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赛道狂飙背后,是资本在捧杀还是在预热?

最近的新茶饮赛道,活脱脱一部现实版《疯狂的过山车》。

先是,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市值狂飙至1000亿港元。再是霸王茶姬美股首秀玩起“极限运动”——开盘暴涨47%后迅速收窄,最终收涨15.86%,总市值仍高达59.5亿美元。

在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的造势下,整个新茶饮赛道开始相继狂欢。4月17日,港股茶饮股集体拉升,蜜雪集团涨超5%,股价最高触及474港元,再创历史新高;古茗涨超4%,茶百道涨近10%。

资本市场对新茶饮的热情依旧,但风光背后暗流涌动——古茗高负债、茶百道加盟商流失、蜜雪“隐形巨头”争议,折射出行业深层的规模失衡与信任危机。

当健康标签沦为营销噱头、供应链成本吞噬利润、万店规模难掩单店效率下滑,这场资本游戏还能持续多久?

万店时代与下沉困局,新茶饮的规模悖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547.2亿元,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市场空间逐渐饱和,行业内各品牌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然而,高增长背后是“规模、成本与品牌调性”的失衡。以蜜雪冰城、古茗为代表的加盟模式品牌,凭借万店规模迅速占领下沉市场。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集团全球门店总数达46479 家,较2023年同期新增8914家,超越星巴克,成为全球现制饮品行业门店规模最大的品牌。而古茗门店总数已增长至9823家,茶百道则突破8000家。

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现制茶饮店市场,也逐步成为中国现制茶饮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2.8%。

但与下沉趋势同步出现的低价策略也在加速行业利润率的下滑。据悉,新茶饮行业平均利润率已从2023年的21.4%降至2024年的14.7%。

奈雪的茶推出“周周9.9元”活动,甜啦啦、CoCo等品牌继续下探价格区间,中小品牌持续亏损更是常态。

蜜雪冰城虽以2-8元价格带占据大众市场,但在下沉市场仍面临物流成本高企、品控压力等挑战,其供应链成本端的压力(如冷链物流)与分散化需求矛盾凸显,行业陷入“低价≠高效”的恶性循环。

门店快速扩张的同时,单店盈利能力也在同步下滑。2024年,古茗虽营收净利均录得增长,但单店GMV却同比下滑4.3%;2024年四季度,霸王茶姬在中国市场单店月均GMV降至45.6万元,同比下滑20.56%;茶百道2024年的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58%。

此外,加盟商闭店率攀升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也暴露出新茶饮品牌们普遍存在规模与品质不可兼得的冲突。

如今,行业已从“跑马圈地”转向存量厮杀,而万店扩张背后是单店盈利能力的集体滑坡,更严峻的是规模与品质的矛盾集中爆发,暴露出加盟模式下品控体系脆弱性。

当行业陷入“低价≠高效”的恶性循环,消费者对“零添加”“真茶底”的健康诉求,一边引领品牌跳出存量竞争,一边也在撕开品牌“伪创新”的遮羞布。

健康内卷的罗生门,概念营销与实质创新断层

当“零糖零卡”“植物基”“养生茶饮”成为行业标配,新茶饮的健康化浪潮却陷入概念狂欢与实质停滞的割裂。

艾媒数据显示,新式茶饮消费者中,46.9%偏爱零糖零卡零脂类茶饮。从具体品类看,2023年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增速明显,达401.6亿元。

随着健康消费趋势凸显,养生茶饮、无糖茶饮需求持续增加,新式茶饮也随之推出众多低糖、无糖产品。尽管新茶饮品牌纷纷推出无糖选项,但实际创新力度仍显不足。

例如,喜茶得《真茶标准》仅重申禁用香精,奈雪轻乳茶仍依赖传统配方,而霸王茶姬虽以“原叶鲜奶茶”概念登陆纳斯达克,但其所谓的鲜奶实则为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

此前,上海市消保委更是多次点名不少新茶饮品牌,而消费者们也普遍认为新茶饮在健康维度上的宣称存在误导。

当健康标签沦为营销话术,代糖使用未解决消费者对人工添加剂的担忧,电解质、益生菌等新元素仅停留在限量款噱头,并未形成有效的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头部品牌也在试图通过供应链升级实现健康化突围。蜜雪冰城自建柠檬种植基地,古茗构建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但原料标准化与地域性需求矛盾仍然凸显。例如,北方消费者对热带水果茶接受度低,区域性品牌也难以满足全国差异化健康需求。

更深层矛盾在于,健康化需牺牲口感或成本。霸王茶姬海外门店或因低糖策略,导致非华裔复购率远低于华人群体,而蜜雪冰城得“平价健康”产品使得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可见,新茶饮行业已经在健康化得浪潮中陷入“概念狂欢”与“技术停滞”的割裂,品牌创新多停留在营销层面,“健康溢价”与商业逻辑也开始失衡。

当健康从差异化卖点变为行业基线,缺乏实质性技术突破的品牌,正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创新内耗。

资本游戏的AB面,短期狂热与长期主义的博弈

在一片乱局之中,新茶饮行业依然迎来了新一轮的狂热上市潮。蜜雪冰城港股IPO估值超千亿,霸王茶姬以“东方星巴克”叙事登陆纳斯达克募资4.11亿美元。

而资本市场的热情或许源自于对行业规模的想象。艾媒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749.3亿元,其中无糖茶饮2023年的增速高达101.2%。

只是,霸王茶姬美股上市首日100%的换手率,或暴露出投资者对“东方星巴克”故事的疑虑。

与此同时,不少茶饮品牌上市后的业绩表现也暴露出矛盾。茶百道2024年净利润暴跌58%,古茗单店GMV下滑4.3%,霸王茶姬中国区单店月均GMV同比降20.56%。由此,资本催生的“万店规模”与“单店失血”形成鲜明反差。

头部品牌之一蜜雪冰城虽凭借供应链优势实现42%的净利润增长,但其低价策略依赖的原料自产(如柠檬基地)与冷链覆盖(覆盖约97%的门店)仍需持续重投入,长期盈利的可持续性存疑。

而逆势扩张的茶百道虽通过“区域仓+小店”模式将配送时效进一步缩短,并配合数字化会员系统实现营销成本相应下降。

但其隐患在于,低线级城市竞争力不足。门店数量方面,对比刚递表的蜜雪冰城、古茗和沪上阿姨,茶百道尚有一定差距。

而过度依赖加盟店所产生的风险。不少新茶饮品牌都一致表示,若加盟门店未严格遵循公司统一制定的运营规范与标准,出现店员操作失范、门店卫生不达标等违规情形,极有可能引发产品质量纠纷或食品安全事故,并将对公司的品牌声誉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只是,在存量竞争的背景下,更大的历史使命也正在浮现——新茶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出海的新载体。

蜜雪冰城在东南亚超5000家门店的布局,不仅赚取供应链利润,更通过低价策略渗透当地消费习惯,成为“平民化中国符号”;霸王茶姬在巴黎奥运会前夕的快闪活动,以闻香识茶、投壶等传统体验输出东方美学,将茶饮从商品升维为文化媒介。

新茶饮正以年轻化、数字化方式重构中国茶的全球叙事,将“和”“静”的东方哲学转化为“减压”“可持续”等普世价值,甚至通过区块链溯源、元宇宙茶室等科技手段增强文化信任。

由此来看,当下的新茶饮赛道,既是资本狂欢的盛宴,也是行业洗牌的前夜。未来,这场东方茶饮的资本盛宴能否持续,将取决于企业能否在规模、品质与文化赋权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一杯奶茶既承载商业野心,也传递文明温度。

作者:桑榆

来源:港股研究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新茶饮
新茶饮赛道狂飙背后,是资本在捧杀还是在预热?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