量和票房占比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且多部参与发行/出品的国产影片取得亮眼的票房表现。2023年全年猫眼娱乐参与54部国产影片,主发行的国产影片30部;头部影片参与度显著提升,票房前10影片中,4部为主宣发,5部为主出品方。
财报显示,据猫眼娱乐2023年营收47.57亿元,同比增长105.11%,净利润9.104亿元,同比增长765.49%,均是近几年来少见的高增速。
进入2024年之后,公司参与的《年会不能停!》、《一闪一闪亮晶晶》、《金手指》位于元旦档票房前三,公司出品及主发的《飞驰人生2》位列春节档票房第二。后几个月上映的影片《黄雀在后!》、《大“反”派》、《末路狂花钱》等也有不俗的市场表现。
不过客观来说,虽然猫眼娱乐在影片投资份额、参与度上有了明显提升,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但距离综合电影公司其实还有一段距离,核心问题就出在对电影内容制作的把控能力上。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娱乐媒介,其发展的核心在于内容的创作和质量。高质量的内容能够吸引观众,提升电影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但互联网平台起家的猫眼在内容制作上始终逊色于传统影视大厂。简单来说猫眼娱乐没有优秀的编剧、导演等电影制作的核心人物,在电影全产业链上游的内容端存在缺位。
目前来看,猫眼娱乐在电影投资出品上取得的市场份额都建立在发行优势之上,上文举例的《默杀》也是如此。但随着越来越多对手加入到电影发行环节中,猫眼的优势不在明显。
以抖音为例,超过6亿日活人数的抖音有着一套独特用户生态,官号、达人、普通用户在一个个影视热点下产生意见碰撞,推举出爆款热点。目前抖音宣发的重要性在行业中已成为共识,影视片方都知道要在抖音投入更多精力,去年暑期档抖音用户观看了1238亿次电影相关内容。
同时,抖音也十分重视电影发行这个新业务。在去年9月19日至20日举办了影视闭门会上,抖音发布了对电影及剧集宣发新环境、新模式、新策略和新玩法的一些思考。帮助更多片方、剧方和宣传发行公司更新宣发逻辑,寻找和观众拉近距离的新方法。
统一上片、统一投入、集中上映,是当前我国电影发行的显著特点。在这一模式下,影院往往集中排映同一部热门影片,“千院一片”甚至“万院一片”。大量排映空间给予少数头部影片,一些优质的中小成本电影只能“周末游”或者“一日游”。
随着95后、00后消费者成为市场主体,网络点播、超前点映、分线发行、混线发行等个性化的电影发行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迫使出品方和发行方不得不做出调整。
新周期开启,“吃老本”的路径依赖与“吃规模红利”的躺赢,已经不奏效了。
参考资料:
《暑期档呈现多元供给,头部渠道及片方有望受益》,国联证券
《暑期新游表现亮眼,关注暑期档重点新片上线表现》,中国银河证券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