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人间清醒,新东方深陷泥潭?


2016年。

中国绿色公司年会论坛《十人看十年》环节。

俞敏洪上台后称:

10年,阿里巴巴可能还会在;但是100年之后,阿里巴巴肯定不在了!而100年后教育还在,所以新东方仍然会在!

作为压轴的马云表示:

刚才俞敏洪讲话有两个逻辑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十年后我们未必会在,可能三年后就不在了!第二个错误是,教育在,但是新东方未必还会在。因为新东方不代表教育!


马云这几年虽然低调了许多。

但不得不承认:

他是眼光还是蛮准的。


教培行业“寒冬”?

时间回到新东方初创的日子。

1990年。

在北大当老师的俞敏洪因为在校外私自开办托福培训班被“点名批评”之后,在一间10平米的小破房子里开始了创业生涯。


1993年。

新东方脱胎于北京新东方学校,旗下业务开枝散叶。

2000年。

因为国内非典停课国外911之后签证缩减,还背上了“偷题漏题”诉讼等问题,新东方举步维艰。

2001年。

新东方挂牌成立,开始走向国际化、多元化。

2006年。

新东方走出泥潭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2012年。

新东方因调整VIE结构遭SEC调查股价暴跌。

2016年。

新东方收入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家收入过百亿人民币的教育培训机构。

2017年。

新东方市值突破100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过百亿美元的教育品牌。

2019年。

新东方在线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

2020年。

突发的新冠疫情又让新东方迎来一场危机。

此时此刻的新东方不过是教培行业里的一个“缩影”。

10月。

@蓝鲸财经 表示,近半年间,全国线下培训机构注销企业数量为18885家。

2021年7月23日。

一份未经证实的教培行业监管文件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相关影响立即反映在资本市场上。

当天。

中概教育股集体跳水。

新东方更是领衔众人完成了“第一跳”。

一夜之间市值蒸发385亿。

此后。

新东方的市值一直就在“摸爬滚打”。


7月2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双减之下。

8月10日。

西湖区莲花街的芝麻街英语倒闭。

8月12日。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华尔街英语北区销售负责人通知各中心分校校长,公司将于下周正式宣布破产,并要求各校长通知到各个分校员工,尽快办理离职手续。

8月25日。

罡得教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罡得学员家长的一封信》,宣布将于8月31日关闭所有门店,请还未申请退费的家长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到校区办理退费事宜。

8月26日。

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官微发布警情通报称,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于2021年8月25日被滨江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相关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

8月27日。

趣才创始人王赫在口才微信公号上发布了《致家长们的道歉信》。道歉称: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趣口才目前的资金成本链无法继续运营。

8月31日。

成立27年、曾被誉为“教培黄埔军校”的巨人教育宣布倒闭

9月13日。

东方优播CEO突然宣布:“双减政策下,优播已经决定全面关闭K12业务,并已全面启动学员退费和员工裁退补偿工作。公司目前资金充足,能在10月之前完成退费和裁员工作。”

10月12日。

美股上市公司精锐教育(NYSE:ONE),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因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无法维持正常运营,公司董事会批准暂停其在中国的所有教育项目和学习中心运营。


10月25日。

新东方在线发布公告称,集团将停止经营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终止预计于2021年11月末之前生效。

11月6日。

线上真人1对1钢琴陪练平台——快陪练发布破产公告,公告称,公司面临巨大生存挑战和经营困境,主营的一对一真人乐器陪练业务已于9月份停止运营,经过多方努力和尝试后,公司仍无法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境,现将申请破产清算。

11月13日。

好未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好未来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

在此之前,我们将保质保量完成用户已报名的此类课程服务。未来将积极拓展科技服务和素质教育等业务。

11月15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的通知。

当天。

新东方发布公告称,计划于2021年底前全国所有学习中心不再向幼儿园至九年级学生提供学科相关培训服务(K-9学科类培训服务)。

公告表示,公司会将重心及资源转向与K-9学科类培训服务无关的教育产品及服务,如备考课程、成人语言培训课程及教材。“本公司亦将继续开拓新业务机会及增长举措。”

同一天。

学大教育发布公告称,计划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停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在线学科教育培训业务。

同时,在持续巩固既有高中阶段教育培训业务及非学科业务的基础上,着力丰富职业教育类、素质类、科技类等教育培训产品,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傍晚。

高途集团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在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

公告同时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运营其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业务,并将重点转向其他教育产品和服务,加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智能数字化产品等多种业务的发展。

11月16日。

有道精品课发布《致有道精品课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文中称根据国家“双减”要求,将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服务,并表示在此之前将为已报名用户完成课程服务。

未来将聚焦素质教育、教育科技创新。


俞敏洪≠新东方?

俞敏洪其实一直很清醒。

2007年。

新东方上市一周年,俞敏洪就曾表示,“一是后悔把新东方做得这么大,二是后悔新东方上市。”

2011年。

首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俞敏洪就曾表示,“新东方上市,带了一个好头,也带了一个坏头。”

2013年。

俞敏洪再一次访谈中表示,“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新东方放掉,我恨不得从来没有做过新东方。”

2017年。

俞敏洪发过一份《股东信》,说市值突破百亿美元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


2019年。

俞敏洪写下一本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讲述了他与新东方的跌宕起伏。

2021年教师节。

俞敏洪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11月4日。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称:" 新东方业务调整,为农村孩子捐献近八万套课桌椅。"

2021年1月1日。

俞敏洪开年就在视频媒体中表示: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不被世俗名利牵着走、不被自己的欲望牵着走,不被别人的意志牵着走。


1月8日。

俞敏洪通过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发文称,2021年新东方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元。

1月10日。

俞敏洪再次发文表示,新东方留存下来的员工老师还有5万名左右,“曾经有人建议我一次性把新东方关掉,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从情感上不能接受,现实中也不具备可行性”。

当然。

俞敏洪忙着“开源节流”的时候。

新东方也没闲着。

2021年4月。

俞敏洪亲自为新东方《2022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发布会站台,并披露了大学事业部的成绩,在全国27个城市建立118个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全职教师1500多名,每年服务考研人次40余万。

8月。

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成立,同时还在杭州、南京等地相继落成素质成长中心。同月,新东方旗下子公司还推出了主要面向海外华裔儿童、青少年的线上中文课程,探索海外业务。

10月。

新东方成立子公司东方优选,经营范围包括销售化肥农药、农作物种子经营、出版物零售等。

根据企查查App显示的数据:

2021年7月至今,新东方已成立超80家公司,平均每2天就成立一家新公司,含销售食用农产品、互联网直播服务等。


@文汇网

但罕见的是1月10日。

在俞敏洪大谈新东方未来方向的时候。

新东方却表示:

俞敏洪代表不了“新东方”。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表公告表示,公司董事会注意到,近期有多家关于新东方的媒体报道,包括引用俞敏洪先生自2022年1月8日起在“老俞闲话”发表的个人博客文章,内容有关(其中包括)公司的业务及财务表现。

新东方公司谨此提醒其股东及投资者,该等媒体刊物并无获本公司授权及并不代表本公司观点。



直播救不了新东方?

早在2006年。

多部门都强调要反对教育产业化,时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指出,“教育部一开始就反对,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

2018年。

资本融入教培市场就曾触发过一轮监管。

2020年。

在线教育一路狂奔,一年时间里就有500亿元风险投资涌入了这一赛道。

俞敏洪和新东方并没有加入到这一场硝烟弥漫的广告大战。


年底。

俞敏洪曾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说:“大家都觉得新东方已经out了,在在线领域再也没有机会。而我自己也有点判断不清,最后唯一能做的就是捂好钱袋子,尽量别引火烧身。”

但其实。

新东方并没有逃离这场烧钱大战。

财报显示:

2020、2019 财年新东方在线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幅达到了 96.5%、98.2%,2020 财年这一开支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 80.7%,而同期,新东方在线的营收增幅仅为 17.6%、41.3%,远低于营销费用的增幅。

在这之后。

才是2021年教培行业“规范”出炉。

政府不希望培训机构再次通过政策红利套取高额利润,这是教培行业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

新东方作为教培资本化的先驱和典范。

在这一次转型之中自然更加“痛入骨髓”。

关于新东方和教培行业未来应该去向何方?

大而全这种过度资本化的东西肯定会监管的越来越严。

因为资本一旦涌入。

资本的本性肯定会加速内卷。

但是小而美的却未必不能尝试。

另外。

我们再来聊聊新东方直播这件事。

新东方出来的罗永浩这才10个月差不多就还清了6亿欠款。


再加上李佳琦和薇娅大行其道。

足见头部主播直播的“暴利”。

但在林珊珊、薇娅相继被罚、李佳琦被点名,头部主播忙着补税的大环境下,直播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差不多已经过去。


12月28日。

新东方宣布转型农产品直播带货后,俞敏洪在东方甄选抖音号的首场直播,当日销售近500万元。

而在没有俞敏洪亲自上阵后。

东方甄选的营业额出现下滑,2021年12月29日至2022年1月9日,东方甄选9场直播的累计销售额不足100万元。

从新东方和俞敏洪的首秀不难看出。

直播救不了新东方。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在人口红利和互联网红利耗尽之后。

如若不能作出实质化的创新。

恒大、新东方、联想……

不只是它们。

它们背后的行业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俞敏洪
俞敏洪人间清醒,新东方深陷泥潭?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