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小红书有点“黄”?



12月5日。

小红书因涉嫌泄露未成年隐私,及内容审核不严等问题被央视点名。



小红书又又又又又出事了?

央视新闻报道称:

今年9月。

四川成都的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时发现,这个App不时给自己推送含有大量未成年人生活的短视频。

起初。

蒋先生以为是平台推荐的关于青少年生活的视频,但越来越多明显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的视频被推送过来,让蒋先生感到担忧。



然而。

在记者持续两个多月的浏览中,发现该平台存在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留言审核不严的乱象。

记者下载了“小红书”App,选择了用户年龄为“20岁”的成年人,App推荐记者选择兴趣板块,记者选择了“读书”“文具手账”等。

完成注册进入App短视频页面后。

记者发现页面已经推荐了不少和“日记手账”相关的短视频,而记者在几次刷屏操作后,一些以未成年人图片为封面的短视频就被App推荐过来。

记者发现:

短视频中不只有未成年人本人,拿手机自拍时对准了自己的隐私部位;

还有拍摄者尾随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学生,一路走过教室,进入女厕所,长达1分钟的画面;

一个名为“游戏解说”的视频账号,在游戏介绍短视频中直接用女性角色裸露作为封面之外,还在解说字幕中标注了“不穿衣服跳舞”等字样。




一夜之间。

掀起滔天巨浪。





对此。

小红书方面回应称,对报道提及的审核漏放情况致歉,平台将于近期启动新一轮未成年治理专项。

至于报道中提及的部分内容,小红书表示,在平台此前的未成年专项回查中已经被处理。

只是。

相比于此前10月17日的“滤镜景点”事件的道歉。



小红书这次的道歉似乎有些“敷衍”。

@央视网打量视频 记者就平台上的未成年人短视频问题向“小红书”App了解情况时。

工作人员表示:

如果说有相关内容的话,可能这边是没有监管到。如果看到的话,建议您可以进行举报。

因为有一些同一时间发布的这些“笔记”会比较多,我们这边很多都是系统去进行审核的,有些可能是没有审核到。



小红书的“青少年模式”是这样的。



但是实际上:

小红书没有年龄要求,不需要实名注册之外。

未成年人发布的视频,还可以甩锅给监护人。



小红书的红与黑?

2019年3月。

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好报道:

小红书平台被曝部分“种草笔记”是软文:3000元可置顶。



7月。

小红书在各大应用市场下架。

新华视点就报道过小红书广告泛滥,是在饮鸩止渴。

炫富、攀比的风气可能会对青少年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



时隔两个多月。

小红书才在应用宝、华为、OPPO、Vivo、一加手机等应用商城上线。

12月。

小红书表示:

作为一个生活方式社区,小红书每天70%的曝光来自普通用户发布的内容,用户之间的信任是社区的立身之本。

截至到目前。

小红书自称已在2019年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881万,作弊笔记439万篇。



2021年6月。

小红书刚刚整理了一轮饭圈乱象。



9月、10月、11月。

又分别因为“佛媛”“滤镜景点”“炫富笔记”出了圈。



APP内虽然群魔乱舞。

但小红书的资本之路却不曾受到影响。

今年4月。

就有传言小红书将会在年内赴美IPO,IPO规模达10亿美元。

当时。

小红书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8月。

财经杂志表示,阿里巴巴、腾讯、天图投资、真格基金等多家知名机构参与了小红书新一轮的融资。

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10月。

对于媒体报道“将进行规模至少5亿美元的香港IPO”消息,小红书回应称,公司会阶段性与资本市场保持沟通,但暂无明确IPO计划。

11月14日。

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11月15日。

小红书近日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

11月16日。

继喜马拉雅、TT 语音、萨摩耶数科等放弃美国上市、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以来,又有外媒消息称,小红书可能考虑香港 IPO 上市。

接下来。

就是小红书这一次的未成年人“性暗示”风波了。


小红书光鲜之下?

小红书的负责人对于此次事件还有过表示:

我们深知未成年人问题无小事,需要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加大治理力度。

但是央视网就此事表态。

底下的点赞最多的评论却很迷。



“你”没注意过。

用户没发现。

就相当于不存在么?

@风云学会陈经 甚至直言:

微博还有些正能量,小红书就全是欲望,是个随时走上邪路的带货机。



我们先不做判断。

要知道。

2017年6月1日。

网络安全法实施以来,就明确要求在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跟帖评论服务、群组信息服务以及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中实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

2021年6月1日。

实施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用户和信息加强管理,发现违法信息或者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等。

7月。

网信办更是因为快手、腾讯QQ、淘宝、新浪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约谈了相关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全面清理处置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对平台实施罚款处罚。



小红书提到的,“报道中提及的部分内容,小红书表示,在平台此前的未成年专项回查中已经被处理”。

部分?

是多少?

小红书又做出了多大的努力?

如今。

小红书已经是一个用户数超过3亿的“小国民级APP”,月活用户更是高达1.6亿。

2018年开始高速增长。

2020年已经破圈泛化。

小红书社区中已经汇聚了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8万个品牌,其中,美妆护肤品牌完美日记、自然之名、谷雨、花西子,服饰鞋靴品牌致知、Maia Active、Ubras、Orange desire等越来越多的新国货品牌更是经由小红书“种草”走红。

小红书的估值也在资本的热捧下,短短7个月内,从最初的10亿美元暴涨至上个月的200亿美元。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小红书可谓是得天独厚。

小红书用炫富、名媛、滤镜助长乱象也就罢了,打打擦边球,我们也很难说什么。

但是这一次居然“玩”起了未成年性暗示,不说在助纣为虐,但肯定审核失职,更有顶风作案的嫌疑。

至此。

互联网净化仅仅只是屈从于监管压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互联网公司自律。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互联网平台的算法隐患就在这里,做好了是“千人前面”,做的不好就是在放大和滋长某些人的欲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小红书
央视点名,小红书有点“黄”?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