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日报道。
德国总统施坦因迈尔26日正式解除了默克尔担任总理的职务,并对这位即将离任的领导人表示了赞扬。
作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同时也是德国历史上任期第二长的总理。
在新政府成立之前。
她仍将行使相关职责。
①
一个时代的谢幕?
▽
本来。
连任四届后。
默克尔只要继续任职到12月,就能赶上在任内实现东西德统一而被称为“统一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
9月22日。
德国柏林。
德国总理克尔出席了全国大选前最后一次的德国联邦政府每周内阁会议。
9月26日。
现年67岁的默克尔并没有在那一天的全国投票中竞选连任。
一个月后。
默克尔正式卸任。
在柏林贝尔维尤宫举行的仪式上施泰因迈尔对默克尔大加赞扬。
称默克尔执政时期是“德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时期之一 ”,还称多亏了默克尔,欧洲才没有“分裂 ”。
甚至于。
默克尔执政时期“定义了德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也定义了整整一代德国年轻人的形象”。
当然。
并非所有人都对默克尔赞赏有加。
比如。
2015年。
默克尔允许100多万移民和难民入境的开放政策就招致了严厉批评,其中一些甚至来自她所在的基民盟党内,此举还导致了“敌对政党”德国选择党支持率大增。
另外。
2020年。
默克尔政府4月以来实施的严格封锁和其他与疫情相关的政策,也没有受到部分公众的欢迎。
种种因素之下。
默克尔所在的基民、基社联盟党在一个月前的联邦议院选举中以24.1%的得票率败于获得25.7%选票的社民党。
路透社报道称。
在选举中获胜的社民党奥拉夫·肖尔茨将接替默克尔担任总理。
10月23日。
默克尔接受了德国《南德意志报》的“告别专访”。
《南德意志报》在报道中评价称。
默克尔将会是一位“带着自信离开总理府的总理”,“她取得的成就比外界认为的要更多。在听取一些批评意见时,默克尔不带有感情色彩;但在另一些议题上,她又会详细、积极地参与讨论。”
至于默克尔为什么要“急流勇退”?
或许就像默克尔本人所说的。
早在2018年10月。
默克尔在德国柏林基督教民主联盟党内发布会上就表示过,在定于12月举行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党代会上,她将不再参与党主席竞选,未来也将不再竞选联邦总理。
②
从“小女孩”到“女强人”?
▽
在美国福布斯排行榜公布的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评选中。
德国总理,欧盟实际的领导人默克尔,曾连续14次上榜且9次蝉联榜首。
1954年。
默克尔出生于西德的一个牧师家庭中,在她出生不久后,父亲霍斯特·卡斯纳在西德教会的号召下,带领着全家搬到了处于社会主义阵营下的东德。
当时,牧师这个职业在东德经常受到歧视,因此从西德搬到东德的默克尔一家不受周边居民的待见,甚至被警察列为重点监视对象。
1973年。
19岁的默克尔考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大学毕业后,默克尔就进入了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是量子化学。
1989年。
柏林墙“倒塌”。
社会的急剧变化唤醒了默克尔的政治野心。
默克尔从此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参加了东德的“民主崛起”组织,而后又进入了东德时期的最后一届政府,成为德·梅齐埃总理的副发言人。
1990年。
默克尔所在的“民主崛起”与基民盟在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党员。
年底。
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中,默克尔成功地获得了斯特拉尔松·吕根·格里门选区的直选席位,成为联邦议员。
不久后又被赫尔穆特·科尔纳入内阁。
由于初入仕途时的矜持、拘谨和腼腆。
甚至被人戏称为“科尔的小女孩”。
1991年至1998年。
默克尔任基民盟副主席。
2000年。
默克尔当选为基民盟主席。
初掌基民盟大印之初,不少人认为她不过是一个靠他人提携而走上权力巅峰的“政治花瓶”,或者是一个临时收拾“烂摊子”的过渡人物。
2002年。
默克尔不顾全国反对,公开赞成伊拉克战争,声称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导致她领导的基民党在联邦选举中惨败。
2005年。
默克尔正式代表基民盟/基社盟,在9月18日举行的联邦选举中与总理施罗德角逐中出任联邦总理。
2005年11月22日。
默克尔正式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也是一千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的狄奥凡诺女皇之后,第一位领导日耳曼的女性。
而后。
默克尔又于2009年10月、2013年12月、2018年3月连任。
这些年来。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英国“脱欧”、欧洲恐怖袭击频发等挑战,默克尔政府可谓是欧洲的“中流砥柱”。
在默克尔的领导下。
2017年。
德国财政盈余达366亿欧元,为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最高值。
失业率也从最高峰时期的10%降至4%。
除此之外。
默克尔长袖善舞还做了不少“大事”:
为了推动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默克尔击败施罗德之后采纳了不少“2010议程”;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政府果断宣布放弃核能开发,全面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这本是绿党的主要主张;
她取消义务兵役制,这是自由民主党的目标;
她提高育儿补助,这是社民党的承诺。
至于如何评价其执政16年的成就?
知乎上有答主!骑羊驼的狗狗 这么总结。
③
默克尔之后中德关系走向何方?
▽
相信不少人对默克尔的最后印象可能会停留在G7峰会这张“名画”之上。
虽然一张照片说明不了什么东西?
但足以说明当下的G7有着两个主角。
相比于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
默克尔还是在剩下的G4中很有发言权。
默克尔下台之后。
欧洲内恐怕没有下一个“铁血总理”胆敢忤逆,至少不敢明目张胆打漂亮国的“脸”了。
默克尔时代。
其担任了16年德国总理。
在此期间访华13次。
在被《南德意志报》问及为何任内几乎每年都访问中国时。
默克尔谈起了中德两国GDP的变化:“我刚担任总理的时候,中国的GDP是2.3万亿美元,仍然要略低于德国(2.8万亿美元)。现在,中国的GDP已经达到14.7万亿美元,而我们的GDP则是3.8万亿美元。”
她还表示,尽管德国依然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但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必须以战略上明智的方式来建设关系。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我们曾经非常重要,而如今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保持我们的重要性。”
很显然。
面对中国时。
德国比之漂亮国更懂什么叫做“价值观外交”。
虽说7月。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刊文称,“默克尔带着两个信息来到华盛顿,”柏林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乌尔里希·斯佩克说, “第一,不想要新的冷战。第二,不想‘脱钩’,如果美国人想让德国走上对华敌对的道路,我们绝不会加入。”
9月。
奥拉夫·肖尔茨对华也是务实派。
但是想想美国在德驻军33959人,仅次于日本的5万,这一次特斯拉突破万亿美元市值又无疑给了德国的汽车工业一个响亮的耳光。
再加上漂亮国最近又是大打“台湾牌”咬着我们不放。
中德关系恐怕也会生出些许波澜。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成年人的世界很复杂,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复杂。
它当然不会因为一个人来了一个人走了就起变化。
因为他们代表的往往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但是毋庸置疑。
默克尔还真是一个靠谱的“船长”。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