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
香港《大公报》报道:
香港中文大学发布研究结果称,受饮食模式转变影响,中国人近年对肉类需求增加,成为空气污染源头之一。由于肉类产出增加,过去30年中国悬浮粒子增加导致近9万人因患上空气污染的相关疾病而死亡。
这项跨学科研究是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与北京大学,通过港中大—埃克塞特大学环境持续与应变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究中心,ENSURE)联合进行。
有关研究结果最近已在国际著名的食品、农业和环境科学领域期刊《自然-食品》(Nature Food)发表。
①
中国人就应该“少吃肉”?
▽
要知道。
直到2020年底中国才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但是最近几年。
从欧洲到美国,又从美国到欧洲,一不留神,西方人都开始关心起了中国人的“餐桌”。
2000年。
非营利非政府国际公益组织“野生救援”在美国注册,在英国、加拿大、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厄瓜多尔设有总部,旨在终结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并减缓气候变化。
2010年。
哈佛大学就有专家列出过数据,西方社会时常指责中国“碳排放全球最高”的说法,并没有区分“生产”“消费”两个方面。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我们的碳排放数据大多来自生产方面,而这些生产出来的商品有很多都出口给了其他国家;
相反,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口远少于中国的情况下,却消费了大量的物资。
2014年。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4年的数据,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多的依次是澳大利亚(90.3kg),美国(90.1kg),阿根廷(86.6kg),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是64.9kg。
中国的人均肉消费量排在众多西方国家后面。
2016年11月。
德媒声称,中国人吃肉增多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导致全球变暖。
2018年11月。
@黄轩 成为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少吃肉,多减排。
2019年2月4日。
除夕。
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路透社等声称,“‘野生救援’组织呼吁华人春节少吃猪肉保护地球”。
“野生救援”在国内外用来宣传的动画短片,甚至拿中国举例,称中国的肉类消费量超过美国与欧盟肉类消费的总和。
3月。
郑恺和张钧甯成为了“野生救援”新任公益大使,向中国群众倡导“多吃蔬果少吃肉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然而。
根据经合组织2019年的分类数据,中国人均牛肉消费仅为4.1公斤,且不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阿根廷的38公斤和美国的26.3公斤。
即使是在人均猪肉消费量上,中国也只位于第四,低于韩国、越南和智利。
2020年1月。
美国著名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甚至放出狂言,“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逊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
有意思的是:
这句话就刊登在《纽约时报》之上。
2021年1月。
美国《时代周刊》刊文,“中国如何通过从菜单上撤下肉类来改变世界?”
文章称:
中国正处于一场“植物蛋白革命”,“中国消费了全球约28%的肉类以及一半的猪肉”, “和世界其他迅速现代化的社会一样,今天的中国人也在接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5月。
关晓彤吃播翻车。
6月。
美籍华人@谷岳 说中国人对海鲜“贪得无厌”。
2天后,
现任三橙传媒创始人、CEO@陈一佳 一度错觉,中国人吃海鲜比日本人倾倒核废水更“破坏”环境。
6月18日。
@赛雷话金 自爆受到国外NGO邀约制作关于“中国海洋保护” 主题的科普短视频,赛雷也是不讲“武德”,在视频《不让中国人吃海鲜背后真正的大瓜,今天我来统一告诉大家》中掀了人家的底,还端了@EyeOpener 和@回形针PaperClip 的锅。
7月。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再度就气候问题表态,“中国是世界气候变化最大的推手。”
此前他在BBC采访中却表示,不必为某些目标,放弃高质量的生活。
11月。
英国BBC新闻发布了一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答疑,其中一条讨论提到“是否该限制吃肉来解决气候变化”。
月底。
《素食行者》就带着刚吃素半年多的张静初,还有全素5年的演员@陶虹 、吃素8年的金融投资人兼马拉松跑者@信跃升 、吃素10年的全国武术冠军@静文 、吃素30年的心灵环保倡议者@刘丰 、吃素近40年的台湾心内科医学专家@林俊龙 以及对素食还在努力尝试阶段的演员@邢佳栋 在腾讯视频、爱奇艺、西瓜视频、新浪微博等平台同时上线
这还没完。
研究团队指出,中国自1980年代起,经济和人口快速增长,加上人们从以植物为主逐渐转为肉类密集型的饮食模式,肉类产量已由1500万吨增加至8000万吨,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国家。
研究发现:过去中国人饮食模式的改变,尤其因肉类消费量大增,使农业氨排放量增加了63%、微细悬浮粒子每年每立方米平均增加10微克,而这个从饮食改变带来的增加量约为同期来自所有污染源的微细悬浮粒子的20%,并导致每年约90000人过早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
港中大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副教授兼研究项目负责人戴沛权表示:
如果中国人将多肉习惯改为植物性饮食,可减轻氨气和悬浮粒子数量,以及避免每年7万5千人因空气污染而死亡。戴沛权还建议,每人每日摄取40-75克肉,即手掌大小的份量,已可维持健康。
从吃肉太多到不该吃海鲜,乃至于如今的植物蛋白和素食主义。
西方人难道就不主导高消耗高浪费高排放的人是谁吗?
不。
他们比谁都清楚。
就是抢占了工业革命并牢牢控制着世界经济命脉的他们。
首当其中的就是美国,占世界人口比例不到5%,却用掉了全世界1/3的纸张,1/4的石油,23%的煤炭,27%的铝和19%的铜,美国人均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美国人每年人均肉类消费117公斤......
2016年。
由于健康和环境原因,当时的奥巴马政府就一直不愿鼓励人们少吃肉。
2019年。
美国就正式通知联合国,要求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根据《巴黎协定》规定,退出过程需要一年时间。
2020年11月。
美国正式退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020年12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排放差距报告》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包括中国、欧盟等9个国家及地区有望实现其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承诺。
而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5个国家,预计将无法实现其承诺。
说白了:
就是西方人看不得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②
港中大早已不是“中文大学”?
▽
从1951年起。
在美国政府总体冷战战略指导下,亚洲基金会就在亚洲开展了广泛的文化和社会活动,并对这一地区的中文高等教育倾注了非同寻常的力量。
香港作为亚洲基金会活动的重点区域。
华人作为亚洲基金会的重点目标群体。
推动香港中文大学的创建就是亚洲基金会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
1995年。
亚洲基金会就通过孟氏资助了一个教科书项目,“课本内容应当将东西方思想联结起来;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教课书的编撰应基于西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1961年。
在研究项目的资助说明中,亚洲基金会明确表示“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不再限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而是要包括与现代中国社会或当代中国事务有关的儒学思想。”
1963年10月17日。
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
成立不过十余年。
随着钱穆等一批中国学者辞职离开,汉语作为教学媒介已经在港中大失去了统治地位。
1994年。
港美中心成立,早年的确进行了不少两地学术交流活动,但随着美国近年对中国的敌视升温,该平台被质疑已变质为反中乱港工具。
1998年。
美领馆成员是港美中心董事局当然成员。
2005年。
时任校长刘遵义把大部分学系改以英语授课,以增加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史称“哭中大”事件。
2014年。
港美中心被揭露曾多次获得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旗下美国国际事务民主研究所(NDI)资助,支持“占中”头目举办多项造势活动,更以辩论赛、工作坊等幌子,针对大学生进行洗脑。
香港前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廼强曾爆料称,港美中心包揽香港八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试图用美式思想影响香港高等教育,并由美领馆从美国物色学者。
2018年10月。
香港大学就有素食组织Green Monday有合作,在2018~2019学年把素食研究加入了通识课程。
2020年5月。
香港中文大学发出声明,与港美中心划清界线。
港中大强调,港美中心从未属于学校任何一个教研或行政单位,只是租用校园作办公场所,并即将搬离。
2020年6月30日。
国安法正式在香港实施,明确禁止了四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
8月。
港媒消息称,港美中心已经关闭。
此前。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及岭南大学6所大学校长曾在港美中心董事名单内,但目前均已离任。
2021年2月。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进行周年大选,靠着激进立场和蛊惑能耐的港毒组织“朔夜”胜出。
在参选宣言中,他们妄言中大校方向政府低头、报警拘捕学生,并诬指国安法是极权高压统治的政治手段,会竭力对抗政府,守护大学学术及言论自由,并称全体内阁共12名成员已作被捕心理准备。
随后。
香港中文大学发布通告,指“朔夜”的言论涉嫌违反国安法,禁止学生会干事会相关学生担任校内学生委员职务、停止代收会费以及停止提供场地、要求学生会注册为独立社团或公司、自行承担法律责任等。
7月。
港大学生会干事会会长郭永皓表示,意识到7月7日晚港大学生会对刺伤港警的梁姓暴徒进行支持的严重性,“对此深感抱歉,评议会决定撤回哀悼动议,全体干事会请辞,评议会的成员也会辞职,并承诺日后会谨言慎行”。
9月。
开学时,香港中文大学与素食组织Green Monday合作,把素食/食物教育正式列入大学通识课程。
课程的名字叫Future of Food: Plant-based Living(食物的未来),主讲老师是香港有“纯素妈妈”之称的Grace Wong(黄佩诗),兼课老师有号称“动保组织”香港兽医服务协会主席麦志豪、号称“绿色先锋”的周兆祥等人。
这门课不但属于通识课程,而且还计学分。
10月7日。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宣布解散。
再然后。
才是港中大的“投名状”。
③
香港的问题在于资本和教育?
▽
台湾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除了港中大。
香港教育界也比较有意思。
12月11日。
脸书自媒体“猪心记者 Read write and seek”发帖称接到保良局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小学一年级生家长投诉:
指该校德育科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长约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短片,当中涉及战争真实片段,包括日军处决百姓、婴幼儿尸体遍地等场面,令部分学生恐慌嚎哭,这引起校内家长群组批评,亦有家长直接向学校投诉。
随后。
香港教育界候选人丁健华批评教育局向全港学校提供的南京大屠杀影片,内容“极度残忍”,直斥画面令人“极为不安”,促请教育局在两日后的公祭日前,赶紧审视有关教材内容,重新制定指引。
要求教育局:
深刻想一下,是不是要从小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这段残酷的片段。
除了教育界。
还有娱乐圈。
12月29日。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人员拘捕了6名港独分子,他们是网络媒体“立场新闻”的高层或前高层人员,其中包括著名的“港独”歌手何韵诗。
香港商业界也没闲着。
6月。
香港警方国安处拘捕了壹传媒5名高层 ,指控他们串谋通过《苹果日报》刊登数十篇文章勾结外国势力,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
壹传媒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后决定《苹果日报》午夜起实时停止运作,24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电子版于同日凌晨起暂停更新。
7月。
维他奶迫不及待上演了一出“自爆”式公关。
回到这一次港中大的调查研究中。
这不过是西方人继台湾、香港、新疆等地区问题,超前疫苗、新冠溯源等安全问题,华为、芯片等国际问题,日常辱华、眯眯眼等审美问题之后的又一次布局。
港中大不过是“代笔”而已。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港中大既然这么热爱“研究”。
为什么不研究一下隔壁的台湾会是什么结局?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