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剑指中概股?


3月10日美股收盘。

30多只股票跌幅超过10%。

中概股被“血洗”,阿里、京东、拼多多、B站、爱奇艺、贝壳、蔚来等公司股价纷纷暴跌。

其中。

贝壳跌近 24%、爱奇艺跌 21%、拼多多跌 17%、京东跌 15%、哔哩哔哩跌 14%。

3月11日港股开盘。

88只中概股跌幅达10%以上。

其中。

滴滴跌超44%,创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悦刻电子烟母公司雾芯科技跌超36%。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

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共有323家,以上市后股价最高点与3月11日收市价计算,其中

仅有32家公司的股价跌幅在10%及以下,占比不足10%;

262家公司的股价跌幅达到了 50% 及以上,占比为81.1%;

156家公司的股价跌幅达到了90%及以上,占比达48.29%。

而这323家中国上市公司在今年3月前9个交易日里,共蒸发3260.9亿美元市值,折合人民币超2万亿。


中概股再遭“大屠杀”?

3月8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列入“暂定清单”,即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


@吕栋

对此。

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三家公司明确表示,今后将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以满足《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要求。




百胜中国和和黄医药则在公告中表示:

根据该法案的现行条款,除非该法案获修订将该公司排除或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对该公司的审计师进行全面核查,否则该公司的美国预托证券将于2024年初从斯达克证券市场退市。




@吕栋

和黄医药还在公告中补充:

美国正在考虑立法将非核查年数由三年缩短至两年。

对此。

3月11日。

证监会针对SEC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五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回应指出,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一个正常步骤。

并表明中方“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精神”,但也“坚决反对一些势力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错误做法 ”这一基本立场。

不过。

受香港疫情蔓延、美联储强烈加息预期、中概股美股退市风险以及俄乌冲突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

中概股再遭重挫。

个股方面:

百度集团跌超16%,京东集团跌超14%,B站跌超16%,美团跌超11%,腾讯控股跌超4%,阿里巴巴跌超7%;蔚来跌超12%,理想汽车跌超14%,小鹏汽车跌超16%;海伦司跌逾21%,海底捞跌逾14%,百胜中国跌超12%,呷哺呷哺跌超9%,奈雪的茶、九毛九跌超8%和10%;思摩尔跌超18%;碧桂园跌逾10%。

A股方面:

创业板指下挫跌逾1.93%,沪指跌1.21%,深成指跌1.47%。

恒生指数一度降至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

恒生国企甚至回落至2008年水平;

市场估值也降至多年低点。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99天之前。

2021年12月2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出台一条新规则,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披露其所有权结构和审计细节,即使信息是来自相关外国司法辖区。


当时。

路透社就曾指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这一规则推进了一项进程,最终可能导致 200 多家中国公司被美国交易所剔除,并可能降低一些中国公司对美国投资者的吸引力。

因为与其他国家不同:

中国不允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会计审查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中企聘请的审计师进行监管审查,而后者负责对在美国上市的中企的账目进行认证。

另外,中国不愿让海外监管机构检查位于中国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

多重因素叠加。

中概股当时就成了重灾区。

滴滴大跌22.18%,雾芯科技跌16.7%,理想汽车跌15.95%,爱奇艺跌15.74%,腾讯音乐跌11.94%,蔚来跌11.19%,小鹏汽车跌9.3%,新东方跌9.22%,百济神州跌9.17%,唯品会跌8.86%,阿里巴巴跌8.23%,拼多多跌8.16%,百度跌7.77%,京东跌7.71%,哔哩哔哩跌7.15%,网易跌6.9%。


@周远方


美国隔山打牛?

1990年。

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

1993年。

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国证监会便先后批复了青岛啤酒、上海石化、北京人民印刷、天津渤海化工、江苏仪征化纤、昆明机床、马鞍山钢铁、东方电机等第一批到境外上市的8家企业,这些企业在香港挂牌,但通过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和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可在美国纽交所和其他国家交易所上市交易。


1999年。

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

此后。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浪潮。

2002年。

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就要求PCAOB必须要实现审计底稿等信息的取得与日常现场监管的参与。

但自2010年以来。

多只中概股因信息披露、财务造假等原因先后遭到海外机构做空,且这种态势还在延续。

早在2011年。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就曾发生过冲突。



2012年。

SEC起诉了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这四大国际审计事务所的中国分支机构,称其因拒绝向监管者提供相关的审计资料而违反美国证劵条列。

2016年。

证监会表示,已经注意到市场认为应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高度关注,证监会正对中国企业海外退市通过IPO并购重组等回到A股上市研究分析。

2018年。

克莱顿、SEC总会计师Wes Bricker(韦斯·布里克)和PCAOB主席威廉·杜恩克三世曾就《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及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发表联合声明,认为在对赴美上市公司信息获取方面的问题依旧存在,中国公司被着重点名。

2019年10月。

彭博报道指出,白宫正考虑将中概股从美国证券交易所“劝退”,以限制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投资。

纳斯达克CEO阿德纳·弗里德曼几天后公开表示,特朗普政府收回了那份声明,专门限制中概股的举动是不被考虑的。


2020年4月21日。

SEC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直指新兴市场上市公司投资涉及重大披露、财务报告和其他风险,且补救措施受到限制,并重点列出了某些中国公司披露可能“不完整或误导”的风险。

5月18日。

纳斯达克向SEC提出了针对主要在“限制性市场”中管理的公司的三项新规则:

第一,基于公司的审计质量、审计机构资格,纳斯达克提出新的上市要求;

第二,对特定区域公司,纳斯达克提出新的上市要求;

第三,对特定公司管理层,纳斯达克提出新的特定要求。

5月20日。

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不仅要求特定证券发行人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还要求拥有对上市公司进行检查的权力,否则将面临在美禁止交易的代价。

8月6日。

白宫方面当天推出一项提案,计划要求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都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要求,否则这些公司将被迫退市。

根据新的提案:

尚未上市但计划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中国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下称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交易所(下称纳斯达克)上市前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已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在2022年之前选择遵守美国的规定或放弃交易。

如果遵守,中国的审计师必须和美国的监管部门共享相关文件。

8月18日。

负责经济增长、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美国副国务卿基斯·克拉赫(Keith Krach)写信警告称:“鉴于中国公司因为无法满足提高后的审计标准,将于明年底从美国交易所大规模退市,美国高校捐赠基金董事会要审慎剥离对中概股的投资。”

2020年12月2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2021年3月24日。

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同意执行在美上市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控制的法律,不遵守美国审计标准的外国公司将被逐出美国股票交易市场。

12月2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出台一条新规则,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披露其所有权结构和审计细节,即使信息是来自相关外国司法辖区。

2022年3月8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列入“暂定清单”,即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

美国此举多少是真正为了金融市场的健康?

我们尚未可知?

但我们知道市场估值这件事若被美国拿捏?

在美股上市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股价在5天内从11美元跌到了0.01美元,就是最惨的下场。



中概股回归之路?

这次。

中概股大跳水。

阿里巴巴的股价已经跌穿了100美元。


滴滴的股价更惨。

2美元不到。



这不过是两个典型。

背后是中美股市、中美经济以及中美政府的博弈。

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及实施细则,在美中概股若无法提交审计底稿,则会在2024年4月左右被迫从美股退市(包括OTC市场)。

我们理解中概股的担忧。

但若想突破中国监管的要求,向美“缴械”的可能性却不高。

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中美博弈的长期性。

按照老美的尿性。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不过只是一个开始,后期中概股在中美博弈的过程中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因此。

中概股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从美国退市应该是年后的一个大方向。

表面上看:

中概股暴跌受损的是美国投资人。

但深入一点就会发现股价暴跌之后会逼迫外资加速撤离中概股,很显然,美国政府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下定了决心和中国金融体系脱钩,甚至妄想离开中国市场之后,进一步打击乃至收割中国市场。

就像美国对前苏联做的那样。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美国的金融大棒挥舞之下中概股跌跌不休。

但这或许能够改变中概股诞生以来“只能做大,不能做强,割韭菜成风”的恶习。

毕竟。

现在的房价真的涨不动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中概股
美国剑指中概股?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