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闪崩,不能让投资人成为“接盘侠”

作者 | 麦卡

编辑 | 以安

极越汽车曾经作为红极一时的新能源独角兽,如今却濒临崩溃边缘,背后原因则可能指向:以CEO为首的管理层陷入内耗泥潭,公司效益低下。

12月16日凌晨,极越CEO夏一平在朋友圈发布了长达2000余字的道歉信,信中否认自己的跑路传闻,并承认自己存在战略规划失误、人才管理不当、微观管理过度等诸多问题。

“作为CEO,本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融资和战略规划上,却一度亲自下场操盘营销体系,分散了精力,让其他重要事务被忽略。” 夏一平写道。

从这些反思与认错中,不难发现极越汽车走到今日其实有迹可循。

然而,夏一平所罗列的种种失误,并未触及极越“闪崩”后管理层失职这一关键问题:在明知极越深陷资金链枯竭险境时,对利益相关者的后续事宜毫无规划;维权事件爆发后,道歉信里依旧对自身应承担的职责只字未提。

巧合的是,夏一平发布道歉信的时间点,恰好在股东方承诺兜底之后。当下,百度和吉利作为两个投资人,正全力为极越“解围”,着手处理员工、用户、供应商等一系列善后或赔偿事宜。

事情的最新进展是,极越员工善后方案已出炉:12月19日,一张关于极越员工善后方案文件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文件提到,“在相关政府部门指导和见证下,建立监管共管账户,代极越为员工支付相关费用,垫付资金由百度、吉利打入。”

员工善后方案,图/网络 

此外,曝光的善后方案主要包括经济补偿、工资与社保公积金、特殊安置事项。就在同一天,极越首席运营官罗岗进行了网上直播中,有员工感叹,“终于有一个好结果了”。

同样,对于极越用户关心的多个问题,百度方面也给出明确回应。就在19日凌晨,百度IDG运营管理负责人李涛发文表示,ASD和地图导航服务由百度兜底,不会停止服务。他透露,百度云团队的相关人员已与极越技术团队紧密对接,收缩冗余资源保障服务。目前,短信验证码等APP功能已恢复使用,也不会存在“因为RTK失效,智驾就不可用”的情况。

随着百度和吉利的出面兜底,极越闪崩给员工、用户甚至汽车行业、投资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不过,百度和吉利作为投资人,协助缴纳员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是出于超越法律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基于大企业的担当。依照《公司法》,并不是投资人应承担的责任。

从极越事件出发,整个行业应该有更深刻的反思:如何打造理性、有序、规则明确的市场经济环境,保护企业员工、车主和股东等各方利益?

1、极越“闪崩“始末

外界或许很难想象,“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极越,背靠百度与吉利的优势资源,竟会走向衰败。实则,管理层的战略失误与管理混乱,早已为极越如今的困境埋下种子。

融资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是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粮草弹药”。但在朋友圈长文中,极越CEO夏一平表示自己在融资上过于乐观,未预见到资金问题的严重性,导致公司在融资方面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使企业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

战略节奏的失序,严重影响了极越的整体发展进程。

在集度品牌阶段,夏一平曾轻视造车难度。他提到,原本首款车型robo-01探月版本发布本是绝佳机遇,却因为自己对监管风险判断失误,决策失当,“不仅浪费了良机,还导致了公司差点夭折。”

此类决策失误,还体现在极越战略规划的诸多层面。例如,在市场定位与产品规划方面,极越自称为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线,但它所提出的新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在消费者认知尚未成熟的当下,难以被快速接受。

右为极越CEO夏一平,图/夏一平微博 

从实际结果来看,极越“闪崩”并非股东撤资,而是自身积年的“沉疴”,引发了财务危机的爆发。

据财新报道,百度曾于2024年10月派财务团队进入极越展开尽调,结果发现其存在高达70亿的财务黑洞,账目混乱不堪,对账困难重重。这不仅暴露了极越财务管理的严重漏洞,也使其真实的资产负债状况难以准确评估。

也就是说,在百度尽调之前,极越已深陷资金链断裂困境,不仅账面资金短缺,更面临资产难以覆盖负债的难题。

那么,这巨额财务窟窿从何而来?答案是高额的研发投入、市场营销费用以及行政成本等。

相较于市场其他玩家,极越的烧钱模式效率低下,极不合理。

尤其是极越的营销成本如脱缰野马,节节攀升。一位极越中层员工在接受远光灯采访时爆料,在一场宣传极越视觉能力的自动驾驶浮桥测试直播中,极越竟花费高达七八百万的营销费用。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营销投入并未转化为可观的销量。据其公布的数据,极越汽车今年年11月交付量为2485辆;今年1-11月累计交付仅为1.4万辆新车。也就是说,其年销量远不及一些头部玩家的单月销量。

与此同时,资金的无效消耗使得极越的资金储备迅速见底,经营困境逐渐浮出水面。

2、CEO甩锅,投资人兜底 

过去一周,舆论难以平息,主要原因在于维权事件关乎多个群体的切身利益,而创始人的“甩锅”行为,极越“避重就轻”的处理方式,让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

“创业2.0”内容曝光后,不少员工表示遭受欺骗,在现场对夏一平及公司管理层提出质问:你是今天才知道社保会断吗?为什么不提前告知大家风险?

此前,极越员工的社保缴纳已出现问题,工资发放也面临困难,甚至出现了公司要求员工“自费上班”的荒谬情形。

图/极越官网 

极越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应该独立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

夏一平作为核心管理者,本应承担起四处筹措资金的重任,引领公司脱离困境。

但实际情况却令人失望。尽管夏一平在朋友圈发长文表示承担所有责任,可实际面对问题时,却选择了“躺平”:未与股东、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不作为的管理行为,直接引发了一系列信任危机和舆论风波。

对于硬科技公司的掌舵者来说,需具备担当精神与科技情怀,更应该脚踏实地,避免走捷径,才能赢得股东、投资人的信赖。而夏一平的表现却背道而驰。

面对企业经营问题,夏一平表现得不像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并未及时制定明确的善后方案,只是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公司的困境,并将部分责任推诿给股东不愿继续投资。

图/极越官网 

关键时刻,百度和吉利选择站了出来:据界面新闻报道,12月12日晚间,吉利和百度内部完成转账流程,为极越员工缴纳11月社保。 

次日,双方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将积极协助极越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包括第一时间解决员工社保缴纳、离职员工补偿问题;维护用户车辆正常使用、售后和维修保养;推进其他事宜的合理合法解决。

百度和吉利愿意出来兜底,完全是出于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从法律层面看,股东、董事、高管三大角色之间的关系与权责范围是清晰的。股东出资、高管干活、董事监督。极越是个独立公司,独立融资、独立经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极越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这也为股东在投资公司时能形成底线思维控制损失。

从契约精神的角度出发,当企业面临挑战时,CEO更应勇于担当。诸如罗永浩的“真还传”壮举,以及史玉柱从负债累累到东山再起的传奇,都彰显了积极应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对于极越而言,无论是需要单方面承担的责任,还是需要多方协调解决的问题,都应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面对,这才是CEO应有的担当。

如今,随着百度与吉利的介入,极越事件已尘埃落定。然而,在喧嚣过后,我们更应冷静分析事实,致力于维护一个清晰、公正的投资与舆论环境。无论是员工的权益,还是股东的利益,都应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资本更加自信地投入市场,让创业者获得更多融资机会,从而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极越
极越闪崩,不能让投资人成为“接盘侠”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